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國際關係分析台灣企業應對待南美及非洲市場的新觀點

瀏覽數:3361
關鍵字:


  每個企業就如同一個獨立國家都必須在時代的變遷中,尋找屬於自己適當的位子。在歷史潮流中,不斷的進步,為了穩固自己在消費者的地位,以及繼續發揮他們對全球經濟的購買影響力。 企業總是對自己的產品非常引以為傲,對於其他競爭者並不以為然。 但是這幾年,全球經濟不斷的衰退,造成南美及非洲大陸蠢蠢欲動,想要開啟新的商業時代。 尤其中南美及非洲已經不再是落後、貧窮的形象,積極地到處爭取世界各國的支持,極力想擺脫過去軟弱的印象。

 

  近年來,許多國家已經開始注意到這兩塊大陸的龐大人口,以及未來不可忽略的驚人消費能力,也間接導致了歐美企業開始擔心自己於這兩塊區域的優勢地位不保。 這兩大塊市場現在好像兩位正值青春年華的姑娘,世界上其他的國家好像各個紳士,不斷試圖的利用各種方式來討她們的喜歡。 歐美國家好像那兩姑娘的父母親,害怕姑娘長大後,不再會理他們,不再敢用威嚇的方式,而是以一個大人的口氣和少女們溝通,討價還價。 少女知道她們已經是青少年,準備踏進大人的複雜世界裡,可以開始脫離父母親的掌控,自己一個人生活。 周旋在那麼多的紳士中,到底要選擇誰? 這是她們的選擇權,但也是一件極為困難的決定。

 

  其實,有一些分析歐美經濟政策的專家會認為他們只是換一件新的衣服穿而已,內部一點改變也沒有。 難道歐美真的不想做改變嗎?我認為他們不得不變,否則其他國家如中國會非常想要取代他們在兩區域的經濟地位及後續利益。

 

  的確歐美的政策可能只是角色定位的重新調整,擺脫過去的形象和包袱,在國際舞台上以改頭換面的方面呈現自己, 由「強勢的經濟體」轉變為「堅強的經濟夥伴」,特別强调彼此的「平等」關係。 他們期盼這樣的思維及具體行為能在這兩區域的人民心中重新塑造自己的形象。 這個宣傳的策略,目的是希望能更加有效地維護歐美在此區域長久的商業利益。

 

  以非洲為例,四十年前的法國對外的貿易額中,非洲就占了40%;但是由於法國並沒有主動維持關係,現在非洲在法國對外的貿易額竟然不到2%,可見非洲早已轉向其它國家做貿易。相較於法國,中國將非洲視為還未起步的大陸,充滿了無限的商機。前法國總統薩科齊曾提過 「非洲豐富的資源,將成為未來十年全球經濟發展的重點。」中國將這句話聽進,並採取行動。這幾年,中國持續給予非洲經濟協助,和諸多非洲國家發展經濟合作,每年初其高階代表都會去至少一趟非洲,拜訪那邊的國家。 這種積極的做法,實在是大大的威脅到歐美在非洲的政經影響力和地位。

 

  非洲以前是一個封閉的大陸,不過現在非洲的華人約有一百萬人。非洲這世界的後花園似乎已經被中國企業悄悄地踏入。 中國從2006年十一月,就開始邀請非洲當地元首一起吃飯,討論要如何做生意;印度則在2008的四月仿效中國,邀請非洲元首到新德里展開經濟合作討論。 台灣企業想要緊緊尋找商機,及開發潛力市場,是否應該學學中國的態度主動出擊。以前的老舊貿易關係已經不被新一代接受並採納,台灣若是想要提升她的經濟能力,擁有蓬勃發展,首先必須有強大的積極心。 本國企業不應再把這兩區域的消費者當作單純的「客戶」,而是彼此有默契地建立一個「平等」和相互「尊敬」的新夥伴關係,可以互相信任合作,將一定可以創造最大利益,開啟新的繁榮時代。

 

  雖然各國企業紛紛不斷地在這兩區域提出各種經濟合作的合約及發展計畫,試圖借此擴大在其區域的商品市占率及消費者心目地位的影響力,但是台灣廠商仍舊有優勢的。當國家持續朝向高發展的路線前進時,則會越注重其居住品質和環保意識的興起。台灣於綠色技術具備高水準的能量,有機會開發該區域的綠色商機。台灣和這兩地區多年來的交情不可小覷,對其市場的認識應該已經一定的專業度,若是能加強緊密合作夥伴關係,不但可創造彼此的互利商機,未來更可往具有綠色意識的社會發展。

更多資訊請參考...
{{item.title}}
生產力中心提供的活動資訊
{{item.title}}
相關出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