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力4.0與生物經濟

瀏覽數:4664
關鍵字:


  近年來由德國發起的工業4.0(Industry 4.0)是國際的熱門課題,全球主要國家均依自身能量積極推敲與推動,主要作為皆重視於建構網實智能化製造、生產、銷售系統,以快速反應或預測市場需求,其內涵更被視為因應各先進國家就業人口數下降必然趨勢的解藥,透過推動數位製造、網實整合智慧製造發展,也被視為處理人口危機的重要作為,這不僅讓各國皆正視與推動,更快速地推展到了各個產業。此議題各國皆有不同的政策與方向,如美國再工業化、中國製造2025以及韓國的製造業創新3.0策略,而我國主要是以生產力4.0(Productivity 4.0)為發展主題,我國的生產力4.0為運用智慧機器人、物聯網及大數據等技術,用於製造業、服務業與農業等,推動產業朝設備智能化、工廠智慧化與系統虛實化發展,提高人均產值,來加速提升附加價值與生產力,以創造產業下一波的成長新動能促使整體產業產值持續攀升。

  生物經濟(Bio-economy)則是由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所提出之議題,已是各國發展重要方向,更被視為21世紀最具成長潛力的經濟力量,所謂生物經濟是以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之研究發展與應用為基礎,建立在健康、生醫、能源等相關產業之上,發展成產品與服務的一種經濟型態,所以生物經濟將使產業規模擴充,產業結構會有所調整。生物經濟的主要策略即在於促進各產業與技術應用的跨領域整合,著眼不只是經濟方面,更有關人類的健康福祉,其所展望的巨大潛在效益及前景,也讓全世界都積極投入,尤其在醫藥、農業、環保等領域發展迅速,預估2020年全球生物經濟產值將達15兆美元。

  對應我國生產力4.0與生物經濟發展方向,其內容有許多可對應運行的,絕對不只是單純的分別論述,其合作應用可見於目前市場上已快速發展的相關商機,筆者分享以下淺見作為參考。

一、物聯網與大數據應用

  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IoT)是網際網路、傳統電信網等資訊承載體,讓所有能行使獨立功能的物體實作相互聯通的網路。在物聯網上,每個人都可以應用電子標籤將真實的物體上網聯結,在物聯網上都可以查出它們的具體位置,透過物聯網可以用中心電腦對機器、裝置、人員進行集中管理、控制,概念類似自動化操控系統,物聯網將現實世界數位化,拉近分散的資訊,統整數位資訊,最後可以整合成大數據。

  現在可見應用於讓人們能夠生活得更方便、更健康,也更環保,如智慧家居系統-提供節能與生活輔助,利用物聯網技術,大數據的參考與預測也利用對於生物技術的瞭解,透過適時地啟動,合宜的調整來達成;如智慧冰箱-偵測食物狀態並與供應商系統連結補充,透過偵測技術、物流系統配合相關生物技術,提供建議方案,減少食物、資源的浪費,也提供各項生活服務可思考的加值空間;當然,在智動化工廠、災害防治、流行病控制…等也都可見,可見應用範圍十分廣闊。透過各項偵測與回饋機制的分析,配合生物技術更了解與預測人們對於產品或是服務的需求,提供更快速也更客製化的軟硬整合服務,重視顧客價值,充滿各式加值服務的機會,這樣的生產力4.0與生物經濟合作例子相信將會如雨後春筍般不斷出現。

二、精實管理的重視

  生產力4.0強調快速反應,生物經濟就是生物科技為基礎所引導而生的經濟活動,由於人們需求的不同越來越被重視,少量多樣、客製化的要求不斷提高,如何快速的反應與調適成為重要的課題,無論各產業之企業應更加重視效率與效能,包含對於生產要素的有效利用、流程的改善與連結、組織人員的能力提升…等,精實管理應重視相關聯的不單是生產設備、技術的提升,更必須透過各種管理方法的導入,也可利用創新生物感測技術設法準確掌握客戶需求,例如賣場透過顧客的眼球轉動、動作、停留時間、體溫等資料,規劃設計賣場設置,關心顧客能得到更佳的購物體驗,精實管理讓企業專注於顧客願意買單的特點,從生產供料、精實生產、及時服務到創造顧客滿意等作業整合,持續改善,致力減少價值傳遞過程中的無效浪費。

三、跨界整合創新

  隨著時代變遷,各產業之邊界已越見模糊,製造業服務化,異業間的合作與整合創新必須重視。單打獨鬥的時代已經過去,應重視系統服務,包含上下游的垂直整合與跨領域的水平合作,更重要的是產、官、學、研的合作創新並以產業升級與轉型為目標。例如現今菇類智慧生產工廠,從學研機構對於菌種培養的前瞻研究,加入農場的產業化技術合作與承接,工業的控制系統、自動化設備,到服務業的生產管理及消費者研究等,這些都可見生產力4.0與生物經濟的合作應用。

  另外,更與生物經濟密切相關製藥、醫療器材、智慧醫療與健康照護…等各項目,均與現今資訊科技密切相關,更可見跨領域已是必要作為,如照護服務的開發以及生命科學、生物技術的發展,也與物聯網、大數據來掌握消費者需求密不可分,契合生產力4.0的精神。面對國際競爭的浪潮,需不斷的創新,但必須強調,真正具價值的創新,絕對不只是本身產品或是服務的功能提升或是成本降低,重點應專注產品或是服務對應消費者的價值需求,其中廠商領導者與團隊的前瞻性思惟必須不斷提升,也可利用產學研的合作,減少不必要的過程或是融合其他元素。

結語

  根據上述,廠商應專注於消費者所重視的價值,而創造價值的來源不完全只能仰賴技術的創新、設備的更新,關鍵應更重視於經營軟實力的提升,創造價值方面,廠商可以不必盡其在我,術業有專攻,硬實力的提升,前瞻性、基礎到應用研究可透過法人機構、學校單位甚至是其他業者的合作協助,軟實力的提升方面,消費者研究、創新人才培育、經營管理系統的導入、商業模式的建立等…,透過各項資源的協助與導入,以期能協助廠商掌握趨勢與顧客需求來快速反應。

  生物經濟擴大了產業範疇,而生產力4.0是個目標,絕對不是一蹴可及,有志廠商應先果敢地跨出第一步,由了解自身開始,釐清自身目前競爭力與生產力狀況,再致力於自身需強化的部分以對應目標消費者的需求,建議可透過跨界合作來進行強化,像是產業界的合作開發、學界的合作研究、研究機構的技術支援或是經管輔導、政府單位的資源利用,後續執行過程再不斷滾動精進,一步一腳印的扎根,提升產品或是服務的附加價值、創造需求,開拓市場新契機。
更多資訊請參考...
{{item.title}}
生產力中心提供的活動資訊
{{item.title}}
相關出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