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老店的「心」與「新」

瀏覽數:5941


  有人說「味道」是記憶最深刻的連結,人類的身體系統中具有一種能捕捉味覺轉換成大腦訊號的功能,同時紀錄感官中的氣味和記憶…人們都喜歡熟悉的味道,一踏進餐廳,來一碗古早麵配上親切的問候,幸福感瞬間提昇。這中間到底是什麼「東西」或是什麼「感覺」,讓人不斷回味…是口味?服務?還是風格?
  根據財政部資料,臺灣目前約有9000家餐廳,陪伴我們超越20載,當中包含連鎖餐飲企業、市場攤販及餐飲老店等各式各樣的業者,他們皆有各自的生存之道。臺灣餐飲在歷史文化上具有相當獨特性的發展,匯集了早期移民料理、異國飲食元素及中華八大菜系之精髓,淬煉出臺灣美食多元豐富而精緻化的優勢,近期又融入原住民族風味餐與新住民特色料理,百年來一波波美食融合,完全綻放創新風采,逐漸在國際上享有一定水準與地位,也是吸引許多外國觀光客造訪主要原因之一。
餐飲老店的煩惱
  1990年代,台灣普遍只有小吃和名店,難以制度化與規模化。偶有本土餐飲連鎖也是曇花一現,大型連鎖集團盡是外來品牌天下,傳統餐飲老店的生存充滿內憂和挑戰,內部面臨傳承經營的問題與衝突,外部又要迎合消費型態的改變,就微小型的傳統老店而言,實在是非常棘手。老店的共通點是「故事」,只要經營一段時間的老店,總有說不完的故事可以分享給消費者,然而「故事行銷」變得重要。品牌故事,幾乎就是創辦人的故事,必須透過媒介讓消費者明白創辦人的想法,驅使消費者前往體驗。關鍵在於「持續互動」,增加消費者的認同感,結合科技趨勢與消費者「互動」,才能不斷吸引新的客源,往永續經營目標邁進。
我們的餐飲老店
  對於消費者而言,老店的經典菜餚是再訪因素之一,老店經過數十年的經營,如何傳承經典是一大重要關鍵。國內知名的上海菜浙江菜餐廳-上海鄉村於1982年成立,20多年餐飲經營,累積豐富資源,典藏數百道中式料理佳餚。了解傳承的重要性即建構了江浙料理知識庫,從料理的廚藝作法,到對顧客美味的故事介紹,有系統化的、結構性的數位管理與分享,讓每道美食經由文字、圖片、影片得以流傳。使用者為內部員工,由員工建立料理知識庫的內容,完整保留每個烹調上的細節和菜餚的特殊性,讓師傅到服務人員都能說得一口好菜,給予顧客有吃到一桌好菜。另外一個案例是高記,經營六十多年來,高記從路邊攤販擴展至店面經營,近年發展智慧點餐系統,有效縮短點餐和出餐的時間,且能有系統的分析不同客層及時段的點餐情形,再利用雲端科技將各門市資料傳回總部,有助於整合各分店的銷售資料,有利於管理層級進行決策以及對位的策略規劃。老店經營越久,越是會面臨消費世代的轉變和衝擊,不脫離消費潮流,結合當代的科技轉型的是成功經營的關鍵。
國外的餐飲老店
  國外案例來說,新加坡長城集團郭董事長,曾來臺分享在當地20年以創新、優質品牌發展4品牌、230家店的企業經營策略與品牌永續布局模式,以及如何搭配利潤分享方案,讓員工能夠享利,不斷產生良好的工作效能,言談之中特別強調團隊福利,甚至提供員工子女獎學金方案,打造以家為本的企業文化;日本經營50年的頑固餐飲株式會社,透過科學數字管理服務業不可庫存的特性,以及分析投資乘數效果及保證營運能力,以低廉成本推出大型的展店之財務策略,促進經營效能與品管精進,在企業成長的同時,人才培育的速度也一同跟進,活用現代化生產系統與專業人員的兩種組合,更是透過嚴謹的人種誌分析顧客需求構造,成功為企業永續經營奠基推動方法及經驗。日本百年以上老店比比皆是,甚至已經達到古蹟的標準,如何做到能夠長久經營不被潮流淘汰,都是因為有新思維的注入,也正因為是老店更加不能降低經營水準,創新之外,更認真思索老店根本的精神。
餐飲老店的維新
  餐飲老店故事是有溫度、深耕老顧客心中的,憑藉本身豐富的歷史淵源除傳承傳統,以誠意及信用待人,因而穩固了餐自己的品牌,過程必須持續與新思維,不停與每個世代的消費型和觀念磨合,開拓新客源。選擇合適的新型態管理工具,對餐飲老店的轉型發展,刺激原經營模式,可讓餐飲老店在產品、程序與系統的發展上有所突破並且達到更高的營運效能,並精進經營管理能力朝永續發展,最終贏得消費市場的心靈佔有率。

參考資料:
1.餐飲老店
2.遠見雜誌
3.遠見雜誌 
 

更多資訊請參考...
{{item.title}}
生產力中心提供的活動資訊
{{item.title}}
相關出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