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管理的轉型之路

瀏覽數:1273


  何謂知識管理?即是知識被管理,廣義的知識可分為資料、資訊、知識與智慧,而最早的概念,應該是原始人類的洞穴繪畫,紀錄著當時人們為了記住動物的行為與教導他人的基本的狩獵與生存技能。而知識管理的核心主要是找到紀錄知識的最佳方法,人們可以利用這個方法輕鬆的重覆複製使用,甚至教導其他人做某些事。

  我們今日所擁有的不可置信的技術成就(如:七大文明等),其實是數千年來知識管理和知識共享的結果。隨著時代的演進,人們開始學會用新技術以加強紀錄和知識分享,從古老的象形文字和類似符號、手寫書冊、印刷書籍到電腦與物聯網的出現,從花費數月找訊息到花費數小時,大幅提升了知識管理的效率與品質。

  知識管理導入過程中,需配合組織內部之經營方向與策略,以確立往後知識的發展方向,並從組織核心目標進行著手,同時也要針對核心目標的主要流程進行評量及確認。評量可使推動知識管理的企業或組織瞭解自身知識管理發展程度,而為了達到組織知識共享、學習及創新的成效,知識管理導入過程中將依傳承、應用、共享、創新及學習等知識管理導入架構,選擇適當的推動模式、經營管理及工具手法,並搭配各種創新應用手法,才能有效達成目標。

  隨著科技的進步,企業從大型企業到中小型企業、製造業到服務業,知識管理運用在公司內部協作佔比極為重要,然而企業為何需要知識管理?自邁入知識經濟時代,已從有形的土地與設備,移轉到員工的腦力,腦力資源可以無限延伸連結,如:員工新人訓練、人才培育與工作傳承等關係間密不可分。

  而知識管理的性質,通常可分為兩種:一、公司內部相互間協作和員工之間的知識共享;二、與顧客的各種問題與改善方式,綜合上述來看,像是供應商及顧客之間連結關係、人脈深度與信賴關係、產品技術與應用掌握、對顧客需求解決等知識傳承就顯得極為重要。

  知識在傳承的過程中常會出現非常多問題,其中包含:藏在個人身上内隱知識較多、外顯知識較少、公司內部知識資料少、人員培訓缺少系統方法與問題發現往往自行摸索無一套固定標準。以台灣而言, 許多企業已累積出龐大知識數據,如何發掘與傳承企業關鍵知識與技術,轉化數據資料成知識及企業智慧資本,無疑是個大挑戰。

  為協助企業提升未來智慧製造升級之技術能量,近年來為配合政府發展智慧機械政策,知識管理已從傳統基礎型結合ICT、IOT、大數據等先進技術,將內隱的關鍵知識外顯化、製程知識展開、製程知識取得、內部核心知識庫之建置與知識管理平台之建立與營運等為重點推動,另協助企業導入智慧化生產模式之需求,或以關鍵智慧製造生產流程的建立,幫助業者提高生產的效率與改善製程,整合各項資源與管理技術,促進大數據轉化為人工智慧預測模型、商業決策,建立智慧製造體系。

  如:今年委託專業教授團隊協助完成研擬中小企業共通與3個重點產業-不織布製造、氣體充瓶、包材印刷製造)之智慧化生產升級流程,將智慧化生產升級流程分為三構面(生產製造、品質管理及物流/供應鏈管理)及五階段(知識管理制度化、數位化、自動化、聯網/整合化及擴增智慧化),獲得彈性、快速、客製的產業優勢,成為支撐企業持續成長的動力,已是企業未來的發展趨勢。

  而今年KM計畫為協助企業數位轉型,也將國內製造業之發展狀況,蒐集重點產業次級資料,並結合智慧化生產發展需求,透過彙整國內專家學者及產業建議,凝聚重點產業智慧化生產升級的發展指引。由幾個重點產業著手,以產業知識管理應用與IoT技術連結,建立各階段明確的智慧化生產導入步驟,協助企業縮短智慧化生產導入時程,推廣企業數位轉型之系統性升級流程,協助業者朝產業智機化轉型,利用深度診斷與輔導等工具。

  同時也以產業為單位擴散系統性升級流程與知識應用的過程,促使其他企業達到見賢思齊之功效,並蒐集回饋建議滾動修正,未來將協助重點產業規劃具體解決方案,導入相關知識創新應用手法來發展智慧化生產,帶動發展產業智機化。

更多資訊請參考...
{{item.title}}
生產力中心提供的活動資訊
{{item.title}}
相關出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