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所至,路為之開

瀏覽數:2325
關鍵字:


  企業出走,傳統產業逐漸凋零,是一般人對台灣現階段經濟發展的浮面印象,許多人憂心忡忡,直說不知道明天在哪裡;也有許多人拼命抱怨政府,但卻沒有見到他自己做了什麼努力。固然因全球性的經濟不景氣以及產業結構轉型的陣痛,讓台灣的經濟榮景確實不若往昔,但其實,我們要說,台灣還是很有潛力的,因為台灣很多的企業頭家,還是很打拼;台灣的民眾,還是很努力。

  我舉兩個例子,這兩個例子在本期《能力雜誌》中也有詳盡的報導,其一是生產各種布料的昶和纖維興業公司;另一個則是以製造人造皮革起家的三芳化學公司。我之所以舉這兩個例子,是因為紡織產業與皮革產業,在「矽器時代」的現今,早已被視為傳統產業,更有人稱之為夕陽產業。但是,如果你看到昶和纖維與三芳化學這兩家企業在研發、創新上的投入及努力,以及因創新所帶來的成就及效益,你會不由得豎起大姆指,同時在他們身上感覺到旭日東昇的希望與可期的前景。

  昶和纖維將科技與紡織做結合,以科技重塑紡織功能。積極地創新研發新技術,成功開發出許多具高附加價值的布料,諸如蓄熱保溫、透濕防水、防污性、變色性、反光性、抗菌、消臭、抗紫外線、難燃性等機能的特殊布料,此外,還有應用於IC產業的導電無塵布、安全氣囊布及航太工業用布,最近還研發成功防蚊布,以及正在研究中的減肥布。為了能夠做原創性的技術研發、掌握技術來源及主導跨國研發計畫,昶和並於去年正式成立創新研發中心,每年挹注總營收的4%於創新研發上。除此之外,他們也致力於進行科技化行銷及知識管理。

  三芳化學則是早年以生產PVC人造皮革為主力產品,而當三芳化學面臨著所有台灣產業都同樣面臨到的工資、成本上揚、環保抗爭等等的問題之際,加上PVC產品已經逐漸從市場上式微,此時三芳面臨了一個抉擇:出走或轉型。若將機械設備及生產移至中國大陸,可以節省許多人力及生產成本,但是台灣的員工就必須面臨失去工作的命運。為了員工福祉,三芳化學決定根留台灣,並沒有如其他企業一般選擇出走,他們將機械設備加以改良,嘗試研發生產具高附加價值及更環保的產品。三芳化學向日本取經引進濕式PU合成皮技術,是台灣第一家生產濕式PU合成皮的工廠,同時成功開發出命名為「NEO-GREEN」的環保材質產品。三芳化學以現有資源再利用,成功創造出更高附加價值的產品,這個成功經驗也被經濟部工業局遴選為今年度的品質優良案例楷模。而三芳化學在知識管理上的經營也不落人後,擁有資料相當齊全的研發資料庫。

  巧的是NIKE、Adidas、Reebok……等知名大廠,正好都是昶和纖維及三芳化學的客戶,要得到這些對品質以挑剔聞名的國際大廠的訂單,其產品品質如何,不言自明。

  在現今,所謂的傳統與高科技的界線已日趨模糊,若能將高科技的技術注入所謂的傳統產業中,不但可以完全擺脫逐漸凋零的宿命,還能夠因此開創出無比開闊的生存空間。從昶和纖維及三芳化學的身上,我們絲毫嗅不出傳統的味道,也看不見夕陽產業的悲涼。是不是夕陽產業,不必悲觀地讓大環境的變遷來決定,而是企業自己可以抉擇,如果能夠鍥而不捨,持續將創新的動能注入企業內,就能夠扭轉行將西下的夕陽而成為東昇的旭日,脫胎換骨轉型成嶄新的知識型產業。

  古人有云:「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同樣地,對企業而言,我們也可以這樣說:「創新所至,路為之開。」從昶和纖維及三芳化學的身上,在在印證了「只有夕陽產品,沒有夕陽產業」的道理。

【本文作者為中國生產力中心總經理暨能力雜誌社社長,並刊登於2002年10月號能力雜誌;本文非經同意不得轉載】

更多資訊請參考...
{{item.title}}
生產力中心提供的活動資訊
{{item.title}}
相關出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