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IFS ERP(SOA架構)提升企業敏捷力(Agility)


精實與敏捷

  管理之道,盡在「精實」(lean)二字,亦即「把員工變聰明,企業變得更有價值」。近年來許多研究報告皆顯示,智慧資本影響企業之經營績效與價值,而且智慧資本各要素對績效除了有直接影響外,並會透過要素間之因果關係而間接地影響經營績效。而間接之影響關係模型中,最根本的人力資本會正向影響創新資本及流程資本,而創新資本也會影響流程資本,流程資本則進一步影響顧客資本,再透過顧客資本正向地影響整體企業經營績效。

  可見「流程資本」為企業追求智慧資本與價值之核心關鍵,而「流程資本」與企業善用資訊科技以追求「敏捷」(agility)具有密不可分之深層關聯。二十一世紀顧客需求個性化、產品生命週期逐漸變短、市場需求不穩定的變化等客觀事實已成必然趨勢,單一之管理思維恐不足以因應顧客之複合式需求,而以降低成本為目標之精實核心思維與以提高顧客服務品質為目標之敏捷核心思維,其組合應用將大有發展。

  因此可大膽預言:一流企業生存之道,乃在實現「精實-敏捷」(lean-agility)。

什麼是敏捷企業

  敏捷企業(Agile Enterprise)是資訊時代和全球化製造環境中伴隨著敏捷製造的出現而產生的一個新概念和新的企業模式。敏捷的核心思維是靈敏快速,敏捷意味著企業要有靈敏改變業務流程和快速回應顧客的能力。過去企業經常受制資訊科技之調整不易,造成營運模式無法改變及創新,越是大型的企業,其管理越規範化,資訊流所需要的時間自然就越長,回應也就越慢。

  「敏捷企業」就是以實施「服務導向架構(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SOA) 」將企業營運模式靈活化,增強敏捷能力。因此可大膽預言:如果企業不導入服務導向架構(SOA),企業在未來就會沒有競爭力。

服務導向架構(SOA)

  服務導向架構(SOA)是一種架構模型,將服務視為元件,服務全由標準化元件組成,目的是為企業建構一個具彈性、可重複使用的整合性介面,促進內外部如內部應用程式、用戶、與部門等相關單位完美的溝通協同,儘速達到服務品質提升與快速回應的目標。服務導向架構(SOA)不是一種技術,它是一種建構、組織的方法,用來建立應用程式的運行環境,以及讓企業的業務機能能以「功能化」方式發展並永續累積。

  SOA具有四項特點:

  1. 分散式架構(distributed)

資訊系統的架構,由過去的主從式架構,到後來的分散式架構,到現在的分散式SOA架構。SOA的組成元件是由許多分散在網路上的系統元件組合而來。

  1. 鬆耦合的界面(loosely coupled)

SOA 的作法是以界面標準來組合系統,只要符合界面要求,零組件可以任意替換,大幅提高系統變更的彈性度,從而提高軟體元件的重複使用、靈活性與可靠性。

  1. 依據開放的標準(Open standard)

完全使用開放標準是 SOA 的核心特色,使得不同平台的元件可互通與相互整合。

  1. 以流程角度出發(process centric)

在建構系統時,將工作的流程要求切割成服務界面,再依據服務界面開發(或選擇)合適的元件來完成工作。因此業務流程管理(BPM)得以由上而下從經營管理層面著手、從商業流程的角度出發,以建立持續改善的企業價值流程,以因應多變的客戶需求與組織業務的調整。

以IFS ERP(SOA架構)提昇企業敏捷力(Agility)

  SOA(服務導向架構)所開發之商業應用解決方案,使更新整套應用程式的部分(有時下至任務等級)都是可能的,IFS ERP(SOA架構)已經透過許多真實案例證明這一點。
(如下圖一)

IFS ERP(SOA架構)

  IFS ERP(SOA架構)目前已發展到第八代元件化核心技術,並首推第二代服務導向架構(SOA)模型-分散式事件驅動,使得IFS所有應用程式(ERP/SCM/CRM/PLM等)均可達成企業「即時業務整合」與「無所不在的雲端運算」,如此可確保企業系統之靈活度、彈性及未來性,同時因易於維護亦可降低企業風險及總成本。

  IFS ERP(SOA架構)目前於提供企業全方位解決方案上可分為下列三種模式,(如下圖二):

IFS ERP(SOA架構)三種模式

  1. 垂直型解決方案

包含製造系列、配銷系列、財務會計系列、人力資源系列、設備維護系列、工程系列、電子企業系列、業務行銷與客服系列等提供產業刀鋒解決方案。

  1. 水平型解決方案

包含企業績效管理(含企業預算管理)、企業商業模型、專案管理、文件管理、品質管理、案例管理等提供產業跨機能解決方案。

  1. 整合型解決方案

包含庫存生產MTS、訂單生產MTO、訂單裝配ATO、設計接單ETO、訂單配置CTO、專案生產MTP等營運模式之組合,可隨時調整因應企業營運模式之調整及轉變,而精實-敏捷(Lean-Agility)企業之實施導入亦可無縫接軌實現。

結語

  鑒於傳統ERP系統非採模組化、元件化、鬆耦合設計,不易調整修改及客製,多數企業對導入ERP的成效都不甚滿意,無法彈性修改及客製是主要原因之一,企業沒有理由受限於ERP系統而無法靈活變化其經營方式,企業需要的是一個可以隨著管理策略改變而易於彈性調整的ERP系統。而具備「服務導向架構」(SOA)將帶來下一波的資訊革新,可以視「企業需求易於調整修改及客製化的服務導向架構(SOA)ERP系統」才是符合未來企業真正需要的企業資源規劃(ERP)系統。

更多資訊請參考
教育訓練網

CPC整合內外部顧問、講師、學者及專家,透過公開班及廠訓,為企業界培育無數傑出人才。培訓內容包含:經營領導、策略規劃、ESG永續發展、智慧製造與數位應用、生產/品質管理、行銷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研發管理、設計創新、財會與內控管理、專案管理、勞工與消防安全、公共工程品質管理、語言進修等。

猜你喜歡
*
運用資訊科技提昇產業敏捷供應鏈(Agile SCM)-以IFS AP(雲端PAAS)為例

供應鏈是台灣產業轉型唯一具備勝出之窗。目前眾多跨國企業已視「敏捷供應鏈」為一種重要的經營模式。敏捷供應鏈(Agile SCM)之理論概念模型值得參考。以IFS 敏捷供應鏈整合架構提昇產業敏捷供應鏈(Agile SCM)。敏捷供應鏈將成為台灣產業轉型及顧問輔導的重要經營課題。

*
變身敏捷式組織成功方程式

一個公司的規模來自每一個員工夢想的總合,組織與同仁雙贏成長方程式莫過於對「組織認同X盡責企圖X創新能力X精實營運」,方能快速調整策略、組織架構、人員部署、研發技術,藉此變身敏捷式組織,以面對瞬息萬變,動盪的競爭環境。

*
當敏捷遇上設計思考:淺談創業設計流程

管理工具的需求從過去的「解決問題」與「優化現況」,逐漸轉變成「設計模式」與「創造價值」。當創新、創造,甚至創業都必須成為常態,一套能「迅速且確實」的創業思考工具,就有其必要性。

*
動盪環境下的企業敏捷對策:淺談敏捷第10號原則

近來因應VUCA混沌未知的市場變化而生的敏捷手法,雖以《SCRUM GUIDES 2020》當作操作指導方針,然實務上卻是易懂難精,本文藉由探討敏捷12原則中的第10號原則,由其源頭價值思維-精實思維切入,說明其運作的原理與實務上的做法,讓應用者能更了解其背後的原理,利於在實務上的操作與應用。

*
您屬於哪一種敏捷流派:Scrum v.s. Kanban?

這篇文章探討了敏捷開發中的兩種主要方法:Scrum 和 Kanban。敏捷開發旨在幫助團隊快速適應變化並提高開發效率。Scrum 透過短週期(Sprint)來交付產品增量,並強調結構化的流程,包括 Sprint 規劃、每日站立會議、Sprint 回顧等。Kanban 則強調可視化工作流程、限制在製品 (WIP),以及持續流動的工作方式,更適合需求變動頻繁的團隊。無論選擇哪種方法,關鍵都在於持續學習和改進,以確保敏捷實踐能為團隊帶來實際價值。

您可能會有興趣的出版品
您可能會有興趣的課程
{{c.area}}
{{c.title}}

上課時間 {{c.startDate}} ~ {{c.end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