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美歐地方創生》魅力國旅大玩萌系 草根藝術

瀏覽數:518
關鍵字:


  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United Nations World Tourism Organization, UNWTO)表示,受到疫情恐慌及多國實施旅遊禁令影響下,2020年國際旅客的旅行量將下滑58%∼78%,國際遊客減少6,700萬人,出口也將損失80億美元。同時,勤業眾信《航空與旅遊產業:顧客忠誠度如何在危機中展現價值》(Airline & Hospitality:The value of loyalty in a crisis)報告中也提到,受到疫情衝擊,2020年全球旅館業住房率預估減少達42%;而2020年全球航空旅遊需求,預計將銳減48%,並帶來3,000億美元的損失,大大限縮觀光旅遊業的營運動能。

  受新冠肺炎限制措施影響,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Trade and Development, UNCTAD)7月發佈的研究報告顯示,受挫最深的是美國。報告中表示,由假設封鎖時間4個月、8個月與12個月等3種情況來進行研究,全球觀光收益將分別減少1.17兆美元、2.22兆美元與3.3兆美元,相當於全球GDP減少1.5%到4.2%。然而,這波疫情卻意外為旅遊生態帶來新改變。當跨不出國門,以往固定安排出國的預算,轉而催生了新一波「國內旅遊」顯學。

趨勢 在地獨到風情 遊客一訪再訪

  根據全球旅遊線上平台Booking.com公佈的《2020年8大旅遊趨勢》顯示,有別於過去走馬看花似的包團行程,祕境探索、悠閒漫遊、寵物旅遊等方式,更受現代旅客青睞。「邁入新的世代,我們發現旅遊業必須透過開發產品、服務及功能來回應更永續發展、好奇且擁有先進科技的旅客需求,進而讓大家更輕鬆地探索世界。」Booking.com 副總裁暨執行長阿爾揚.迪克(Arjan Dijk)這句話,道盡旅客重視特色體驗以及在地觀光長期發展的重要性,而各地政府、商家、居民也想擺脫消費者對於團進團出的遊程喪失新鮮感,導致「缺乏重複探訪意願」的缺憾。因此,「地方創生」(Placemaking)的推進力,便成為長期活化區域發展的願景。

  在日本各地,地方創生的成功案例可說是百花盛開,類型幾乎遍及各產業,其中更以「JR九州觀光列車」、3年一次的「瀨戶內國際藝術祭」、「十勝客運」等地方振興活動備受矚目。

  九州內7縣擁有完善的鐵路網路,因此利用這項優勢,推出許多富特色的鐵道行程,例如:可愛列車「阿蘇男孩號」、骨董級蒸汽火車「SL人吉」等。其中又以JR「九州七星號」最受旅客青睞,它是由鐵路公司結合地方資源、斥資30億日圓打造的奢華觀光臥鋪列車,不只在路線上以博多車站為起點環繞九州島,鐵道公司還希望旅客在七星號上就能體驗九州獨有的風情,因此設計出套裝旅遊行程,結合九州的飲食文化、特色溫泉、自然風景、歷史、風俗人情等特色,吸引諸多頂級客層及鐵道迷爭相預約體驗,由於需要預約抽籤,造成海內外遊客一票難求,因此被譽為「史上最難訂的火車」。如今,因應疫情,JR九州觀光列車全11條路線,在今年4月中首次全面停駛1個多月,預計停駛達5,108車次,時至今日,仍有部分列車暫停運轉;而每3年吸引諸多海外遊客的瀨戶內國際藝術祭,也為防止傳染擴大,取消2020年度室內的作品展出,這些舉措都令地方發展蒙上一層看不見的陰影。

湯島 貓祭不群聚 延長活動時間

  不過,特別值得注意的是,雖有活動因多方思量下終止,但「湯島貓咪祭」(Cat Festival at Yushima)的做法,反倒成為「逆轉疫情」的新思維。「湯島貓咪祭」是日本東京有名的地方創生案例,當初貓咪雜貨品店「王冠印雜貨店」的女老闆觀察到,湯島有許多店家都在販賣以貓為主題的商品,再加上周遭特色店家林立,因此主動發起以「貓咪」為主題的貓祭,串聯神社、餐廳、浪貓咖啡廳、貓咪雜貨舖等12間地方店家,在每年的2月及9月,舉辦長達2周的貓咪商品與系列活動,透過自創慶典為地方注入活水。

  「湯島貓咪祭」已經邁入第5年,它在行銷上的巧思,正是地方創生的趣味所在。除了相繼推出貓咪造型的限定餐點、飾品外,祭典期間還發行專用的「貓咪貨幣」;再加上神社推出期間限定的「貓咪御朱印」,成為最受許多貓奴喜愛的伴手禮,種種與貓的連結,在在擦亮湯島貓咪祭知名度。

  根據《東京新聞》報導,隨著貓咪熱潮崛起以及「湯島貓咪祭」的知名度穩健成長,每年有超過1萬人到訪。2020年在疫情影響下,第11回的「湯島貓咪祭」走了一條新路,主辦方選擇將為期2周的活動延長至1個多月,透過拉長時間降低觀光人群的群聚風險,雖然因為疫情無法創造過去的到訪熱潮,這項對策卻維持了「湯島貓咪祭」營運及口碑的穩定性,也讓外界看到地方落實區域活化的決心。

里斯本 共享+快閃 活化閒置空間

  其實簡單來說,地方創生就是要解決地方人口外流、老化與地方特色消失的問題,讓人們願意留在熟悉的家鄉居住、工作,因此「人」與「在地」的連結、如何形塑社群凝聚力,也成為能否成功凝聚共鳴的關鍵。而葡萄牙里斯本的「一樓計畫」(Rés do Chão)就是一例。

  2008年金融海嘯過後,里斯本舊街區因房東、店家無力維護,留下許多閒置空間,街容蕭條而無生命力。4位建築師觀察到此現象,透過實地走訪,並邀請擁有共同理念的藝術家、設計師、居民,一起打造出共同的空間。再藉由分租的方式降低租金門檻,不只有效活化,帶進人流也增加金流,更能實際將資源回饋於社區。

  這樣的發想獲得「古爾班基安基金會」(Gulbenkian Foundation)支持,在獲得資金後,他們說服9家閒置店面支持,在翻修店面、工程期間協議暫緩收租,2016年便成功邀集新使用者進駐。「一樓計畫」的運作,主要以「共享辦公室」及「快閃商店」雙模式並行,一樓開放式的櫥窗,可提供設計師陳列商品吸引消費者注意,二樓以上則作為共享辦公室使用。同時,藉由不定期舉辦展覽、座談,將人群帶入原本空蕩蕩的閒置空間中,營造出熱絡的人流互動。

  當然,地方創生並非只是單打獨鬥,而是結合在地文化、特色、居民的力量,才能發揮最大效益,因此「一樓計畫」在製做介紹手冊時,串聯新舊店家,並在人行道旁的停車格擺上木桌椅,提供往來居民、遊客休憩之所,再結合社區於周末舉辦市集,推廣在地商品,將資源與行銷管道有效結合。

費城 草根壁畫藝術 變身城市標誌

  除了亞洲與歐洲的成功案例,美國費城「壁畫藝術計畫」(The Mural Arts Project)也重新點燃費城的生命力。「壁畫藝術計畫」源自於對街頭塗鴉的反制,當時為了扭轉遭受塗鴉破壞的市容,政府邀請塗鴉藝術家珍妮.戈爾登(Jane Golden)起身號召,可將才華運用在公共藝術創作,以草根的故事一同為費城製做大型壁畫。一方面降低胡亂塗鴉的危機,同時也提供塗鴉藝術家有機會參與美化城市的行動,以創造力來述說屬於他們的故事。

  「壁畫藝術計畫」的作品大多與費城、美國歷史有關,像是述說代表黑奴買賣與解放黑奴的「遺產」(Legacy)、寫著林肯總統就職宣言的「向平等前進」(A People's Progression Towards Equality)等,豐富的主題懷有歷史反省與趣味性。「壁畫藝術計畫」每年吸引1.5萬位來自世界的旅客或團體參訪,也成為費城另類新標誌。

  後疫情時代已來臨,沒有人知道旅遊禁令、經濟衰退將維持多久,唯一可以確認的是,疫情重新讓大家思考與在地連結的重要性,隨著旅行的方式產生質變,地方創生的重要性也將持續看漲。

 

【完整內容請見《能力雜誌》2020年11月號,非經同意不得轉載、刊登】
更多資訊請參考...
{{item.title}}
生產力中心提供的活動資訊
{{item.title}}
相關出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