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台灣第三方支付之發展前景

瀏覽數:15609


  日前(2014/01/21)行政院開會敲定將開放「O2O線下實質交易」,並准許多幣別支付,未來待管理條例通過後,消費者到實體店消費亦可從線上帳戶扣款,再度帶給電子商務業者利多訊息。

  關於電子商務領域的發展和規模,中國大陸其實是領先台灣一大段差距,根據Enfodesk易觀智庫的統計,2013年1季度中國非金融支付行業的交易規模達到4.53萬億人民幣,「支付寶」和「財付通」分別以18.2%和7.6%的市佔率,緊追銀聯商務的43.9%,但這兩者卻是以網際網路支付為交易主體。看到中國大陸「支付寶」和「財付通」兩個由非銀行機構所建立的第三方支付平台,讓台灣的電子商務業者認為是未來成長的金雞母,在去年金管會主委換人後,也成為行政院大力推動的政策之一。未來第三方支付在台灣的發展是否真是電子商務業者的第二春,下文將從第三方支付的營運模式,以及發展歷程和應用進行探討。

  第三方支付平台是指電子商務業者或具信用保障的獨立機構,與銀行之間簽約建立一個中立的平台,提供與銀行支付結算系統介面和功能,以第三方角色提供技術與保障,強化網路購物安全。在線上的交易過程中,買方需要先行儲值到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帳戶,在選購商品後,由帳戶支付貨款給平台,再由平台通知賣家發貨,買方在收到商品並確認數量品質無誤後回覆平台,再由平台付款給賣家完成交易。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支付方式多樣且靈活,用戶可以透過網路、電話和手機簡訊等多種管道進行支付。

  美國目前最大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是1998年所建立的paypal,paypal在成立初期是以金融轉帳和支付為主,在2002年由ebay收購後,PayPal便成為了ebay的主要付款方式之一,也因此得以迅速的壯大。

  而中國大陸「支付寶」的興起則更有戲劇性,在大陸電子商務萌芽初期,多是利用C2C的模式進行交易,但由於山寨商品橫行,且部分賣家有誠信問題,嚴重打擊消費者對線上購物的信心,於是商家紛紛打出「假一賠三」甚至「假一賠十」的口號,以期建立買家的信心。淘寶網針對此一問題,於2004年發展出自己的第三方網上支付平台「支付寶」,這個機制杜絕了大部份的電子交易中的欺詐行為,也讓淘寶網得以迅速發展,最後連ebay也退出大陸市場;除此之外,十年前大陸的信用卡申請並不如現在這般方便,未成年人或部分消費者雖有小額支付的需求,但是沒有信用卡,也因此轉向申請「支付寶」以滿足其需求。有鑒於這兩個社會金融環境的缺口,讓「支付寶」的發展一飛沖天,根據官網資料,目前國內外合作的金融機構超過134家,配合的商家超過46萬,估計用戶數已超過8,000萬,目前「支付寶」除了線上購物、支援信用卡免費還款,手機話費充值、水電燃氣費繳款,現在還可以進行航空旅遊繳費,教育繳費,預定金繳納並進行大型活動購票,而「支付寶」衍生出的「餘額寶」還可以購買基金,發行第一個月的資金規模就已超過百億元人民幣,客戶數超過400萬戶,看到這裡其實不難理解為何電子商務業者一直強力要求台灣的政府開放非金融機構從事第三方支付儲值業務。

一般來說,第三方支付主要有四個主要的經營領域,包括了網路交易、跨境支付、代收代付和行動支付,可參考下表說明:

雖然第三方支付可以提供上面的服務,但事實上第三方支付產業在台灣是否真的能夠迅速的發展並壯大呢?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分析:

一、網路購物付款管道多元

  以「支付寶」的發展背景來看,其實和台灣有很大的不同,2013年台灣以線上刷卡的比例達76.5%,根據金管會的資料,2014年1月台灣的信用卡流通卡數為3,412萬張,平均一人有1.5以上的信用卡,並可以讓消費者刷卡無息分期付款;儘管台灣的法律規定所有信用卡收單銀行,必須直接與可接受刷卡的特約商店簽約,因此網路個人商家透過金流平台進行信用卡收付的模式不再可行,但台灣的消費者仍有貨到付款、超商繳款等途徑,對於沒有信用卡的人或是不能使用信用卡購物來說,第三方支付平台在付款方面其實並不見得能提高太多的便利性。

  台灣的便利商店遍佈大街小巷,繳費的便利性與大陸和美國比較是相對方便的多,因此要透過第三方支付平台付費的必要性則大大的降低,更重要的是第三方支付是必須事先進行儲值才能消費,以「支付寶」為例共有七種儲值的方式,可以透過網路銀行、信用卡和門市儲值等方式進行,而在台灣未來便利商店一定第三方支付平台儲值的重要管道之ㄧ,便利商店可以領現金、又有代收代付的服務,消費者可以在一個地方完成儲值、繳費、付款和取貨,無須再透過第三方支付平台分好幾個階段進行。

二、線上購物糾紛的避免和處理

  大陸第三方支付的興起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避免線上購物的交易糾紛,而台灣B2C(網路購物)模式下的爭議會由平台業者或品牌商負責,由於退換貨機制健全,對消費者而言比較有保障,第三方支付的作用相形之下就沒有那麼重要;而C2C(網路拍賣)的模式中由於賣家的信用品質參差不齊,較容易發生購物糾紛,但是第三方支付的優勢在於多了一個確認付款的機制,提高對買家的保障,但是重點仍要看購物平台對客訴的處理政策。從大陸的經驗來看,淘寶網在處理交易糾紛的過程中是比較偏向保護消費者的,可以隨時因客訴的問題主動暫停商家營運,有助於促進消費的意願並提升業者的素質,但另一方面也有可能造成商家的消極抵制,再加上有其他支付方式可供選擇,對商家來說並沒有一定支持的必要。但是在這種機制下是有助於知名度較低或新進的賣家成長,改善C2C的交易環境,增加購物平台的賣家數,有助於業者的營收,然而者台灣是以B2C(網路購物)模式約六成的交易規模為主,和大陸剛好相反,B2C(網路購物)的模式僅佔四成,由於市場的差異,台灣未來仍會是B2C模式為線上購物的主要構成,因此第三方支付對於整體線上購物規模的貢獻又是一個問號。

三、第三方支付平台大者恆大

  消費者並不會沒事就去申請成為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用戶,必須要有交易的行為,才有使用第三方支付的需求,換句話說這可說是一種衍生性需求,以電子商務業者為例,騰訊的「財付通」的用戶數為何一直追不上「支付寶」,其原因就在於初期用戶是為了上淘寶、天貓買東西,才會去使用「支付寶」,而消費者在此方面對「財付通」的黏著度就遠遠落後「支付寶」。目前大陸有200多家的第三方支付業者,但網路商店和實體商店對這200多個平台一定不會全部都支援,就像信用卡有Visa、mastercard、銀聯、AE和JCB等等,商家考量使用成本後也不可能來者不拒照單全收,因此第三方支付勢必也會出現「西瓜偎大邊」的現象。

  另一方面對消費者而言,申請太多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帳戶反而會增加管理上的困難,就現實面來看台灣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是不可能吸引到國外、甚至大陸的用戶,因此在第三方支付業者初期的策略上就必須在台灣的消費者和商家還沒有習慣利用paypal或是「支付寶」之前,儘早開始進行「圈地」,但是對要跨入第三方支付的電子商務業者而言,長期策略還是必須要回歸本業,先從增加商品吸引力、擴大會員基礎做起。

四、第三方支付的軟硬體環境

  本次行政院的會議的重點之ㄧ即是開放O2O的線下實質交易,相信這也是有志於第三方支付的業者最期盼的業務,這讓第三方支付有機會與現金、儲值卡和信用卡來競爭。就消費者來看,透過第三方支付平台在線下交易,就一定需要手機透過網路或簡訊方式完成交易,優點是可以不用帶皮包皮夾,但缺點是有額外傳輸費用和網路安全的問題;而商家永遠是從成本效益的角度來看,商家需要向第三方支付平台繳納手續費,也可能需要建構額外的網路環境方便消費者進行第三方支付交易,缺點除了成本增加外,更重要的是台灣中小型商家逃漏稅的比例很高,若不透過現金支付,在第三方支付平台下一切交易無所遁形,這些商家配合第三方支付的意願在現實面是存在很大的問號。

  總體來說,在五至十年內可能還無法成為一個殺手級應用,目前對消費者而言只是左手付錢還是右手付錢的差別,但消費者最終仍是會期望出現如同科幻電影中安全又便利的支付方式;從業者的角度來看第三方支付,獲利仍然是不變的真理,第三方支付對某些業者來說是商機,但另一方面卻是挑戰其他業者的經營業務(如銀行信用卡),個人認為業者對第三方支付真正希望的是跨境的運用(尤其是對中國大陸)和基金、保險等網上理財功能,但目前業者和政府都還是摸著石頭過河的階段,大家還在互相角力。記得10多年前我在大陸工作,雖然沒有辦當地銀行的信用卡,但在超市或商店消費只要提供我的提款卡,透過商店準備的機器,輸入提款卡密碼後就可以完成付款,額度依照提款卡內的金額,不會發生超支的情況,當時讓我對於大陸的進步大大的驚奇。未來科技和網路的發展將更加成熟,政府應該要建構一個方便安全又方便的金融環境,今後第三方支付是否真能促進消費或間接提升台灣整體的經濟發展,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更多資訊請參考...
{{item.title}}
生產力中心提供的活動資訊
{{item.title}}
相關出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