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轉台積電病毒事件》3大「細節神明」降臨 創造千禧世代「微差力」

瀏覽數:3410


【文/李世暉 圖片提供/達志影像、東方IC】

  2018年8月3日,台積電發生病毒感染事件,導致部分廠房產線停擺。經過調查之後,發現問題出在「新機台在安裝軟體的過程中操作失誤」,台積電也出面說明中毒事件預估衝擊季營收的2%(約新台幣52億元)。而各媒體也紛紛以找出問題、抓到魔鬼為標題,報導此一事件。

「除錯式」管理恐藏魔鬼

  台積電受到電腦病毒感染一事,讓「魔鬼藏在細節裡」一詞再度出現在媒體討論中,進而衍生出「細節管理」的重要性。台灣主流的細節管理思維強調,無論是個人工作態度還是企業經營管理,現實中被忽略的小事,有可能會導致嚴重的失敗後果。而組織管理者特別需要重視細微之處,注意到別人忽視的項目、達到別人所達不到的要求。正因為魔鬼的無所不在,因此由細節來決定競爭的成敗。

  另一方面,當代企業競爭環境的「生產流程化」、「市場全球化」、「消費趨勢化」以及「經營體系化」等4項特徵,更進一步強化細節管理在企業經營上的角色。上述4項特徵,讓企業一方面必須因應外部環境所變化帶來的蝴蝶效應,另一方面必須掌控內部相互依存的組織構造,並培養見微知著的能力。也就是說,企業必須隨時具備細節管理的意識。

  行文至此,多數人應該都能理解細節對於職場工作與企業經營的重要性。然而,對待細節的態度差異,卻會直接影響個人與企業的細節管理思維。先從大家所熟知的「魔鬼藏在細節裡」來看。把細節視為魔鬼,隱含2個面向的意涵。一方面是把完成細節要求的過程,視為一種「魔鬼式」的精神訓練;另一方面是堅持「全面品質管理」思維,強調大量生產的良率。然而,當我們一昧追求「降低失誤」、「防範未然」的「魔鬼細節」時,有時候容易陷入極端的「除錯式」管理。

  除了將細節視為「魔鬼」的藏身處之外,被認為最重視細節的日本人,則是把細節看做「神明」的寄宿之所。在日本,無論是個人、團隊還是企業組織,談到細節的關鍵角色時,用的是「神明寄宿在細節裡」。這句話源自於美籍德裔建築師密斯.凡德羅(Mies van der Rohe)的名言:「God is in the details」。最初的意思是:「完美的建築作品,來自於對細節的堅持」。由於符合日本傳統的「工匠精神」,日本開始用來強調從細節切入、貫徹到底、追求完美的價值。對日本人而言,細節是差異之所在,更是「價值」之所在。

3大細節神明

  把細節視為神明,意味著在各種繁瑣的細節中,都存在著神明的訊息,人們必須全神投入細細觀察。在現實世界中,無論是栩栩如生的袖珍模型,還是企業商品的製造生產,日本人確實樂於將時間投入細節的鑽研。因此,「神明寄宿在細節裡」是一種由細節決定全體的「一貫性」思維,強調的是細節創造價值,重視的是「價值」的經營。

  在企業管理上,日本企業究竟如何投入細節,創造價值?以下就「戰略面」、「執行面」以及「品質面」,舉例說明。首先是「戰略神明」寄宿在細節裡的豐田汽車(TOYOTA)。豐田汽車注意到,企業組織層級的戰略目標設定,必須考量員工個人層級的意見想法。日本知名的管理學者遠藤功(Isao Endo)認為,豐田汽車著名的即時管理(Just in Time, JIT)與看板管理得以運作的關鍵,主要在於第一線員工認為,他們不是在生產「汽車」,而是「利益」。當管理階層與第一線的工廠員工,都能充分理解企業的戰略目標為「利益」時,豐田汽車就可以透過創意的機制,將平凡的工作生產線轉換非凡的創意價值鏈。

  其次是「品質神明」寄宿在細節裡的日本鐘錶大廠精工(SEIKO)。眾所周知,品質是企業在市場競爭的重要武器。日本企業對於品質如一的保證,主要是建立在細節的堅持上。精工為了保持頂級品牌「Grand Seiko」的品質,堅持下列細節。第一,從零件生產到組裝的一貫生產流程;第二,鼓勵工匠使用自己的專用設備(包括桌椅、道具等)。

  最後是「執行神明」寄宿在細節裡的無印良品(MUJI)。無印良品認為,企業執行力的關鍵在於員工的意識。如果無法改變員工的意識,即便進行組織制度的調整,也無法獲得有效的執行。有鑑於此,無印良品透過13冊,共計2,500頁的業務手冊《MUJIGRAM》,鉅細靡遺地對員工進行意識改革,讓員工認同「MUJI」的理念。而編纂此一業務手冊最重要的細節關鍵在於:《MUJIGRAM》是由員工自己提案制定的。

推理天才 vs. 弱小機器人

  值得注意的是,重視細節管理的日本企業經理人,亦可因企業規模與性質的差異,以及個人性格與特質的不同,區分為下述兩類細節管理的風格。一類屬於「推理天才型」的細節管理者。這類企業經理人堅信「真相」(戰略目標)只有一個,重要的是找出關鍵的線索證據(細節)。通常是先有戰略願景之後,再進行細節管理。知名的代表人物包括Panasonic的松下幸之助、軟體銀行(Soft Bank)的孫正義、樂天的三木谷浩史等企業創辦人。

  另一類屬於「弱小機器人型」的細節管理者。所謂的弱小機器人指得是具有簡單人工智慧的工具機器,如掃地用機器人。由於人工智慧的機能較為簡單,掃地用機器人無法事先規劃有效率的工作路線,只能在遇到障礙物時轉彎,一步一步地完成掃地任務。對重視細節的企業經理人來說,在混沌不明的「事件」(市場競爭)中,理解與掌握「現場」(在地)才是關鍵。這亦是日本企業經常強調的「現場力決定執行力」。

  也許有人會質疑,如果過度拘泥於細節,在管理上,容易導致見樹不見林;在戰略上,容易會傾向採取「內向式發展」的經營方針;以及在執行上,容易發展出「經驗至上」的思維。當你把細節視為魔鬼時,確實容易發生上述的管理盲點。但是,將細節魔鬼轉換成細節神明之後,「不厭其煩」的細節要求,就會跟著轉換成「樂在其中」的微差力。

從困境到「享受細節」

  在管理上,是由細節主導勝負;在市場上,是由微差決定成敗。眾所周知,所有的競爭,無論是體育競賽還是升學考試,左右結果的因素往往都是些微的差異,也就是細節。因此,細節既是會讓你陷入困境的魔鬼,更是讓你創造價值的神明。

  對於部分的日本人來說,包容所有細節的神明指的就是:千手千眼11面,觀照無量百千萬億眾聲的「觀」音菩薩在日文中。在日文中,「見」與「觀」都念成「みる」(MiRu),兩者都有「看」的意思。但在意義上,「見」是用在直接的視覺動作,而「觀」則是用在全體的判斷分析上。換言之,觀音菩薩的「觀」字,就是一種對細節的掌控。細節,真的寄宿在神明(觀音菩薩)裡!

  總的來說,對細部的堅持,不僅只是管理手段,更是一種信仰,一種生活哲學。將細節視為神明,才能「享受細節」;享受細節的人,才會主動多想一步、多做一點;願意多想多做的人,才會讓價值(神明)降臨在每個細節中,創造千禧世代個人與企業的「微差力」。(本文作者為政治大學國際事務學院教授)

【完整內容請見《能力雜誌》2018年9月號,非經同意不得轉載、刊登】

更多資訊請參考...
{{item.title}}
生產力中心提供的活動資訊
{{item.title}}
相關出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