如何跨部門整合綠色創新管理

瀏覽數:4987


  1992年,世界企業永續發展協會(World Business Council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面對這個困局提出:應該正視這個「永續」與「發展」的兩難,進而鼓勵創新(綠色創新),尋求克服兩難的方法。所以,生態效益(eco-efficiency) 就此誕生。一般的效益(efficiency) 是談投入與產出之間的有效性,如果化成概念式子就是

  生態效益(eco-efficiency)的量化來顯示綠色創新的效果,更進一步指引綠色創新的方向,綠色創新非常仰賴政府及NGO的政策,使得綠色創新更顯其複雜度。所以生態效益(eco-efficiency)讓不同投入者懂得如何吸取綠色創新。

  • 步驟一:掃描經營環境及目標市場的綠色資訊

了解潛在的競爭者和當地環保政策及法規。技術掃描也需包括看似無關的綠色技術/非綠技術的最新發展。

  • 步驟二:辨認綠色創新機會運用雷達圖辨認綠色創新「機會」之所在

從步驟一中研判在能源、回收、無毒性、生態保育……等面向中哪些較有機會、己身所處的產業及具有的核心技術可在哪些方向有所突破,同時檢視內部的優點與強項,以及可能合作的外部夥伴

  • 步驟三:擇定基準標竿(benchmark) 產品以及達到目標的預期時程

訂定願景與期程,綠色技術研發需配合原有的主軸技術研發,訂定技術地圖(roadmap)。例如減碳的效益展現可能需考量國際公約法規的期程,然後才能確定基準年與目標年之間的進展(progress)。且基準年產品的生態效益值需是可取得的、易於參考對照的,將來目標年新的產品將以之為分母,計算生態效益的進步程度。

  • 步驟四:決定如何呈現產品的價值(生態效益指標分子的定義與組成)

決定綠色創新產品/技術的價值,特別是由顧客的角度來看,細究綠色創新創造的價值是什麼?這部分端視顧客在意的焦點而定,甚至進一步要轉化成顧客的願付價格,以便換算新產品的市場價值。這些工作需要行銷、業務及設計部門的參與

  • 步驟五:決定重要環境負荷(生態效益分母的定義與組成)

綜合企業內外的觀感、以及技術改善達成的環境績效,然後擇定分母的環境負荷應包括些什麼類別。事實上,這些抉擇也與產業的特質有關,有些產業用水量極大,對缺水極為敏感,那就可把回收再生水納入環境負荷減量的考量之中,成為分母計算的一部分。這部分的工作需環保部門加入與技術部門合作

  • 步驟六:研發方案可行性與經濟評估

這部分又回到研發團隊的責任。在了解各部門合作分別就分子及分母的指標選取之後,要列出可能的研發方案,然後與各部門協力估算風險、可行性及成本效益。

  • 步驟七:決定研發組合及資源配置

完成前面的步驟後,可以對可行的綠色研發計畫做整體評比。運用如下圖顯示不同綠色研發方案的效益,以及步驟六的經濟可行性分析。此時,各部門及高層經理人可以彙集討論研發組合(R&D portfolio),考量如何同時進行數個綠色研發計畫。

(本篇文章摘錄自施勵行 教授 於2011/11/21 「綠色創新與行銷」演講稿)

更多資訊請參考...
{{item.title}}
生產力中心提供的活動資訊
{{item.title}}
相關出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