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能產業 新契機

瀏覽數:4242
關鍵字:


  「搭火車好熱!」「外面好熱!」這些話是大家今年都很常聽到,走在路上,也無法待超過一分鐘,就想趕快躲在屋簷下或冷氣房內了,究竟我們的地球發生了什麼問題?怎麼今年大家對於氣溫的感受,特別的深刻有感呢?

  2015年為挽救未來的地球,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21屆締約國會議(COP21)於巴黎齊聚195個國家領袖及代表聯合國巴黎氣候峰會,打造具里程碑的協定。看來節能減碳已成為普世的社會價值,也是時代大趨勢。因應氣候變遷及善盡地球村責任,巴黎協定讓全球商機從碳經濟轉型到綠色經濟,大家除了要推低碳與綠能,各國全力發展並扶植再生能源和節能技術,縮減化石燃料(包括煤炭、天然氣、石油等)的使用規模,拉高溫室氣體的排放成本,訂定碳交易/金融等全新規則等,各行各業都受到經營改變之衝擊,進而改變人們目前的生活型態,是人類永續生存的重大革命。從巴黎氣候峰會後最熱門的關鍵字「碳有價化」可以看出,「低碳」不僅是未來趨勢,「碳」也是未來很夯的商機。

  節能減碳已成為全球社會價值觀念,也是時代大趨勢,由於世界主要國家都背負減排碳責任,低碳產品將會成為搶攻市場的新產品,但生產和製造勢必會面臨較高的成本,當減碳成為全球大趨勢、企業界的社會運動,企業的商品勢必會被要求須符合某種低碳標準,將產品、個人或企業活動的相關溫室氣體排放量納入考量時,才能研擬出適切的低碳生活以及減量計畫,否則可能僅導致污染源轉移,實質上並未減量的假象。

  為因應世界趨勢,各國企業無不積極進行碳管理,來抓住消費者及大客戶的心,才能避免貿易制裁的降臨。為使得在本世紀末升溫能控制在2度之內,各國逐步對溫室氣體排放進行總量管制措施,包括建立碳權交易制。因二氧化碳的排放是全球性,當各國開始對碳排放總量管制,對於企業來說,不論在世界哪個地方,必須取得排碳權才能進行生產、銷售與服務。

  當減碳成為全球大趨勢、成為企業界的社會運動,現今最夯科技物聯網與低碳技術全面接軌,新興的低碳商業模式及低碳服務業將會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對於台灣及其產業和企業也將會有立即影響,須及早因應。新政府提出來的綠能政策鼓勵一併帶動產業發展,而目前全球環保意識抬頭,已有廠商投入自動化系統投入效能與節能效率研發,亦提供客戶各式綠能產品與解決方案。

  例如:在台達電的綠建築中,以利用既有建物改造為綠建築的台北瑞光大樓最具有參考價值,「以台達電瑞光大樓的案例來看,在照明的部分,選擇以測光器調整燈具數量並採分區控制照明。而在空調的部分,降低大廳天窗扇數阻熱,並建置綠屋頂以降低大樓吸熱,此外,也加裝電梯能源回充裝置,將電梯下樓時煞車所產生的電力接回電網。」

  台達電的工程師強調,這項技術只需簡單的設備,安裝跟裝置成本低,但4座電梯1年可省下1萬多度電;而不只有台達電,西門子台灣總裁艾偉亦表示,永續家園的共識就是強化發展再生能源,西門子希望可以透過加速發展整體再生能源和具全球獨特性的離岸風力發電,推動國際先進技術與產業的互動,也加速更新傳統火力電廠為天然氣發電,降低碳排放量,從體質上強化台灣在能源上的永續發展,驅動企業邁向綠色生產,進而創造綠色經濟和綠能商機。

  綠能商機除了應用在建築上,亦有應用在電能上。我們傳統的發電一般都是火力發電和水力發電,而光伏發電、風電、地熱、太陽能發電等新能源發電,過去都很難和傳統電網相連接,而智能電網將改變這一現狀-目前在智慧電網這一塊,智慧電表的推動已經是國際趨勢,智慧電表是電子式且有通訊模組的一種裝置,可以將用戶用電情況記錄下來,並利用通訊功能發送給台電公司,讓電力公司更細緻的管理用電情況。

  智能電網會簡化新能源發電入電網的過程,通過改進的互聯標準將使各種各樣的發電和儲能系統容易接入,若再加上家庭能源管理系統,可以操縱家中的電器設備,做到「無縫接入、即插即用」。從小到大各種不同容量的發電和儲能設備,在所有的電壓等級上都可以實現互聯(包括光伏發電、風電、電池系統、即插式混合動力汽車和燃料電池等)。未來,用戶甚至可以安裝自己的發電設備,達到未來智慧家庭的功能。

  台灣產業雖以代工為主,不久將來會有更多的跨國企業、品牌大廠都會被要求應有減碳的國際責任,而基於全球企業社會責任的自主意識,品牌大廠將會要求合作廠商及供應鏈中廠商,必須揭露生產過程碳排放是否有符合規範以及對於環境和社會責任有負責任的表現,例如,要求供應商加入碳揭露專案計畫、或是提交環境、社會、公司治理報告等,但實際上這同時也會對企業造成隱性壓力,有的國際企業為了減碳展開合縱連橫的合作模式,跟其他企業或是國家進行跨領域或是跨國性的合作,組成各種減碳企業團體,而若非成為其中一員,就會很難拿到訂單。

  無論世界經濟如何變化,氣候變遷惡化的狀況近年來更甚嚴峻,台灣企業應該更聚焦於關注碳管理及低碳創新的趨勢與商機,因為台灣的油水電價與各國相較之下長期偏低,不利低碳創新與市場的低碳轉型,而產業外移所至的國家,包括中國都是易受氣候變遷傷害的國家,因此台灣企業不僅需要更高的氣候風險意識,更需要在科技、產品、服務、商業模式與營運面進行具體的低碳創新行動,來當成解決氣候問題的金鑰,永續發展與低碳及綠色創新,雖然對企業未來長期的價值影響甚鉅,但也是企業的無形資產,也將帶來大量的工作機會,為低碳經濟的未來點亮一條明路。

【資料來源】

  • MoneyDJ新聞「綠能、工業4.0助轉型;西門子看好低碳商機」
  • CC& S 專欄 企業低碳轉型與綠色創新的競爭優勢
  • 華商世界 第29期 P16~p20
  • Apple 財經新聞「台達電:老屋節能3~5年回本」
  • 自由時報「呼籲台灣產業轉型 西門子:低碳商機可期」
更多資訊請參考...
{{item.title}}
生產力中心提供的活動資訊
{{item.title}}
相關出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