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機會財到管理財 台商海外佈局轉型


從追尋機會財到落實管理財

  以中國大陸為重心的新經濟體,每年經濟成長率達10%以上的驚人成果,台商貢獻自不在話下。然而十幾年下來驀然回首,過去的優勢已逐漸喪失,眼前再次浮現過往在台灣所面臨的問題:勞動人力不足、工資不斷快速上漲、租稅優惠逐漸取消等,面對一波波席捲而來的壓力,比起過去有過之而不及,想想所有資源都已投入,台商心中的壓力更是倍增。

  當大家正苦思有效對策之際,考量是否再次進行另一波的遷徙游牧策略?也許內地、也許越南,也許……。此時不妨反思,面臨危機之際是否也是一種轉機?有人說最壞的年代也是最好的年代,是否真的沒有更有效的方法可以解決?過去忽略了什麼?還有哪些有效策略尚未被落實?

  過去如日本豐田汽車、韓國三星集團等許多轉型成功企業,莫不是在重大危機之際積極尋求突破困境之道,從而找到成功的經營之道,度過危機,並朝向永續發展目標邁進,總而言之,企業經營的問題並不在於危機本身,而在於企業主的智慧與決策。

  放眼過去歐美企業發展基礎,無不來自於對科學管理的重視與應變,因此,建議台商應儘快啟動第二波優勢,在海外落實管理財,啟動「以科學管理思維佈局海外製造中心」的經營模式,力求轉型與升級。

以科學管理突破轉型危機

  台商在海外佈局,不外乎期望成為台灣母體的製造中心,目前也已初具雛型,如前文所提及,眼前所面臨的競爭壓力恐怕會讓過去的努力前功盡棄,台商於海外佈局所面臨的轉型危機更勝於過去在台灣的轉型壓力,原因是過去在台灣有熟悉的文化與成熟的週邊環境可以支援,也有政府資源得以從旁給予協助。

  今日台商在海外面臨普遍的危機是,新一代生力軍的台灣幹部(70%),看到的管理運作似乎理所當然,而聘用的當地幹部更是片面地接收到一些過往從台灣移植的方法,當地的員工更依循往例照單全收,較忽略過去如台灣、日本及歐美等國的生產力與品質管理的演進過程,隨著台商資深幹部(30%)的逐漸流失與退休,以上種種將是造成今日台商在海外面臨成為製造中心轉型危機所在。

  幾年下來,台灣超過70%的營業所得來自於服務業,製造業也紛紛轉型為研發創新與品牌經營的營運型態,在如此的演變下,將海外設定成為製造中心的策略已臻成熟,台商唯一能夠選擇的路只有往前走,以國際化的管理思維,尤其是堅持以科學管理作為管理的基礎,方有可能於新一波危機中取勝。

  中國生產力中心(CPC)經管顧問團隊,一直以來本著科學管理的理念,加上輔導企業的種種實務經驗,一向主張以IE(Industrial Engineering)作為現場合理化改善的基礎,協助台商佈置新廠、規劃新的生產線及重新改造流程等。

  於推動提高企業生產力過程中,我們體驗到依循著科學管理的基本精神;掌握、分析作業的狀況,對現有問題找出問題癥結點,並從而獲得改善方案與改善項目,其中特別強調分析的精神首重客觀的態度,不被先入為主的觀念所支配,以創意的團隊腦力激盪運作,以期達到預期效能,又稱之為「IE改善創意技術」。

  過去,CPC經管顧問團隊為台灣引進日本生產力改善技術,如豐田生產系統、5S改善、快速換模及自動化技術等,與企業共同塑造台灣競爭的優勢,致力於引進日本品質改善技術,如問題分析與解決PSP、品管圈活動QCC、品質改善七手法、全面生產力保全TPM、品質機能展開QFD及田口品質工程等,一起與企業塑造高品質產品,作成為國際化競爭的有力後盾。

善用科學管理扎穩根基

  近來,CPC經管顧問團隊陸續接獲來自台商的海外服務需求,大部分是尋求轉型與升級的協助。有些企業期望在由沿海地區遷往內地的過程中,提供整廠規劃與建立新的生產方式如LEAN PRODUCTION的輔導;有些企業則期望導入IE改善及建立標準以全面提高生產力的輔導;有些企業期望可以協助建立管理決策系統,藉由整合各部門績效建立關鍵績效指標KPI的輔導;有些企業則期望可以協助建立供應鏈管理系統以達到全面的營運整合。

  綜觀這些廠商,都已具備ISO品質與環境標準等,也都有導入一些前瞻的管理技術基礎,但是面對如此的競爭壓力,唯有解開經營管理密碼,善用科學管理將根基扎穩,以導入科學管理為基礎,落實生產力改善、品質管理改善及經營績效整合改善等,才有可能實現轉型與升級的目標。

更多資訊請參考
ME Bench經管效能評量平台

ME Bench主要協助顧問及企業主管,能透過評量即時掌握公司目前現況,如瞭解員工對組織的認知、釐清知識管理的重點、各產業數位轉型的程度等,以此盤點自身經營管理之優勢。

卓越經營服務團

CPC身為提升生產力、品質力之機構,責無旁貸地挑起產業振衰起敝的重責大任,承襲過去工業自動化服務團之精神,協助企業克服經營管理瓶頸,邁向卓越。因此,成立卓越經營服務團,以顧問服務、顧客滿意進而創造顧客成功為目標,策略思維乃以二次生產力運動與生產力再造為訴求;以跨產業為區隔,鎖定服務族群;服務能量含括第三級產業與跨域整合。

猜你喜歡
*
大陸台商升級轉型之路

升級轉型是這幾年在大陸的台商時常掛在嘴邊的口號,隨著中國大陸十二五計畫的開展,展開一連串升級轉型之動作。但是幾年下來真正能順利隨著這股趨勢升級與轉型而獲利與生存的台商企業有多少?為何只能眼睜睜的看著別人升級轉型,自己產生諸多的無力感而大嘆。

*
台商轉型又升級,逐步擴大事業版圖

從貿易起家,再從陶瓷製作到新創企業,再轉到文創產業,現有運用轉型升級、多元發展(文創結合陶瓷、香熏、蔬菜、環保)的經營模式,逐步擴大事業版圖,建立了台商轉型升級的典範。

*
提升「發現商數」 台商創新蛻變

面對大陸政策轉變,台商企業應體認到一昧追求降低成本、搶佔市場佔有率的做法,隨時都會有競爭者藉由破壞式創新,加入賽局。唯今之計,便是以「生產力」為基盤,「創新力」為前瞻,依據企業的核心能力、產業需求以及動態競爭關係,擬定明確的創新策略與戰術,進一步規劃行動方案。

*
CPC MES+系統助攻台商打入全球關鍵供應鏈

過往競爭力的要素是品質(Q)、交期(D)、成本(C),但當下則已轉變為創新(I)、速度(S)、價值(V),而這更考驗產品製造的「敏捷度」;CPC將生產力再造輔導手法打造MES+系統,並經由手冊、智慧製造實體體驗學習場域等方式,協助企業建構新生產力人才與商業創新模式,厚植台灣產業生產力資本的根柢,助攻台商打入全球關鍵供應鏈。

您可能會有興趣的出版品
您可能會有興趣的課程
{{c.area}}
{{c.title}}

上課時間 {{c.startDate}} ~ {{c.end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