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

  • CPC與現地作物調查
    2023/09/15 瀏覽數:103

    以前農作物種植面積調查,是田間調查員以巡迴觀測方式進行,可能因目測或主觀臆測等因素,導致調查資料與實際數據誤差率增加;為求數據的正確性,本中心配合農政單位改透過手機APP,進行農作物等相關調查,以提升資料之準確度。有關執行計畫之心得,提供分享。

  • 翻轉農業科技 智慧養豬進行式

    全球養豬先進大國善用各項前瞻技術例如影像偵測、大數據分析、IoT監控等,以提高養殖成功率,臺灣養豬產業過去是支持經濟發展的重要產業,然而隨著會經濟發展與總體環境變遷,人力缺乏與產業環境變化影響了產業發展,政府透過投入智慧農業科技計畫資源,引導業界善用臺灣資通訊技術的產業優勢,結合跨領域技術協助農業的轉型與升級,建立農業生產管理的新模式,解決農業發展困境。

  • 農會農民直銷站:小農、食農教育士和消費者的在地對話交流場域

    說明農民直銷站成立背景及目的,藉由消費者問卷解讀目前差異化特色,後將參訪經驗所見的農民直銷站分為五大類:傳統型、超市型、旅遊型等,並以假想一個年輕族群,描繪其生活樣態,提出以顧客為導向的經營方向。

  • 從挖掘地方風土開始,加值地方創生生態系

    挖掘地方獨有的資源,翻轉地方一、二級產業,融合跨域資源為地方創生生態系加值。透過案例的爬梳,找出地方創生的更多可能性,讓地方創生能真正融入於生活中,成為扎根於每一塊土地上的重要產業。

  • 從消費者的多樣變化看市場供應方式改變-以農業為例

    農產銷售方式與農業商品從不分好壞,只在於是否能切中消費者的心,消費者如果只在意便宜價錢,那價格較高但品質更好的商品就不會出現在他/她的選擇,消費者如果只在意是不是方便取得,那無法隨手(隨處)買的到的商品就不會出現在他/她的選擇。

  • 在農民直銷站消費的好處
    2022/09/02 瀏覽數:463

    農民直銷站成立的目的在於落實地產地消精神,減少流通成本,縮短食物里程,提供在地小農進駐銷售自產農產品管道;與其他通路的不同在於產品、市場(顧客)、服務(流程)的差異化,並能呼應SDGs及淨零排放目標。

  • 從農業中淺談淨零排放
    2022/07/22 瀏覽數:712

    在氣候變遷的影響下,尤以近年顯見的天災頻繁發生,相關減碳議題再度被人們重視,據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PCC)8月10日發表2021年科學報告指出在氣候變遷影響下,水災、火災等正在持續影響環境。

  • 台灣農業設施發展太陽光電的限制與挑戰

    因應政府2050年淨零碳排目標,農糧署自109年至今盤點農業設施架設屋頂型光電板情況,期能掌握並加速農業綠能發展。本文歸納案場回饋,從農業設施本身特性、各利害關係人立場、申設流程與所需資源等面向,初步討論農電共生的發展限制與挑戰。

  • 再創地方創生風華-疫後文心蘭產業策略聯盟

    台灣文心蘭外銷切花 2,400 萬支,佔日本進口市場的9成以上,但面臨東南亞農民的競爭,如何串聯國內文心蘭業者,組成外銷策略聯盟為國際化超前佈署,逐年開發穩定的海外第二市場,是目前文心蘭產業亟待突破的困境;建議透過推動文心蘭產業策略聯盟,組織強而有力的外銷國家隊,導入產官學研的智能化研發成果,為產業提升價值並降低產銷成本,為台灣文心蘭產業打出下一個全壘打。

  • 農產廢品升級再造
    2022/05/20 瀏覽數:659

    農業在生產過程中會產出多種廢棄物,在農業循環經濟裡面,將「廢棄物」視為「資源」,並設法達到零廢棄,將循環觀念落實到生產模式中,將廢棄物變成有用的資材更是全球努力的大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