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ㄇㄞˋ」向日本~台灣農產品銷日

瀏覽數:6242
關鍵字:


  2009年台灣出口至日本的農產品總值為7億美金,佔農產品出口值之21.9 %,是台灣農產品出口值最高的國家,因此自2006年開始池榮青果株式會社接受農委會委託於東京都涉谷及台場開設台灣物產館,作為台灣農產品在日本的推廣基地,經過多年經營農產品及台灣物產館之經驗,藤田克己社長特別針對日本國內的台灣農產品現狀與擴大通路策略進行以下分析:

一、果品

  目前台灣銷日的水果包括芒果、香蕉、鳳梨、葡萄、椪柑、柚子、木瓜、荔枝、火龍果共9種,2009年日本國內進口芒果的總數量為11,103公噸,前三名分別為墨西哥、菲律賓與泰國,合計進口量約佔總進口量90 %。2009年台灣銷日芒果數量為993公噸。

  台灣輸日芒果為愛文種,特徵為纖維少且甜度高,同時期市場上競爭的芒果除了菲律賓、墨西哥之外,主要為日本國產之宮崎縣、沖繩縣芒果,菲律賓和墨西哥芒果甜度皆不及愛文種芒果,日本芒果雖同為愛文種,但因價格昂貴,因此台灣愛文芒果於日本市場佔有競爭優勢,將來仍有繼續成長之空間與潛力,但因台灣芒果產期較短,藤田社長建議善用台灣的氣候優勢及栽培技術,作計畫性的產期調節以及延長出貨期間,以確立台灣芒果輸日穩定供給高品質果品的體系。

  日本進口香蕉主要來自菲律賓佔92%,其次為厄瓜多佔5%,台灣香蕉僅佔不到1%。1903年至1960年代的60年間,台灣香蕉在日本的定位就是年節餽贈、節慶用的高級果品,1967年後美國企業到菲律賓進行大規模的計畫生產,1974已經佔有7成的市場;厄瓜多香蕉因運送距離較遠,加上品管上處於劣勢,市場佔有率難有顯著變動,菲律賓產香蕉終年穩定供貨、價格低且品質良好穩定,已佔有難以取代的地位。

  台灣香蕉雖為外銷日本水果中比重所占最高項目,但沒有大規模計畫生產,加上品質不及競爭對手、價格偏高等問題,即便甜度及香味較菲律賓香蕉佳,但對從小已習慣食用菲律賓香蕉的日本消費者而言,台灣香蕉很難與之競爭。台灣須重新審視台灣香蕉產業供應鏈的優點並加以發揮,方有改變的契機。

  2009年日本國內進口鳳梨的總數量為143,981公噸,菲律賓就佔了99%的進口量,第2名是台灣(<1%),台灣銷日品種主要為台農17號,但品種特性與菲律賓鳳梨類似且單價高,無法終年穩定供貨,因此日本市場陷於苦戰的狀態。2006年池榮公司自嘉義縣民雄鄉進口台農20號,配合定期宣傳及試吃促銷,漸漸打響知名度,台灣鳳梨在價格無競爭優勢下,除追求品質外,產品本身必須具有特色,配合品牌形象,方能樹立市場競爭力。

  日本消費葡萄的習慣以國產為主,非產期時則以智利、美國為主,兩者合計佔市場99%以上。台灣葡萄外銷與日本葡萄產期重疊,加上台灣葡萄顆粒較小且有籽,類似早期栽種品種,日本消費者接受度並不高,未來輸日的葡萄應朝向無籽且可連皮食用的品種為主。

  日本人鮮食柑橘以蜜柑為主,並沒有食用椪柑的習慣,且日本消費者不喜愛椪柑或文旦等厚皮柑橘類水果,蜜柑及凸頂柑因果皮細薄易剝離,而受到日本市場偏愛,目前椪柑幾乎以在日台灣人為主要消費群,因此每年出口量無太大變化;2009年台灣白柚銷日量將近2公噸,金額為6.7千美金,日本白柚市場近年亦呈現持續下滑傾向。

  日本市場上的木瓜以菲律賓與美國夏威夷產為主約佔99%以上的市場,台灣木瓜居第3位。菲律賓及夏威夷木瓜以蘇魯種、日陞種為主,產品重量約500克,果肉偏硬且甜度不高,相較下台灣木瓜在甜味及口感上具有優勢。雖然木瓜是台灣次於芒果具有銷日潛力的果品,但在市場行銷上依然有許多問題需要克服。

  目前銷日品種以台農2號為主,平均重量為1公斤,以小家庭為主的首都圈消費者較能接受的價位與大小為 500克;台灣木瓜雖可終年生產,但唯有日籍檢疫官駐台期間才能進行檢疫,無法穩定供應日本市場;採後處理的技術仍須改善,未來應克服果品輸日後過熟腐爛或無法催熟的問題。

  台灣銷日的荔枝品種有玉荷包、黑葉、糯米糍3種,2009年銷日實績共160公噸,但因日本市場充斥中國產的黑葉荔枝,因此未來具有潛力的品種是玉荷包與糯米糍荔枝,將來如何延長只有1個月的產期將是荔枝輸日的一大課題。

  火龍果於2010年4月解禁開放輸日,現階段仍需建立穩定供貨體系,台灣產火龍果一顆要價約980日幣,但是對於不習慣食用火龍果的日本消費者而言算是高價位,檢疫問題和木瓜相同,需要日籍檢疫官駐台期間才能出口。

  藤田社長表示未來台灣水果以芒果、木瓜、荔枝最具市場發展潛力,此外台灣蜜棗、番石榴、蓮霧、釋迦、楊桃及柳丁亦有望於未來進軍日本市場,但日本消費者對上述水果並不熟悉,初期市場出路相對受限。反觀草莓及香瓜深受日本市場歡迎,日本的草莓消費量更堪稱世界第一,然而在日本國產草莓產季以外的期間,僅能依賴少量美國草莓滿足市場需求,建議台灣可將草莓視為今後輸日的潛力項目。

二、蔬菜

  台灣銷日的蔬菜有冷凍毛豆、結球萵苣、牛蒡、乾燥竹筍、冷凍菠菜、高麗菜、筊白筍、落花生等,外銷後多作為業務或加工使用,知名度並不高。針對台灣蔬菜銷日,藤田社長建議需留意農藥殘留的問題,日本2003年將訂有殘留檢驗標準之農藥種類,由原 283 種大幅增加為 799 種,不容許進口蔬果有不符合標準藥檢超標之情形發生。

  同時可以透過駐日單位市場情報蒐集,鎖定日本蔬菜青黃不接的時期作外銷;目前台灣銷日蔬菜多作為業務或加工用,因此業者多挑選質地較硬的品種出口,口感不易獲得一般消費者青睞,建議開發口感細緻的結球萵苣品種,鎖定零售通路外銷。此外,蘿蔔、洋蔥、四季豆及薑等蔬菜過去曾成功打入日本市場者,皆可視為具發展潛力的產品。

三、水產品

  日本市場上流通的台灣水產品主要為鮪魚、鰹魚、鰻魚、蛤蠣、蜆、蝦及吳郭魚等,但銷日後多為業務或加工用,在一般消費者的知名度並不高,直到近年透過生產履歷制度推行,台灣水產品的知名度有提高的趨勢,但未來在台灣鯛與台灣烏魚子在日本的廣宣上,仍須以台灣在地農產品優良的品質作為農產品外銷品牌形象的後盾。

四、稻米與茶葉

  日本為保護國產米對進口米課以25%高關稅,台灣米賣價約350日幣,雖在價格上佔有優勢,但加上關稅後反比日本米貴,在進口米市場中競爭力受限。日本2003年修訂農藥殘留規定導致許多台灣茶葉因藥殘問題而無法銷往日本,原因在部分業者在出口的茶葉中有混雜的做法,導致無法通過日方檢查,未來除品質管控外,台灣茶葉仍須在廣宣上努力,提高台灣茶葉在日本的知名度。

台灣農產品未來輸日的建議:

  1. 從生產及出貨層面分析:

台灣農產品輸日首先遇到的難題是檢疫問題,許多果品需要燻蒸後才能出口,或需日籍檢疫官現場會同檢疫,然而目前檢疫官並非全年派駐台灣,因此造成果品輸日時程受限,建議台灣設置產業的農業專區,配合政府輔導政策輔導農園大型化及農業法人化,規劃全年可穩定出貨的機制與計畫,規劃檢疫官可整年駐台的生產規模,是今後可努力的方向之一。

  1. 銷日商品須符合日本法令規定:

產品包裝上的重量標示部分,日本國內的法令規定為精確的標示,重量標示是指內容物的淨重,並未包含包裝資材的重量。目前台灣通用之「±○○公克」與日本的相關法令相牴觸,產品標示需配合當地的作法。。

  1. 市場情報蒐集:

台灣農產品輸日最迫切應從市場調查做起,未來可在日本設置情報蒐集機關,將日本最新的市場動態回傳供台灣業者參考,並作為台灣商品於當地服務與問題解決的據點。

  1. 商品的品牌化:

建議不僅以台灣香蕉作為品牌名稱,應思考產品特色,改以台灣「○○」香蕉進行品牌行銷,使消費者從名稱即可理解該商品的特色。

  1. 產品品質管理:

分級選別的基準須再調整,依據日本國情的需求,不僅單以尺寸為基準,外觀、重量、糖度等亦須納入選別基準。以青森蘋果為例,依品質外觀等基準分「秀」、「優」、「良」3級,於各等級中,再依大小分3L到SS等6個等級,共18個等級,各有不同的定價。

更多資訊請參考...
{{item.title}}
生產力中心提供的活動資訊
{{item.title}}
相關出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