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流程管理思維與應用


 

  隨著企業規模逐漸擴大與外在環境、競爭壓力日趨嚴苛等因素下,承襲過往傳統家庭的管理方式,工作分派皆以口頭指揮調度的模式,已無法有效全面控管整個企業,漸漸地企業流程管理(Business Process Management, BPM)議題開始逐漸被企業所重視。

  此觀點可由Gartner Group與Delphi Group等具權威的研究機構,將企業流程管理視為21世紀中最熱門的應用管理,以及在台灣各大學、大專院校於90年代後如雨後春筍般廣設企業管理的相關科系之狀況,可窺出其重要程度。

  事實上,企業流程管理並不是新的名詞,但其背後所隱藏的即是如何有效的運用管理機制,將內部競爭力發揮到最大的功效,這也是企業在近年來欲用來檢視自身內部體制時,以達到高效率的方法之一。

  企業流程管理的定義可解釋為將一連串的相關作業,包含從所投入的資源-原物料、機械設備、人力等有關活動,透過有系統地逐一建立標準化程序或作業之過程稱之。以性質區分可分類為:企業流程再造(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 BPR)與企業流程改善(Business Process Improvement, BPI)二種。

  此兩者的差異在於,企業流程再造是配合企業的整體經營理念、願景或政策等大方向目標變動或發展時,需將原有的觀念、組織與流程做全面性的重新思考與徹底的翻新重置。

  此時企業為了能順應其變化,就需重新思考構建新的管理制度模式,其狀況常發生在企業從相關產業跨足至非相關產業之領域時、高階主管為順應時勢之變化而調整經營理念、策略方向時,以及企業發生危機需積極轉型升級時等各種因素下,所產生大規模的創新改造,且有別於原始設定之管理流程。

  而其方法雖能確切的滿足企業之需求,但執行方式較屬於「TOP-DOWN」的強制命令執行,所以改造之成敗需承擔的風險也相對較高,遂在策略的符合性、執行方法是否正確、員工的配合度、執行力與其他外部等因素考量,企業宜於執行前審慎的思考與規劃。

  相對的,企業流程改善的作法在相較之下就柔和許多,其方法乃是在企業中已擁有一套合適於自身企業的管理準則,但隨著產品營業項目之增減、單位職務調整、自主改善或客戶要求等因素下,將現有的標準流程略做調整,以滿足需求。

  其狀況則常發生在將現有制度結合於國際標準組織之驗證,如ISO 9001、22000、TS 16949與OHSAS 18001等,或者為內部持續改善、客戶指定之作業方式等要求時,所配合調整或修正的部分流程制度。

  在執行方式上,因僅在於局部改善,且問題之解決方式通常也已聚焦,遂無論以「TOP-DOWN」或「BOTTOM-UP」的方式執行,即使招致問題時也較容易排解,所以執行時之風險也能降低許多。

  而在作法內容上需掌握之方向與原則,企業流程再造時宜採用PDCA的循環模式進行,所包含的為計畫(Plan)、執行(Do)、確認(Check)、行動(Action)組成的循環活動;企業流程改善則較偏向以演變法-SDCA的循環模式,即為標準化(Standard)、執行(Do)、確認(Check)、行動(Action)的改善循環。

  然而在近年來的改善活動中,亦加入了新的元素,即是透過選定標竿(Benchmarking)企業以學習吸收他人之長處或作為借鏡,經過自身的再精化淬鍊後創造出更優化之管理模式,進而提升成為標竿典範。

  在推動之過程的重要步驟,茲以管理循環之觀念,統整歸納如下:

  • 高階主管確切瞭解實際需求,並支持專案之推動與改善決心。
  • 確認各單位流程管理之職掌。
  • 大方向勾勒出改善的主軸與分析其欲改善之得失利弊。
  • 擬定專案行動計畫。
  • 建立專案管理團隊、目標與達成共識。
  • 對欲改造、改善的流程項目進行探討。
  • 確實執行與監督,建立管理機制。
  • 持續檢討與改善。
  • 選定標竿、精進學習再進化。

  企業需瞭解,任何的流程管理改善過程,目的是期望能將所發現之問題,透過計畫執行以獲致其預期效益,並能兼具符合中長期之規劃。所以在改善的規劃過程,除了思考現狀外,企業在預期未來的發展狀況也需一併考量在內,以避免因規劃不周延,造就管理制度更動頻繁。

  猶如以現今企業認證的國際品質系統而言,其中所申請的原因部分源自於客戶之要求,而企業往往為了迅速滿足客戶之要求,遂委託於外部管理顧問公司協助規劃系統,目的僅為了通過驗證。

  此法企業雖能在短時間內能滿足客戶之要求,但就內部治理而言,設計了一套與實際流程格格不入之系統,員工卻需在平日執行一套系統,待驗證時間接近時卻又要另外製做一套紀錄,以符合驗證規範之要求-說、寫、做一致,卻迫使得員工需疲於奔命忙碌在補齊文件上,但卻不見其效益。

  待企業深覺系統變成企業內部的絆腳石欲修正時,往往就需要徹底的重新檢視與建置,如此不僅未因管理系統的建置提升員工效率,更耗費企業成本需進行企業流程再造。

  又如,企業為了追逐e化之管理,在評估系統之完善度時,往往忽略了企業中、長期發展之規劃,不自覺的陷入以價格導向為考量基礎,進而購置套裝軟體或個人工作室所設計之系統,造就日後因擴編、增加系統或其他種種因素下,系統難以擴充或整合的窘境發生,最後不得不走上重新編列預算進行系統重置之路途,在成本與精神上的花費更是得不償失。

  所以企業無論在推行流程再造或改善時,若能先做好完善的評估與規劃,並確實落實執行與監督,才能將改善的效益發揮淋漓盡致,切勿因疏忽或便宜行事造成企業的二次傷害,而違背了改善的初衷。

更多資訊請參考
生產力再造卓越經營服務團

以總和生產力為核心理念,輔以精實生產手法,協助企業從自我診斷、規劃發展藍圖到實踐智慧生產,運用IOT、MES+等技術與系統,建構科技化智慧經營與生產管理體系,使生產營運最適化、價值最大化,提升企業競爭力。

企業內訓服務

引領前瞻學習成長文化、推動創新知識價值方案,是CPC的使命也是我們永遠的承諾。一站式的企業內訓服務:滿足企業委訓需求,量身規劃打造專屬性課程並提供完備的委訓服務。

猜你喜歡
*
企業流程管理思維與應用

藉由說明企業流程管理的內涵,逐步闡述宜掌握之作法步驟與注意要點,並引出常見之失敗案例作為警惕,以助於讀者瞭解其改善之真諦。


*
營建監造與流程管理之應用

提升公共工程施工品質,必須成立工程施工查核小組加強查核工程品質與進度,營建監造係以查核作業要點規定及監造工作之範疇,除品質外,尚包括預算之掌控、工程進度管控、現場安衛環保之監督管理等,應建立施工品質保證系統,設立監造組織,訂定監造計畫,並落實執行,以確保工程可如期如質完成。

*
如何善用價值溪流圖進行企業流程改善

精實管理著重於消除流程中的浪費,因此識別企業內部的價值流程的重要性就格外重要,而且進行流程改善時為避免顧此失彼,必須要以面的角度俯瞰整個流程,從中選擇瓶頸項目進行優化與改善,本文介紹大家如何從企業內部程序定義與建立企業價值溪流圖,並以個案說明如何應用並進行企業商業流程改善(BPM)。

*
導入流程管理(BPM)的手法分享

隨著公司的發展與擴大,常見公司內部流程會因許多的異常事故、防弊功能、部門分工對立、主管主觀意見、不同客戶的要求…等等因素,導致許多流程出現疊床架屋、只為區分責任、產生無效簽核…等等的狀況,讓公司的流程變成非常冗長而失去了應有的義意,甚或產生許多人員只為了執行流程而非是產生價值,讓公司的成本在無意識中節節高升,並產生許多衝突,最終進入一個惡性循環的狀況,進而侵蝕到公司的競爭力,在這個凡事講求速度的時代,如何應用流程管理(BPM)概念來改善上述問題,謹以過去輔導經驗,整理分享給大家。

*
組織流程管理基本概念與優化做法

企業為追求獲利、營收成長之組織,運作一連串流程與作業,而達到提供客戶滿意之產品或服務。然流程並順暢無礙,在不同時空背景中,亦必須因應內部問題或外部環境的變化而有所調整。運用適當的方法,定期檢視與確認現有流程與實際運作之相符性及可行運用,並進行再修訂與改善,以真正達到公司經營管理卓越精進之目的。

您可能會有興趣的出版品
您可能會有興趣的課程
{{c.area}}
{{c.title}}

上課時間 {{c.startDate}} ~ {{c.end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