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高齡人力資源發展策略

瀏覽數:6606


  面對高齡世代來臨,在人口老化加速發展之際,人口結構丕變,企業如何面對高齡人力資源發展,將是當前極其重要的議題。根據國內學者統計分析,戰後嬰兒潮(1946-1964年)出生的人口,已於2011年開始逐批步入老年,加上現今超低的生育率和隨著醫療進步而來的低死亡率,在在影響人口老化的持續加速。

  1993年之後,我國的老年人口比率超過7%的聯合國高齡化社會(aging society)門檻;2011年底,老年人口比率已達10.9%;推估2025年,我國的老年人口將超過20%。經建會更預測,2033年,台灣將超越日本,成為全世界最老的國家,屆時,老年人口佔全國人口的比例將居世界之冠;更有甚者,到了2043年,我國人口之中,將有三分之一是老年人,顯而易見地,這將是必然的發展趨勢。

  筆者於2005年之前,曾協助多家企業推動知識管理專案,使企業達到知識在分類、儲存、分享與再利用的功能。事隔十年,高齡化速度加速,但企業危機感仍不顯著;相較韓、日、美、德、英、星等先進國家,企業對於高齡人力資源發展,比台灣企業更早面對及因應。

  鑒於國外的做法,由於人力資源的開發非一蹴可幾,藉著過去推動知識管理及人力資源發展輔導經驗,蒐集相關資訊分享建議如下:

一、建置知識管理機制

  企業可充分發展出退休員工資源,讓願意從事專案、經驗豐富的退休員工,善用技能,繼續接受工作挑戰,進而與全職員工合作,有效轉換智慧財產,適時將資深員工對事情的方法、經驗、判斷、決策、創意等屬於內隱式的知識,行諸文字、聲音、影像等媒介,呈現為文件、技術論文、報告、操作手冊等,供年輕員工觀察、學習,以降低學習時間及摸索犯錯的機率。

    將上述有形的外顯知識透過資訊科技,儲存於資料庫之中,並經適當分類、儲存後,就可做知識的分享與再利用,協助企業的核心專長管理及知識延續。

二、推動企業內部知識社群

  企業內可透過網路社群的互動,建立以專業技術與知識領域為主的討論區、專欄區、留言版、聊天室、讀書會、研討會等,邀請老、中、青三代知識工作者,以具相同專業領域或對該專業領域有興趣的跨部門員工進行互動,並創造知識分享知識的平台。

  知識社群可分實體社群與虛擬社群,其好處是開發高齡知識工作者,把內隱知識轉換成為外顯知識最好的一個機制。透過實體知識社群,養成員工之間開放地互動,建立思考與創新知識的訓練;虛擬知識社群的應用,可透過討論區、聊天室、留言版、專欄區等功能服務,在網路上相互分享、激盪,培養團隊學習的文化,讓不同世代的員工,不斷地強化知識分享的流通管道。

  如此,老員工的可學習年輕人的創意創新,年輕人則可學到老員工的經驗與老練,而能在最短時間內累積充沛的知識能量,藉由知識社群的經營,將其他非文件式的知識具體呈現。

三、推動企業內部師徒制度

  師徒關係與知識管理是密不可分,是知識管理的基石,企業可運用新進員工一對一師徒制度,將「師徒制」列為各級主管必須負責的重要管理工作之一,愈接近基層愈應如此。既成為正式職責的一部分,上級就應要求各級主管明白列出每段期間、針對每一位徒弟的教導內容、目標與效果衡量方法。更高一層的長官,必須定期查驗這些師父們的教學成效,並做為其考績的一部分。

  至於師徒傳承的具體做法,徒弟先觀察師父怎麼做,並在師父的指導下,慢慢開始獨立作業。師父再針對徒弟的做事方法或解決問題的思維邏輯,提出指正的意見。師父要能充分掌握「教學」、「示範」、「指出錯誤」、「解說」等教學技巧。換言之,即使自己十分明白,也未必有能力或善用技巧循循善誘或針對徒弟的表現進行有效指導。唯有將師徒關係、知識管理,以及領導與學習三者結合,才能有效促進公司的知識傳承與創新。

四、創造友善減壓的工作環境

  在職場中,許多高齡員工在退休前,為了取得經濟上的安全感,難以放鬆自己,狂熱地投入工作,名副其實地成為心力耗竭工作者,使身心承受重大壓力,往往成為高齡員工疾病的來源。

  為維護高齡員工身心健康,企業經營者亟需營造減壓的工作環境,認同工作與生活平衡的重要性,並身體力行,以為表率。具體做法包括:彈性工時、貼心給假制度、尊重工作自主、拒絕超時加班、創意的日常紓壓活動等。此外,為因應高齡員工體能的變化,建立一個包容錯誤及鼓勵生涯轉換的關懷文化,更是優質企業的典範表現。

  針對保護高齡員工長期加班或心力耗竭工作,可利用制度的推動,減少工作時數方案,當發現異常加班或累積加班時數過多,應通報主管,協助員工檢視工作內容,並落實休假制度。若遇到營業旺季,盡可能增加臨時人力,避免集中加班於某幾位員工身上。

五、規劃新知再學習方案

  一般來說,中高齡者較缺乏創新構思能力,運用資訊的能力相對不足、執行力較差、較難適應新工作,或不易輪調等。如何運用適當的授課方式,來提升高齡參訓者學習成效,使得學員經由訓練增強工作職能,是職訓機構的訓練人員在訓練設計時必須思考之處。

  在做法上,首先,必須妥善掌握高齡者生理及心理的狀況,及其在學習上的特性。其次,若某些類型課程上表現不佳的參訓者,要依其學習風格調適授課教材資源或課後予以加強輔導,使進度落後的學員能增強信心,將有助於協助學員完成整個訓練歷程。

  再者,教學材料應與高齡員工原來就具有的技巧與知識聯結,並以其為基礎加以發展,並運用一些策略,使其熟悉學習的歷程、工具及設備,可以提高高齡學習者的自信心,並且加強學習內容對其工作上的應用性。最後,要利用高齡員工做為同儕訓練師或學習促進者,可以對其他高齡工作者提供學習上的問題解決與服務…等方式,是有助於高齡員工學習。

  最重要的是,管理階層應該給予高齡員工支持、鼓勵和正面的回饋,以型塑有創新有動能的學習文化。

六、建立職務再設計方案

  職務再設計是透過工作分析、工作流程、工作方法與工作職務等改變,將使高齡勞工在工作安全、健康與滿意等面向獲得改善與助益。針對職務再設計的推動,目標在於促進高齡勞工生產力的提升,維護高齡勞工的工作安全、健康與滿意,並使其得以順利繼續工作。因此任何有助於穩定與促進工作,並積極提升工作生活品質的措施都屬於職務再設計的範圍。

  其推動內容至少包括改善工作環境(含工作設備、硬體設施等)、工作條件(如工作時間、地點、福利、方法、流程等)、工作的關係與績效(包括團隊、主管與同仁等互動關係與績效),並結合現代科技提供相關就業輔具等。

  例如:德國企業如BMW的人力運用模式就非常值得參考──中高齡員工領取部分退休金,仍從事部分時間工作或壓力較輕工作,調整工作環境如:工作檯高度、提供放大鏡、放大電腦螢幕字體、更改軟性地板、工作鞋、提供理髮廳用的較舒適座椅,以避免退休金沈重負擔,高齡化的勞動力減少,企業應更看重資深員工。

七、推動退休彈性回聘顧問制度

  嬰兒潮之後企業高齡技術者流失嚴重,造成技術斷層有些工廠甚至工安事件;為了延續高齡技術者的經驗在其退休後,可鼓勵他們安排部份退休工時,擔任企業內技術顧問,讓他們在時間應用上有多一點彈性,例如在每週一到五上班半天或是每週二、四、五全天進公司辦公,讓他們能更有效安排時間,同時也節省公司內部資源運用。如此進一步傳承、培育公司內部人員,使年輕的員工更能熟悉相關技術、了解相關專業領域知識,有效培育企業內部所缺乏的專才。

  韓國政府為了因應企業高齡技術者流失問題,拿出了兩套方案:第一就是延遲退休年齡,第二就是回聘這批高齡退休人員,擔任技術指導顧問工作,讓他們從事顧問時間和報酬上,都比原來在職時更有彈性,因此退休技術人員除從中獲得一定的報酬外,同時也可以協助企業穩定核心技術的發展。

更多資訊請參考...
{{item.title}}
生產力中心提供的活動資訊
{{item.title}}
相關出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