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進新南向, 新興國際市場拓展的企業勝利方程式

瀏覽數:2521


  新興市場中所培育出的全球挑戰企業(Challengers)們,正通往頂級公司的路途上,從挑戰者的舞台畢業,這些畢業的企業們(Graduates)到底和其他時下企業有何不同呢?首先要從被掩蓋的成功要素開始切入:

1.眼界和文化

  在這些成功畢業企業中,他們的策略眼界是很容易描述且立竿見影,像是印度塔塔汽車(Tata Motor)的野心就是「成為顧客、員工及股東所景仰的汽車公司,而墨西哥的美洲電信公司(América Móvil)目標「成為世界上成長最迅速的電信通訊公司」,這些公司都有著簡單且引人注目的公司願景,使其發展有其依歸價值。

2.運作模式

  進軍全球前,需調整既有企業運作模式,重新在國際及本身國家區域市場之間找尋平衡點,並建構全球業務流程基準,尤其針對危機管理和核心業務。彈性地調整自身規範來強化地區性與國際的平衡發展,以印度鋁業(Hindalco)為例,為了滿足不同國家客戶需求,便針對不同客層及區域,導入高低毛利的多元商品策略。

3.人才與企業

  「人才」是區分企業優勢的常見要素,由於新興市場對人才需求量極大,因此以國際發展為核心的企業,會著重在具備全球化的領導與人才培訓規劃,並將頂級人才輪流分配到不同的區域,替優秀人才創造機會,拓展眼界到其他國家。再者,打造「最佳雇主」的公司形象,在關鍵的人才聘用市場盡可能地吸收優秀人才,像Lenovo和Emirates Airlines都依循上述要點,打造出國際多元化的勞動資源。

4.市場進入模式

  對高層管理者而言,進入新興市場,則要聰明利用在地收購以及發展當地夥伴關係,消彌不同市場隔閡與差異,像巴西肉品加工公司JBS,在關鍵地域,建立「策略同盟」與「直接銷售」團隊,並在勞力成本低廉之國家,建立製造工廠,最大運用新環境資源,讓自身企業獲得最大成長。

5.革新與再造

  另外企業文化中,則需要擁有「持續創新動能」,掌握市場需求,隨時審視自身讓自己保持與市場的緊密性。像南非制酒公司SABMiller,讓在國外的釀酒廠融入各地的在地食材原料,增加不同地區啤酒產品在地化口感,貼近在地顧客口味。

  除此之外,這些新興市場成功企業,除上述的五個成功特質,其最終的成功和競爭優勢建立過程可分為以下三種策略途徑:

  a.依靠策略性的M&A在地整合,創造長期的價值

  像墨西哥水泥龍頭Cemex、上述的SABMiller等便成功地融合在地多元文化,整併在地企業,發展公司業務。

  b.按比例複製成功的商業模式來達成成長目標

  最好的例子就是總部位於香港的利豐公司(Li&Fung),利豐現今已成為全球衣服和消費商品的供應龍頭,在消費者與製造商之間,扮演著關鍵供應鏈管理者的角色,它們將這種商業模式套用於亞洲市場,更導入其他區域市場中並獲得巨大成功。

  c.強調革新和全球品牌效益

  中國電信硬體供應商華為(Huawei)掘起印證自我革新的重要性,重點要歸功於其對R&D以及產品創新的大力挹注,輔以品牌行銷,盡可能地讓顧客意識並留下,華為能為其「提供最高質量的產品」。

  看到這些畢業者的成功案例,不難發現,「在地化」、「全球化」、「人才」、「商業模式」、「持續創新」是讓企業從全球化競爭中脫穎而出的五大核心,臺灣大部分企業多半專注於全球化的同時,對於「人才」、「商業模式」、「在地化」的投入與了解反而相當侷限,大幅度地扼殺企業在全球舞台上發光發熱的機會,這值得經營者們重新省思。

更多資訊請參考...
{{item.title}}
生產力中心提供的活動資訊
{{item.title}}
相關出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