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大數據如何翻轉「全球農業」

瀏覽數:3648


  Big Data、大數據亦或是巨量資料,儼然成為過去幾年來業界火紅的討論話題,相關的應用,像是顧客決策旅程規劃、多渠道行銷、智慧行動網路等等,對於「終端顧客」的衝擊都浮上檯面。但實際上仍有些漏網之魚,尤其是針對「農產品產業」,本文將以三個主軸:數據對農業未開發的潛力、大數據對於新興經濟中的農業衝擊以及對成熟經濟體的影響,來娓娓道出農業身為食物產業鏈的核心,如何使用大數據來重新翻轉。

1.巨大的未開發潛力

  事實上,「大數據」與「進階分析工具」(Big Data & Advanced Analytic)可以帶給農業三個重要發展契機:

  (1)贏得創新機會並提升既有營運:像是建立「農產品專屬」數據創新分析引擎,利用所蒐集資料來了解不足之處,了解其個別的利潤與虧損,優化既有的農產品銷售策略與實際營運操作,創造最大的資源運用。

  (2)供應鏈透明化,加速整合運作:藉由即時的數據匯集分析,提升市場需求預測正確率,並整合內部供應鏈資源,來降低回應時間和潛在危機。再導入物聯網,讓使用者掌握相關機組具的現況,提供維修預測建議等等,讓生產更具效能。

  (3)解決基礎設施的挑戰並預知浪費:利用進階分析來協助定義在農業硬體架設的瓶頸,像是作物倉庫的合適設置地點等。最後更可以利用對於每個家庭食物浪費的詳細數據,改變在零售點的農產品出貨數量,減少無謂耗損,並影響未來相關規範的制定,讓食物資源的使用更為精準。

2.有效提升新興市場農業經濟

  未來在這些市場的投資發展可以考量導入「數據分析」,將當地農業與科技創新做結合。首先是精密農業技術導入,利用農業機器人來提升農產業者照顧作物之效率,協助當地農夫們可以給予作物們更「量身訂做」的呵護照料,這不僅可以增強整體生產能力,更可改善當地經濟效益、減少浪費與對環境的衝擊。在未來,全球對於農業機器人的需求費用將會從現今的10億美元到2020年的1百80億美金。

  承如上述,IoT數據自動化系統也不可或缺,則扮演持續性監督的角色,可以即時地顯示關鍵農業機組設備的狀態、表現和瓶頸,協助農民及相關業者管理農產品資訊。最後利用FinTech,創造出「農業針對」的支付系統和金融相關服務,積極幫助農夫們讓其制式的經濟模式更為彈性即時化,例如提供「線上農產品保險服務」,讓農夫在面對天然災害時能夠獲得保障。更可利用行動APP建立網絡交易平台,顯示當日的農產品市場價格,讓市場價格透明化,除成為農夫與購買者間互通有無的橋樑,更減少中盤商的剝削。

3.解決成熟經濟體系的農產問題

  在擁有成熟經濟體系的國家而言,大數據和進階分析技術可以運用在下列的範疇中:

  1.食物安全:像是使用像消費食物掃描器,藉由光譜來分析盤中食物,並給予使用者立即的關於食材的構成資訊。在歐陸,歐盟委員會計畫開啟一項競賽,協助發展一個可行、可負擔、非侵入性的食物掃描機,勝利的隊伍可以獲得80萬歐元的獎金。

  2.採購決策:藉數據之效,未來對於食材原料的採購將更為聰明,增加產量預測風險評估的工具在農業模組方法中,來了解區域性的天氣衝擊對某特定農作物產量和倉庫狀況的影響,這可以讓全球食物製造商可以判斷並選擇最佳的地區及國家來進行原料採購。

  3.環境足跡管理:舉例像是思科所提供的物聯網服務,消費者可以掃描食材商品的條碼來得知食物供應鏈的詳細資訊,從產地環境、包裝流程、加工、物流配送到實際零售店的過程皆一目了然,這給予顧客安心的保證。經由了解食物整體供應鏈,也讓消費者知道其商品是否有對環境造成影響,大大消弭顧客心中對於採買原料食材的疑慮,增強購買信心。

  雖然臺灣已經逐漸導入相關智慧農業的科技,像是安心食材的QR Code掃描等等,但是企業、政府與消費者間,仍然缺乏一個能「互通有無、公開透明」的資訊平台。未來相關企業經營者在參考使用上述新興科技的同時,更須仔細思考如何與政府權責單位的溝通合作,創造出對消費者及企業互利互惠的良好生態系。

 

更多資訊請參考...
{{item.title}}
生產力中心提供的活動資訊
{{item.title}}
相關出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