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資訊不即時讓你頭痛?來申請供應鏈數位串流AI計畫就對了!

瀏覽數:650


  中小企業的轉型可從提升數位能力、使用新科技及企業整併、新商業模式等方面著手,台灣產業需轉型為創新型經濟,政府提出了5+2產業創新政策,來加速產業提升。其中在製造業方面,過去以精密機械為主的走向,在工業4.0的浪潮下已轉為智慧機械,政府企圖將台灣打造成為全球智慧機械及高階設備關鍵零組件的研發製造中心,並促使所有產業智慧化,以達成智慧化工廠與關燈工廠的目標。

  在此目標下,經濟部規劃推動「智慧製造-產業聚落供應鏈數位串流暨AI應用」方案,以補助之方式協助我國中小型製造業強化供應鏈管理效率,以解決台灣中小型製造業面臨提供零件與原物料的上游供應商數位化程度不一,以及無法即時獲得供貨資訊的困擾,有時因原料來源不穩或製程品質等因素影響交貨日期,常常到了該交貨時製造商才被通知無法到貨,以致後續生產排程需臨時更動,甚或產線整個停工等料,造成原料庫存、在製品堆積與延誤交期之壓力。

  除落實於產業聚落的上下游跨廠數位連結,此計畫另一主軸是於廠外數位串流、廠內製程導入AI應用,並於廠內廠外皆規劃網路、應用、設備層的軟硬體資訊安全方案。有鑑於製造業者不見得具備資訊數位化與智慧化之能量,並提高我國ICT系統整合業者產業能量,因此本計畫於申請時,主導廠商須搭配具有經濟部能量登錄證書、具備產業Know-how的系統整合業者來申請計畫補助,一方面培植系統整合業者產業能量,另一方面以政府資源分攤製造業者投入之風險,採先規劃後建置之策略,提高業者導入之意願與成功率,協助產業升級轉型,建置少量、多樣化、即時性的生產體系、創造就業並擴大整線整廠輸出。

申請資格一:中小型製造業者

  台灣的企業九成都是中小型製造業,為了協助中小型造業資源較不足的狀況,「智慧製造-產業聚落供應鏈數位串流暨AI應用」計畫僅提供給合併營收在30億元以下(以過去1年或過去3年之平均孰低者計)的中小型製造業者,而此製造業者的提案計畫內容需包含提案者本身、與其上下游供應鏈業者在內,可以單獨提案,也可以與上下游供應鏈業者共同提案,如果共同聯合提案,須由其中一家製造業者擔任主導廠商。

  但如果製造業者有通過經濟部的中堅企業申請,可將合併營收放寬至100億元以下(以過去1年或過去3年之平均孰低者計)。

如果是聯合提案,則所有提案廠商都須符合以上資格。

申請資格二:系統整合廠商

  為了確認協助製造業者進行智能化系統導入的廠商,具備充沛能量與產業Know-How,系統整合商(SI)須具備有效期間內的「經濟部工業局技術服務機構服務能量登錄證書」。經濟部能量登錄共有十一大項類別,但此計畫僅限自動化服務機構(AU類)、資訊服務機構(IT類)、系統整合服務機構(SI類)、資料經濟服務機構(DA類)、管理顧問服務機構(MA類)等五項目。

  相關具備能量登錄的業者,可以至產業輔導1999平台查詢。

申請資格三:資訊安全業者

  這幾年來,不時傳出企業受勒索病毒攻擊的消息,我國製造業者對於資訊安全意識較為薄弱,當企業被攻擊時,工廠運作停擺,不但遭受極大的營業損失,甚至過去的資料無法救回,成為重大的災難。

  有鑑於此,此計畫特別要求具周延的資訊安全建置概念與方案,因此需搭配有具備有效期間內的「經濟部工業局技術服務機構服務能量登錄證書」資訊安全服務機構(IS類)的資訊安全業者,偕同SI業者,架構資訊安全網絡。

計畫補助類別一:先期顧問規劃案

  為了提升業者建置系統的信心,並且透過先期規劃可有容錯與除錯的機會,並經由驗證,以利修正缺失,此計畫期望申請廠商皆請系統整合業者完備評估、診斷、設計、規劃程序,包含分析評估、財務規劃、營運流程調整之評估、系統(含軟體、硬體、資通訊、資安)規劃,且需經過POC驗證等,補助申請業者經費新臺幣500萬元為限,且補助案件之補助比例,不得超過申請補助計畫全案總經費之50%,另SI業者的顧問規劃費用不低於政府補助經費。

計畫補助類別二:系統建置導入案

  申請此補助類別的業者,必須已經完成先期規劃報告,以及經由POC驗證程序,確認先期規劃的方案確實可行,並且需規劃好POS服務驗證的範疇、時間、內容與效益,補助經費以3,000萬元為上限,補助案件之補助比例,不得超過申請補助計畫全案總經費之50%。另,補助範圍不包含廠商的企業資源規劃(ERP)系統;資訊安全項目經費應占總經費7%以上;軟硬體系統、服務之建置及導入,原則35%以上應為國內業者之產品或服務。

  總和來說,此「智慧製造-產業聚落供應鏈數位串流暨AI應用」計畫的4大核心主軸分別是:

  1. 強化整體供應鏈數位化能力:強化上下游供應鏈廠商間互動,透過供應鏈數位串流以科技串接供應鏈廠商分享生產資訊,即時透通彼此的需求與供給、品質等需求,更期待除計畫內串接廠商外,進一步向外普及至整體產業,達到推廣擴散目的。

  2. 導入智慧機械元素:產業導入智慧機械以建構智慧生產線(具高效率、高品質、高彈性特徵)為主要目標,透過雲端及網路與消費者快速連結,提供大量客製化之產品,並形成聯網製造服務體系,一般而言智慧機械元素包含大數據、精實管理、感測器應用、物聯網等項目。

  3. 應用人工智慧:首先必須明確應用數據內容、如何蒐集及分析應用方式、達到機器或深度學習,AI演算法必須適配面臨狀況及欲解決之問題,常搭配智慧機械元素以改善現有生產模式、蒐集資料後、才能找出最適的AI應用模組學習與訓練。

  4. 落實資訊安全防護:藉由我國資訊安全服務業者,提供專業之協助,盤點廠商資安現況包含軟硬體設備,規劃設立生產面、行政面資安防護架構,並藉由教育訓練、第三方驗證等方式落實資安防護,並擴散至整體供應鏈。

  因此申請企業在撰寫提案簡報與企劃書時,須將以上四點皆納入計畫內容,缺一不可,並應將產業know-how與系統規劃深度結合,系統之規劃需真正對應到企業要解決的問題,提出的方案不但能解決問題,還需要提出導入的效益。

 

  中國生產力中心於執行此計畫時常見提案內容之缺失,羅列於下:

  1. 計畫範疇不明、要解決的問題不明確。
  2. 提出的解決方案無法解決前面提出的問題,或是解決方案太攏統,執行方式不具體。
  3. 智慧機械元素、AI應用只淪於紙上談兵,跟產業know-how沒有深度連結。
  4. 系統整合業者與主導廠商各做各的,沒有深度溝通。
  5. 主導廠商與系統整合商沒有對口單位,沒有明確的溝通模式,或在系統整合業者結束專案後,主導廠商面臨無人可以承接專案的危機。
  6. 計畫的查核點不明確,真正執行後無法收尾,容易造成製造業者與SI之間的紛爭。
  7. 從問題、解決方案到查核點與計劃效益,缺乏量化數字,不清楚投入的資金能得到甚麼樣的回收效益、能達成甚麼功效,恐有系統導入失敗的風險。
  8. 計畫的主導人層級並非高階主管或老闆,以致於可能會有推行計畫遇到困難時,難有持續改革的動力。

  此計畫為四年期計畫,規劃為每年收案審查一次,並於審查通過後提出計畫書,經濟部工業局將依此計劃為簽約內容,於結案時查核是否落實,並核發補助款項。補助與申請內容將依經濟部工業局最新公告為依據,請上工業局產創平台查詢申請。

更多資訊請參考...
{{item.title}}
生產力中心提供的活動資訊
{{item.title}}
相關出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