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順應現代消費型態之傳統市場新樣貌


  傳統市場,一個已在台灣人民生活中存在四百多年歷史的重要民生物資集散地,雖隨著時代變遷及消費習性的改變,重要性已不如以往,但就其產業特色,包括提供許多的就業機會、可作為集中管理流動攤販場所、作為弱勢族群工作機會的保障機會等,傳統市場仍扮演人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角色。

  在環境快速改變的情況下,順應改變是不斷的法則,傳統市場亦不能免除以外,不管是面臨現代化賣場的強力競爭,或因應消費者習性的改變,傳統市場自治會或攤商朋友都不得不接受此一現況,至於如何來因應呢?首先,我們可以先來探討究竟現代的消費者需求有什麼變化?

  從農業時代到現在的服務業時代,之前是日出而做,日落而息,現在則是朝九晚五,甚至是24小時不打烊,工作時間的改變,衝擊著原本經營早市的傳統市場,而雙薪家庭比重的增加,也讓外食人口不斷上升,造成原本每日上菜市場(傳統市場較口語化稱呼)買菜的需求減少了。

  而週休二日時,現代化大賣場所提供的舒適環境及一次購足的多樣性商品,更讓傳統市場面臨生存的危機,加上像許多傳統市場在早期規劃都是位在商業中心,因當時時空背景下,並未規劃足夠的停車空間亦造成現在許多開車族不願到傳統市場購物的主要原因之一。

  再者,隨著國民所得的提高,民眾都採買的品質要求不斷上升,強調便宜熱鬧的傳統市場,便不再受到喜歡,尤其是年輕一代的小家庭,從以上種種客觀條件來看,能朝順應現代消費需求而改變的傳統市場才是未來永續經營之道。

  為打造傳統市場新樣貌,身為傳統市場產業的自治會及攤商朋友們可以作哪些努力?以下就硬體環境、整體營運及攤商經營提出個人看法供參:

  • 硬體環境面

經營一家店面,最首先的就是門面招牌的設計,如何能明顯易見且第一眼就吸引消費者的目光,是決定消費者是否進入消費的第一道關卡,也因此許多傳統市場的入口意象實有重新改良設計的必要。

以用色活潑、具設計感的入口意象,可馬上使消費者重新對傳統市場有新的認識,例如台中市東光市場以黃色、親子、人物漫畫圖案為主題設計新的入口意象,並以整體市場包覆圍繞的方式,讓東光市場有渙然一新的感覺,也促進該市場人潮的增加。

其次是要有綠色建築概念的融入,包括以挑高通風的設計、應用透明採光罩帶入自然光、使用無動力排風扇增進空氣流動、使用T5節能燈具幫助節電都是傳統市場新改建可採行的措施,其他像無障礙空間的設置、與交通節點的結合、利用屋頂建置停車空間、使用集線槽集中市場內部線路、地板改用止滑地磚以維護消費者安全等等,都是很好的做法。

  • 整體營運面

任何組織的發展,人永遠是重要的一環,傳統市場也是一樣,如果各個攤商各自為政,無法有效團結合作,面對現代化賣場集團式經營競爭,必定無法有效對抗,但如能集合眾人之力,成立自理組織,隨時觀察外面環境變化,並共同討論提出因應對策,不斷的精進成長。

像中壢的興國市場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因為攤商團結、自治會用心,加上有效的行銷策略,讓同樣在附近的現代化賣場被打的無招架之力。除了自理組織外,整體市場環境的營造也必須迎合現代消費者的需求,因為現代的消費者不僅僅是來買菜,其實有時候也帶著一種休閒遊逛的味道。

所以市場走道必須足夠寬敝以方便遊逛,空間要佈置的更熱鬧或具特色、市場內空間要夠明亮、環境要整潔舒適。

此外還要提供更多的便民措施,例如彰化華陽市場提供購物車、飲水機、LED看板、顧客休息區、各種設施引導指示牌等,甚至設置顧客資訊服務中心,讓顧客逛的更輕鬆愉快。

最後是如何運用網路科技來幫助行銷傳統市場,可適需要來的加以運用,以日本的築地場外市場為例,該市場透過專屬網站來介紹市場歷史、營業時間、市場所在位置、市場內店鋪的介紹、市場日記、市場料理帖及顧客信箱等,讓民眾能多一個管道來瞭解自己。

  • 攤商經營面

由於現代消費者已走向一個真實消費的時代,消費者對任何採購都更有主見,對每一個產品、品牌都有自己的態度,在商品的知識上也瞭解許多,甚至都有自己的一套品味系統來決定如何購買,因此就市場攤商而言,走向越來越專業的形象是必然的。

不管是本身的服裝儀容是否打理的很好、商品專業知識是否足夠、對商品販售的流程是否熟悉,與及商品陳列是否依照顧客導向進行分類或小包裝陳列,尤其是生鮮類的產品,品質的管控更是顧客決定是否購買的重要因素,因此使用冷藏、冷凍設備是絕對要的,並運用展示櫃來呈現新鮮感亦是可採行的方向。

而因應現代消費者或年輕者的購物習性,採用商品標價牌、標示生產地、使用POP幫助促銷、提供外送或宅配服務都是很重要的一環。

最後由於現代人忙碌,在都會區的攤商可以運用本身多餘的時間,開發更多的熟食、半熟食商品,都是一個可以開闢商機的管道,例如獲得經濟部4星認證的南門市場立家湖州粽就是經營熟食的攤位,讓顧客可下班採買回去後直接食用,簡單又方便。

還有一點要提的是,針對美食攤位經營者,未來可朝像台中市第二市場的嵐肉燥專賣店一樣,透過重新的裝潢設計,並引進現代經營手法,包括設計菜單、發號碼牌、製作名片、建置專屬網站、媒體報導資料張貼公告、低溫宅配等等都是值得借鏡學習之處。

  傳統市場與現代化賣場最大的不同就在於市場內每一攤都有親切的老闆為顧客服務,不像超市或大賣場僅能自己默默挑選採購,另外一個最大的區別是,傳統市場的生鮮商品都是每一個攤商一大早,甚至半夜,到果菜批發市場、魚市場、豬肉屠宰場去批貨,然後在自己的攤位先自行清洗、分切、陳列後,讓來市場買菜的民眾可以買到最新鮮的食材,回家煮一道美味的佳肴。

  也因此,只要傳統市場繼續努力,改善一些存在的缺點,並努力營造本身的特色,或是經營好所在社區,成為一個社區市場,未來在自治會與攤商的努力,加上政府單位的協助,相信下一個百年,傳統市場仍是民眾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

更多資訊請參考
在地創生卓越經營服務團

本中心成立「在地創生服務團」從在地出發,透過人物境共好的思維,串接一級生產、二級加工、三級服務,結合產官學研各界能量,尋找資源創新價值,打造出真正屬於地方性及能展現與傳承在地文化特色的產業。

猜你喜歡
*
拓展傳統市場通路,用網路創造新商機

傳統市場在我國經濟發展的歷史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隨著科技的成長及網路的發達,越來越多的新生代消費者將網路購物視為採買日常用品的主要平台,本文將探討在傳統市場導入網路行銷模式的可行性及方式,包含傳統市場進入網路購物的第一步、自治會與網路購物模式、購物平台推廣與行銷、傳統市場導入網路購物的困難點。

*
公有傳統市場轉型現代化市場之趨勢

目前公有傳統市場正處於「轉型」的時刻,然而就外在環境而言,雖受超市、量販店、便利商店及流動攤販的威脅,但不可否認的傳統市場仍有其無法代替的地位性。就傳統市場而言,經過政府輔導、攤商努力改善創新之下,發揮了傳統市場的優勢條件,導入現代化的經營模式,為傳統市場注入新的發展生機。在這些所謂成功的示範傳統市場經營現代化推動過程中,當以結合區域內攤販之共同管理與經營理念,超越自我內部傳統管理模式,共同經營外部大環境,提昇區域競爭力為首要要務。

*
傳統市場有分“集” 消費購物最安心

為使分散各地的傳統市場給予民眾及業者一致的印象,特為計畫通過市集評核之「品牌市集」與「優良市集」各規劃設計代表性標誌,透過視覺形象之標誌圖案呈現,使得以成為「品牌市集」與「優良市集」之市集代表意象,除可建立傳統市場分“集”形象,並讓消費者上傳統市場購物消費又多了參考選擇性。

*
臺中市傳統市場現代化的輔導改善

傳統市集獨特的場域與服務,有其特殊情感地位與意涵。雖然新興商業型態,不斷壓縮傳統市場的生存空間,卻無法完全取代傳統市場。政府對傳統市集的輔導,在於面對整體消費市場競爭汰弱留強的大勢下,應如何走向?

您可能會有興趣的出版品
您可能會有興趣的課程
{{c.area}}
{{c.title}}

上課時間 {{c.startDate}} ~ {{c.end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