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緣政治下業者風險管理心法
在當前地緣政治快速變化的川普2.0時期,關稅壁壘、出口管制與制裁措施此起彼落,不僅干擾貨物流通與生產協作,更迫使跨國企業重新思考供應鏈布局。在這種高度不確定的環境下,風險管理成為供應鏈與價值鏈策略的核心考量,企業紛紛採取行動提高供應鏈韌性,包括多元化供應商、建立備援計畫,以及提高關鍵零組件庫存等方式來因應潛在危機。唯有結合產官學各界力量,共同打造韌性供應鏈生態,台灣才能在瞬息萬變的地緣政治風雲中,持續扮演全球供應鏈與價值鏈中舉足輕重的角色。
淺談營造業工地主任與專任工程人員權責
任何工作都具備相對應的權與責,若能依法落實各項規定,則能大幅降低事故發生機率、影響範圍及其嚴重程度,營造業者可依循法源,落實工地主任、專任工程人員當責,將助益於營繕工程之如期、如質、如度完成。,本文聚焦於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所訂定之工地主任、專任工程人員進行權責論述,唯該從業人員落實其從屬之權與責,杜絕有權無責或權責錯置,始能回歸制度與法治,也才能使工地主任、專任工程人員有「合法職掌安排」並作「合規職務安頓」,進而成就「合理的職場安心」。
菲律賓的資源循環發展潛力
菲律賓的廢棄物規模每年快速成長,但只有有限的處理能量,尤其都市地區掩埋場已近飽和、偏鄉則面臨設備嚴重匱乏之情形,加上回收率偏低、過度仰賴一次性塑膠,對環境之衝擊持續升高,每年產生極大的垃圾量,然而廢棄物處理設備與技術不足。2022年菲律賓通過延伸生產者責任法(EPR),帶動回收市場需求。臺灣廠商可把握此契機,與當地政府及企業合作,提供資源循環解決方案,進軍菲律賓資源循環市場。
從歷史共業到永續轉型:未登工廠的治理挑戰與轉型契機
台灣未登工廠問題源於早期工業政策與土地管制失衡,經濟部以《工輔法》推動納管工廠輔導,引導低污染之既有未登工廠合法化。未登工廠問題盤根錯節,但從另一角度看,正是我國產業結構調整的關鍵機會。透過上述多面向的策略:化整為零、單一窗口、區域規劃、明確執法、資訊透明與數位治理、價值轉化與世代接替,我們有機會將這股壓力轉化為推動產業升級、土地合法使用的動力。本文借鑑日本經驗,提出法人化整合、產業聚落、數位治理、價值轉化與世代交替等多元策略,期望實現產業升級與環境永續共榮的國土新貌。
特定工廠登記:未登記工廠合法化的必經之路
特定工廠登記正是納管工廠邁向合法化經營的關鍵一步。從申請納管開始、提交工廠改善計畫、為符合相關法規要求進行工廠實質的改善並至取得特定工廠登記;現階段納管工廠業者目前面臨的挑戰及因應對策。
從《繁花》劇情映照台灣傳統製造產業現狀與未來發展
《繁花》展現拼搏成功之景,呼應台灣昔日傳統產業輝煌。如今台灣傳統製造產業面臨出口競爭力減弱、成本上升等困境,但可藉新興技術、拓展市場等轉型,企業應採取多種策略,加強各方面合作以謀發展。
TQM全面品質管理-日本名古屋MEIDOH株式会社メイドー參訪
至日本名古屋MEIDOH株式会社メイドー進行參訪; MEIDOH株式会社メイドー從2006年推動TQM後,在2010及2013年獲得戴明奬;TQM就是以顧客的需求為中心,透過不斷改善,以品質為核心,追求卓越績效,有助於迅速因應變化的市場需求,並保持競爭力。從進入MEIDOH株式会社メイドー的那一刻,便讓此次參訪成員拍照及提問,對於TQM的推動,是最值得做為標竿學習的企業。
產品成本管理合理化的密訣
公司如何釐清目前產品成本建立的邏輯及如何調整到合理的做法並結合目ERP系統來實現精準的成本分析工作將非常重要,如此才能讓公司於市場競爭壓力大的狀況下,使用精準的產品成本分析結果做好完整的產品發展及市場拓展的策略規劃,當然也可順勢再進一步的以財務的角度來掌握真實的生產成本狀況,並有目標的進行各項改善與監管工作,為企業創造更高的效益。
淺談橡膠彈性體產業轉型醫療器材產業商業模式之研究-以F公司為例
此案例針對橡膠彈性體產業與醫療器材產業以及商業模式進行探討,並分析其商業模式之各要素及個案公司進入醫療器材產業之關鍵能力,接著針對醫療器材產業關鍵要素進行分析探討,並分析出個案公司進入醫療器材產業之商業模式,後而建構創新之商業模式,試圖為個案公司提供其分析結果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