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地方文化著手,傳統商圈再升級-以北埔商圈為例

瀏覽數:5678
關鍵字:


  麥可.波特(Michael Porter)在《國家競爭優勢》(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一書中曾指出:「一國競爭力的來源,在於本國產業的創新和升級能力」。隨著台灣本土自我意識抬頭、人民教育和經濟水平成長、文化素養提高,蘊含文化元素的產品與服務儼然成為新興趨勢。

  根據文建會統計,臺灣的文創產業在2002至2007年間,營業額增加1,976億元,附加價值增加1,043億元,年平均成長率為7.73%,較全國同期GDP年平均成長率3.7%高出一倍。簡言之,文創產業在台灣似乎已蔚然成風,眾所期望這項產業能成為下一波經濟成長的重要支柱,亦提升傳統產業再升級。

  倘若,台灣的觀光旅遊業亦欲跟隨政府欲發展文創產業的腳步前進,那麼創新經營台灣商圈的模式又是什麼?以本中心曾經輔導過的北埔商圈為例,我們期許從以下幾個方向著手進行商圈的升級改造:

北埔商圈再升級首部曲-凝聚商圈組織

  要完成北埔商圈再升級的夢想,首先要找到對的一群人,他們得認同計畫本身,並且不計較得失,本著「以客家文化帶動商圈發展」的初衷協助推動計畫工作。除此,這群人亦要能對自己的家鄉文化特色產生基本的認識和認同。

  北埔是個文化內涵極為豐富的商圈,從主要範圍從北埔老街,到南埔、大湖等農村,甚至遠到五指山等登山步道區;其境內孕育著客家移民墾拓文化、建築古蹟文化、客家美食文化,節慶文化、農村文化與多元的宗教文化;除此之外,亦有冷泉、石柿、膨風茶等獨具特色的自然資源。

  很幸運地,我們找到了「北埔魅力商圈發展促進會」,會裡的組織成員,這些人有多數對於北埔文化具有高度的認同感與傳承的使命感,並且願意屏棄自我利益,推展商圈裡的各項事務;更重要的是,他們還具有一股讓客家文化揚眉吐氣的企圖心,期許有一天站上世界舞台,告訴世人:「Yes, I got it. And I am Hakka.」欠缺的是,更多外人對客家文化深入的了解,資源的挹注、方法的引進、人才的培訓,及視野的拓增。

  為此,本中心輔導團隊曾經安排含商圈經營、導覽人員培訓在內的人才培育訓練課程、以文創商品開發與文化空間營造為主題的商圈觀摩考察、並與內灣、峨眉、尖石等商圈締結聯盟合作關係,期許藉由以上輔導內容,強化商圈組織的自主經營能力與對外公共關係,同時灌輸商圈文化與產業經營結合的概念;讓學員能實際於日常生活中應用。

  在協助凝聚商圈組織凝聚共識的過程中,我們發現:每個商圈皆有所謂的地方生態,許多人即使在某些事物具有高度共識;在其他事物上卻未必能如此。輔導團隊於輔導過程中,最多僅以引導的方式從旁協助,不宜直接介入組織溝通協調的過程。如同良好的醫病關係,醫生只能檢測病人與醫治病人;卻不宜對病者投入過度情感,或產生高度期許,影響其專業判斷的客觀性與公正性。

北埔商圈再升級二部曲-美化商圈環境

  要讓人對商圈產生良好印象,環境的美化最為顯而易見,也最能帶動人心繼續向上發展。計畫執行期間,輔導團隊協助新竹縣文化局、北埔鄉公所、中華民國專業都市改革組織等進行藝術指示牌的設計規劃;亦透過在地居民及藝術家的創作,利用客家花布、竹編等,製作創意裝置藝術,美化商圈環境。而商圈組織亦協助於假日時,收取垃圾,保持環境清潔。

北埔商圈再升級三部曲-提升商圈服務

  文創產業有種鮮明特質,就是販售的內容,往往並非只是商品本身,更多時候,是商品背後所代表的核心價值,也許是個感人故事、是種共同理念、是個美好夢想、是種歡樂氛圍、是個共同回憶、是種身分象徵…等,藉由對於商品產生高度認同與共同情感,引起消費慾望。因此,經營者所營造的商品內涵與服務模式變的很重要。

  於提升商圈服務方面,本次計畫分從提升店家服務與導覽服務2個方向著手。

  1. 提升店家服務

輔導重點為協助業者改善特色伴手禮盒與產品包裝,期許透過注入地方文化元素,讓包裝盒更添質感,讓商品本身說自己的故事,表達商品內涵。

亦透過專家顧問之店家診斷與建議,及GSP優良服務認證的引進,協助建立各業態業種店家,建立完整的門市服務SOP流程,訓練第一線的服務人員講述自家品牌故事、營造適合氛圍、傳達商品理念、引進好的服務模式。

  1. 提升導覽服務

倘若提升店家服務的目標在於提升商圈店家的商品與服務,那麼提升導覽服務的重點就在於提升商圈的商品與服務。

商圈的商品即是在地的人、文、地、產、景,繼98年度培育導覽人才,印製雙語導覽DM、與旅行社結合開發系列遊程;99年度又再收錄完整的地方景點、地方特產、節慶活動、風俗典故、地方達人、店家故事等旅遊資料,置放於導覽手冊與商圈網站,期許藉由實體與虛擬管道雙管齊下,全方位方便遊客獲取及時的北埔旅遊訊息。

亦讓地方導覽解說者,能透過此套豐富完整的導覽教材,向遊客闡述生動詳盡的地方故事。好的故事陳述者,能與民眾互動,引導聽故事的人融入劇情中的人、事、時、地、物,讓人走入故事中,與之共同歡喜、共同悲傷…牽連情感上的共鳴;亦對地方有更深度的認識與認同感。

  北埔商圈網站甫上線不久,即因大量人潮湧進閱讀,於Yahoo與Google搜尋引擎,關鍵字排名皆排名第二,對於一個新手網站來說,實屬難得佳績。

北埔商圈再升級四部-推廣商圈形象

  行銷活動是最能與來訪遊客互動,讓民眾藉由動態方式,實際了解北埔文化與產業活動。有了前面三個環節的輔導基礎,推廣商圈形象的行銷活動,著重於邀請民眾來體驗北埔的產業文化與節慶內容,同時藉由遊客的造訪,展示北埔商圈蛻變的成效。

  2010北埔客家嘉年華活動,以竹編DIY、草編DIY、菜包DIY、擂茶DIY、月光餅DIY等產業活動,意外地吸引民眾大量的共鳴,每場DIY活動皆有爆滿的人潮參與,每位DIY師傅於活動中忙得不可開交,甚至有部分DIY活動出現加場現象,顯示遊客對於能夠讓他們回憶童年與體驗客家文化產業的活動內容深感興趣。

  亦結合當地獨有的油笐火與膨風茶茶席,結合在地環境與古蹟動線,開發夜間體驗行程。對內:傳承北埔後代子孫北埔在地文化;對外;結合印有介紹油笐火之購物袋,宣傳油笐火節慶活動,2天裡湧入商圈的人潮,超過過年的遊客數量,所有餐飲店家皆營業到晚上8點之後,媒體露出達10家以上,中央社、食尚玩家等節目更大篇幅地著墨於油笐火節的報導,對於形塑油笐火節,成為未來北埔商圈的代表性節慶活動,起了很好的示範作用。

  除此之外,輔導團隊亦透過邀請知名旅遊達人、美食部落客等造訪,協助宣揚具有敦厚人情味典故的『北埔中元節』(大人普與細人仔普),與另一項重要產業活動-『北埔膨風茶節』(膨風茶頒獎與茶席活動),搭配上述的導覽手冊與商圈網站,全方位地推展北埔的在地節慶活動。

結論與未來展望

  文化是門好生意,只要善加利用北埔商圈境內的文化元素,包裝北埔的產品與服務,提升商圈質感,打造北埔商圈成為令人為之嚮往的美好形象將指日可待。盤點境內目前可待再加強的部分如下:

  1. 區隔客家美食市場

北埔境內餐飲店家販售之產品項目極為相似,可再依客群需要做區隔。

  1. 整頓商圈與店家環境

商圈與店家環境整潔仍有待進一步加強。

  1. 開發紀念性商品

北埔當地供應的伴手禮仍以美食居多,紀念性商品較少,有待開發推廣。

  1. 提升交通便利性

目前北埔前往南埔、冷泉、五指山等地之交通便利性仍不足,需有套裝遊程規劃,帶動旅遊風氣的發展。

  1. 節慶活動與特產推廣

油笐火節可開發與民眾互動的祈福儀式,竹筒與祈福座亦可以地方元素予以美化,並開發相關節慶紀念商品。商圈環境亦同步搭配活動佈置裝置藝術,營造濃厚節慶氛圍,同時搭配夜間活動推廣在地的石柿餅、月光餅、擂茶與膨風茶等特產伴手禮。

  以上這些建議將交給未來進駐當地的輔導團隊,及在地組織繼續再接再厲,等到有一天,北埔人成功地用自己的文化征服外界,讓更多民眾因為認同客家文化,想要認識他們、想要參與他們而前來北埔時,也是客家人真正可以向世人宣告:「Yes, I got it. And I am Hakka.」的時刻來臨了!

更多資訊請參考...
{{item.title}}
生產力中心提供的活動資訊
{{item.title}}
相關出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