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許勝雄領航中國生產力中心 團隊再獲中華徵信所TOP 5000顧問服務第一名
中華徵信所日前公布2025年《TOP 5000台灣地區大型企業排名》,財團法人中國生產力中心(CPC)在董事長許勝雄的卓越領導,攜手全體同仁,以優異的營收表現與財務穩定度,再度拿下「顧問服務業第一名」寶座,展現其在產業顧問領域的市場領導實力。

簡約奢華浪潮,重築消費者共好信任
簡約奢華理念的核心是對消費者的關懷,我們重視其消費體驗後的感質與感動,及忠實對企業品牌的信賴與追隨。企業可透過產品、服務與其他輔助行銷手法傳達前述核心理念,讓消費者可以充分理解所欲表達的價值論述,同時透過充分的資訊揭露、安心的原、物料採用、妥善的品質控管等作法,展現企業真誠。企業與消費者都處於高不確定情境中,建立信賴,創建共好關係,可謂永續經營不得不重視之道。

傳統市場的傳承與創新-以高雄國民市場「國民魚丸」為例
傳統市場在現代化與消費習慣轉變中面臨接班斷層、品牌意識薄弱、產品與環境老化、數位化不足等困境。高雄國民市場的「國民魚丸」成功展現傳承與創新的典範,第二代接班人引進現代管理與製程設備,堅持食材品質,創新產品滿足年輕消費者需求,重視團隊培訓與品牌文化,並拓展實體與數位通路至海外。透過職人精神與現代經營融合,國民魚丸實現從攤販到地方品牌的轉型,為傳統市場的永續發展提供有力示範。

戶外展攻略:以2024雲林農機展為例
隨著COVID-19疫情趨緩,臺灣會展產業自2022年起逐步復甦,政府鬆綁防疫政策促使實體展會熱度回升並加速數位轉型,為了提升參展彈性與觸及率,線上線下整合成為新常態,展覽不僅展示商品更需積極建立品牌信任與拓展商機,需打造完整策略方能提高效益。

農業廢棄物的永續發展
根據農業部資料統計,自2014年起至2023年,臺灣每年平均會產生約500萬公噸的農業廢棄物,其中以生物性的畜產及農產廢棄物為大宗,顯示臺灣於農業生產過程中,尚潛藏大量未充分利用之資源,隨著全球氣候變遷挑戰加劇,如何有效管理及利用農業廢棄物,不僅是環境議題,亦是邁向農業淨零排放與循環經濟的關鍵之一。面對農業部2040農業淨零排放目標,農業廢棄物的再利用成為策略之一,本文將介紹農業廢棄物創新應用案例,並探討臺灣農業邁向淨零的潛力與行動方向。

菲律賓的資源循環發展潛力
菲律賓的廢棄物規模每年快速成長,但只有有限的處理能量,尤其都市地區掩埋場已近飽和、偏鄉則面臨設備嚴重匱乏之情形,加上回收率偏低、過度仰賴一次性塑膠,對環境之衝擊持續升高,每年產生極大的垃圾量,然而廢棄物處理設備與技術不足。2022年菲律賓通過延伸生產者責任法(EPR),帶動回收市場需求。臺灣廠商可把握此契機,與當地政府及企業合作,提供資源循環解決方案,進軍菲律賓資源循環市場。

商業服務業的節能減碳進行式:從日常管理到數據驅動
談到節能減碳,許多人第一時間會聯想到高耗能的製造業或大型工廠。實際上,我們日常所接觸的商業服務業:如零售、餐飲、金融、資訊、租賃等多元領域,雖非傳統高耗能產業,卻同樣蘊藏可觀的節能減碳潛力。透過優化空調照明、導入智慧監控與碳盤查制度,不僅可降低營運碳排與成本,亦有助企業提升永續治理效能與品牌信任,成為永續轉型的重要角色。

《跨越70風華再起》暨數位轉型卓越經營服務團閱讀趣系列活動(六) 「引領永續新賽局 洞悉數據 超前決策」
財團法人中國生產力中心(CPC)9月18日於台北國際會議中心(TICC)舉辦 「跨越70風華再起暨數位轉型卓越經營服務團閱讀趣」第六場系列活動,以 「洞悉數據‧超前決策‧引領永續新賽局」為主題,面對數位化、淨零排放與AI技術浪潮,CPC提出「洞悉、超前」的轉型觀點,強調以數據驅動決策,將永續與營運績效深度融合於企業策略與流程。

科技驅動的永續創新商業模式
全球企業正積極朝向淨零碳排邁進,台灣的商業服務業也不例外。這不僅是法規與ESG壓力所致,更是為了提升競爭力與永續發展。科技在此轉型中扮演關鍵角色,不僅優化現有營運方式,更催生具永續內涵的新商業模式。本文介紹產品即服務(PaaS)與租賃模式、共享經濟平台、數位行為引導、擴展價值鏈與永續產品服務四種服務模式,跳脫傳統思維,重新定義自身的價值主張、營收模式、關鍵合作夥伴與資源,並將永續性與數位化內化到商業的每一個環節,才是商業服務業轉型升級、創造新藍海的絕佳契機。

淺談:台灣露營風潮映射出的新型態旅遊商機
自2020年疫情爆發以來,COVID-19對全球各項產業帶來劇烈衝擊,對於觀光休閒與餐飲旅遊產業衝擊更為巨大,但對台灣露營市場而言,卻意外催化一波深具轉型意義的發展機會。台灣露營產業快速發展,已不僅僅是一波戶外休閒風潮,更深刻映射出台灣消費者在生活方式、價值觀與消費結構方面的轉變,也進一步帶動台灣露營市場商業模式新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