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老店數位行銷新型態

瀏覽數:3988
關鍵字:


       近年來臺灣餐飲業維持持續成長,民國103年,臺灣餐飲業營業額已達新臺幣4,129億元,年增率3.05%,占當年度GDP的2.03%,顯見餐飲業對我國經濟發展上有其重要及影響性。然而,臺灣餐飲業進入門檻低,競爭激烈,汰換率高,經營未滿五年的餐飲業約佔50%。經營20年以上的餐飲店家,民國99年僅有6,998家,占總家數6.26%,傳統餐飲老店經營餐廳或品牌時間滿20年以上,大都能充分展現運用台菜料理所奠定的歷久不衰的實力。然而,若從日前的消費行為與飲食偏好來看,其運用傳統台菜料理立足20年以上的餐飲老店,是否能繼續維持其傳統風味而繼續飄香下一個20年呢?
       根據民國104年11月【Pollster波仕特線上市調─餐廳消費行為與飲食偏好調查報告】 顯示:
       (一)    較頻繁至餐廳消費者多為「上班族」與「學生族群」。
具高規律作息(如上班族、學生等)之受訪者大多為餐廳高頻率消費者,平均至少每週到餐廳消費一次。
       (二)    「日式」為多數民眾偏好之餐廳類型。
民眾偏好之餐廳類型以「日式(74.4%)」占多數,其次依序為「義式(59.2%)」、「台式(51.3%)」與「韓式(49.7%)」。而餐廳類型之偏好排名依「性別」與「年齡」不同而具些微差異。
       (三)    偏好「台式」與「中式」料理者多為「男性族群」與「年長族群」。
民眾對於餐廳類型之偏好分別依「性別」與「年齡」不同而有所差異。在「性別」部分,「男性」於偏好台式與中式料理之比例高於「女性」。在「年齡」部分,「年輕族群」於偏好西式料理之比例高於其他年齡族群,而「年長族群」則於偏好台式與中式料理之比例高於其他年齡族群。
       由上述調查結果得知,日前主力的消費族群其飲食偏好並非以傳統的餐飲老店為主,而是以外來的日式料理為優先。對於餐飲業而言,若其消費族群無法擴大延伸至年輕族群,面對快速變化地市場無法與主力消費群產生共鳴時,當其店內既有消費主力已逐漸逝去,老店將難以永續經營。因此,將傳統老店導入新的科技或是新的數位行銷作為,製造話題、提升店的認知度;此外,消費者現今能夠從網際網路獲得很多消費資訊,在「口碑經濟」影響之下,餐飲業者需更加重視網路這塊的經營,將經營理念與品牌精神做巧妙連結,利用品牌故事的誘導、多平臺的露出、優惠的吸引與消費者溝通,將能有效吸引年輕族群的認知並提高其到店消費次數,進而藉由傳統與創新並蓄的美味料理吸引其成為新一代的主力消費族群,讓餐飲老店持續飄香至下一個新世代。
       對於餐飲老店著手經營數位行銷,建議可從網路族群的行為模式「從虛擬網路搜尋、到實體店面體驗再到網路分享」的過程規劃,除了短期吸引消費者參與,長期則在累積消費者的對餐飲老店的品牌認知及信賴感。網民行為在餐飲項目上基本可以分成「隨意瀏覽」、「主動搜尋」、「預約、前往體驗」與最後「網路分享」,以下針對各項網路行為提出建議作法:
      (一)隨意瀏覽:製作google廣告,以主動出擊的方式去觸及網民。透過興趣行銷向指定的目標族群投放廣告;使用再行銷向到過餐廳官網的消費者再次投遞廣告,無形中讓網友在隨意瀏覽的網路行為中,一直能讓餐廳的廣告促及,進而提高對餐廳的注意與認識。
 
        (二)主動搜尋:在此階段的網民已經掌握商家簡單資訊或是欲選擇的餐飲類別,網路行銷的重點會放在「如何方便網民搜尋到?」與「提供網民有用的資訊」兩個面向上,故建議可於Google我的商家建置完整且正確的資訊。Google我的商家結合完整的Google地圖、店家環景、Google+評價、地址、電話與營業時間等,方便大眾在進行本地搜尋時即可立刻看到完整且正確的商家資訊,同時也能透過”行車路線”、”電話”等按鈕直接撥出,而更方便促其前往消費。而對於餐飲業者而言,亦能藉由建置後的後端分析族群特性,或是即時藉由評論功能與消費者互動。
        (三)預約、前往體驗:除了藉由上述Google我的商家工具連結行車路線與電話導引外,亦能與美食網站平台合作露出,藉由平台其會員資源、各餐廳資源、行銷資源等串連合作網實活動,讓網民從網路上接收訊息、優惠等,吸引其從線上走到線下進入實體店面體驗,同時亦能藉由多平臺的露出,提高餐廳的認知度,以及藉由行銷活動合作擴大自行規劃操作的行銷效益。
        (四)網路分享:Facebook、Google+、PTT、部落格、論壇網站充斥大量的使用者意見交換。可定期搜尋分享文章,藉由文章內常用的字彙判讀網友時常使用來分享自身餐廳的單字為何,並將這些單字運用在餐廳網站或相關社群的分享文上,促使網友搜尋時,相關文章具備相同關鍵字能提高搜尋機率。
       餐飲老店經由第一代努力經營20年,其令人唇齒留香的美味勢必需要保留與傳承,除作為臺灣餐飲的品牌印象外,其生命力的延續亦能展現臺灣餐飲產業的價值典範。故藉由世代交替的此刻,許多店家亦有第二代著手接班規劃,再加上日前的消費與飲食習慣、市場環境的變異,以及新科技新行銷型態全面影響生活的此刻,傳統餐飲產業注入新行銷元素將能為傳統經營方式、既有消費族群注入新活水,蓄積永續經營的能量。

 

更多資訊請參考...
{{item.title}}
生產力中心提供的活動資訊
{{item.title}}
相關出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