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之道,求其放心而已

瀏覽數:4609
關鍵字:


  在「創新」一詞被眾人喊得震天價響的這個年頭,我們也看到了一個風起雲湧的現象:諸多的經營者爭相在其企業的願景、使命、策略或其價值理念中趕緊加進了「創新」一詞,似乎唯恐沒這麼做就會被貼上了無知落伍、自尋死路的標籤一般。但是,儘管企業理念修改了、標語貼了、口號喊了,公司會議中也一再宣示了,這些企業能否就此邁向創新的康莊大道呢?在筆者工作中的觀察,實情恐怕未必如此!原因何在呢?是員工的意願不足嗎?抑或技術方法不對呢?此一問題直到最近藉由公務之便,有幸搶先閱讀了由中國生產力中心最新出版的「北京的蝴蝶,東京的蜜蜂」一書;透過該書野中郁次郎與勝見明兩位作者整理的9個創新實例與分析說明,個人對上述疑惑似乎獲得了些許新的線索與啟發,茲期藉本文與大家分享交流。

  「北京的蝴蝶,東京的蜜蜂」一書,其實係繼前述作者合著之「創新的本質」及「創新的作法」系列後之「創新的知惠」(The Practical Wisdom of Innovation)一書之中文譯本,特別著重於創新過程中領導者「實踐智慧」的論述與剖析。其所謂的「實踐智慧」除了強調:「實踐性三段論法」、「事件性的觀點」、「在思考中行動」、「動詞」等智慧方法外,更重要的則是領導者們的「判斷( judgement)」能力;而這個「判斷能力」卻必須根植於類似「我為人人,人人為我(one for all, all for one)」的追求「共同之善(common good)」的信念中。在此我們藉由書中案例之一:透過「配菜花葉生意,讓樹葉變成鈔票!」而創造出讓一個人口外流的小鎮起死回生的故事,即可大略了解其中精要。

  案例中故事的主角是「彩」株式會社的總經理橫石知二先生,該會社則是一個位於日本德島縣山間小鎮勝浦郡上勝町的公私合資企業。上勝町是個百分之八十五的山林、人口約二千人,為四國人口最少的鄉鎮,高齡人口比例為百分之四十八,是全縣最高。儘管人口外流與高齡化嚴重,但是在一九十人的配菜花葉生產者中,卻以超過七十歲且身體健朗的阿嬤佔多數,其中還有年收入超過一千萬日圓的家庭。也因為本地區發展成效如此卓著,讓上勝町成為全國矚目焦點。其中能將居民原本來視為「賣山上的落葉是可恥的工作」轉換成「有價值的工作」的認同,正是橫石知二總經理這個創新領導人。

  一九七九年,橫石知二還只是個二十歲從德島縣農業大學校畢業後到上勝町農協擔任營農指導員的年輕人。當時上勝町因人口外流而變得靜寂,六、七十歲的阿伯們一大早便到鎮公所喝酒聊天,阿嬤們則不是數落媳婦便是說別人的壞話。一九八一年冬,異常寒流來襲,小鎮主要農產品橘子完全欠收。橫石知二全力投入輔導轉作可以短期變現的作物,以降低損害。每天傍晚從農協下班後,先到各家收集蔬菜,然後載往德島市內的市場,隔天則是在拍賣完後再到農協上班,每天只能在車上小睡。直到八六年秋有一天,橫石知二到大阪送完貨後,和工作同事到難波的料理店用餐。看到了坐在斜對面的女大學生,居然對於裝飾主菜的紅葉連聲讚嘆,還將紅葉用手帕包好放入自己的手提袋中。

  一直想為高齡者或婦女找到工作出路的橫石知二此時就浮現了賣樹葉的想法。可是,提出這樣的構想時,得到的卻是鎮民們大潑冷水─「樹葉變鈔票?你該不會是金光黨吧!還是認真做你的工作吧!」。但是,當時已二十八歲的橫石知二卻不肯就這樣死心。自此,橫石知二只要有機會到大阪或京都出差就會到高級料亭,獨自研究裝飾主菜的花葉同時詳細做筆記。橫石深知:「花葉如果能和店內使用的情景相配,就是商品,如果不相配,就是垃圾。」,花葉本身並不好賣,而是要掌握可以使用的情景,並創造適合使用的情景。所以花葉的種類、大小要和碗盤或主菜的種類配合、並加修剪、修飾使其更美…等,橫石知二整理後再將這些得自專家的專門知識傳授給農戶。然而高級料亭每餐約需花費二至三萬日圓,橫石當時薪水僅十幾萬日圓,而且已經結婚育有三個子女,卻一塊錢也沒拿回家,家計全由妻子的上班收入負擔;橫石知二卻表示:「內人認為,我這樣做對她的故鄉上勝町有好處,同時也覺得有趣。」。

  由此可見,橫石知二在對創新主題做了判斷後,即充分實踐了「目的→方法→行動」的三段論法,但是真正驅動他以一個經濟拮据的小職員卻願花大錢去研究配菜花葉技術並免費教導農民,還可以獲得妻子的體諒與支持的核心動力,卻是出自於橫石知二在擔任營農指導員時,便抱著強烈的「創辦有上勝町特色的事業」、「為每個高齡者找到生活舞台」等目的意識。這種強烈目的意識之能引發濃烈的「擁有意識」和「自主性投入」的行動,正是前述的「我為人人,人人為我(one for all, all for one)」─追求「共同之善(common good)」的信念所致。

  由此可見,一個組織若想邁向創新的藍海大道,領導者「無私的心志」及其「親身的投入」,才是能夠真正帶動組織成員「心智」與「態度」轉變的核心動能。這個道理,我們在前不久辭世的創新大師─史蒂夫•賈伯斯(Steve Jobs)身上亦可得到相同的印證。

  我們若再擴大探索其他能夠創新改革並獲致成果的領導者們的心志,以及他們是如何思考及行動時,我們將可發現更多的相同點;就如稻盛和夫相信:「企業的放心就是嚴守核心價值」為例,卓越的領導者都是不間斷地追求並遵循著他們的「本心」帶領著企業發展─一如松下幸之助的「素直」、稻盛和夫的「敬天愛人」等。而這裡所說的「放心」,其實係源自於孟子在告子篇所說的話語:「仁,人心也;義,人路也。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人有雞犬放,則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矣。」,不啻指出了多數人的迷惘:「如果一個人養的雞或狗弄丟了,那個人一定會去把牠們找回來,但一個人的心被自己遺忘了,卻很少人知道要去把它找回來。

  其實,做學問的方法和目的沒有別的,就是把自己遺忘的本心找回來而已。」。如同台大劉順仁教授在其《勁爭─決勝兩岸,華文管理學新里程碑》一文指出:「對孟子而言,最美麗的心是放心(被自己遺忘的本心),最重要的功課是把「放心」找回來。什麼是本心呢?德國大哲學家康德的墓碑上,刻著一段動人的話:『日復一日,有兩件事令我愈加景仰與敬畏,我頭上閃耀著星光的蒼天,及我心中的道德原理!』孟子和康德都相信本心中存在著道德規範。對企業而言,就是所謂的核心價值。」

  因此,如果企業真的要將「創新」視為其核心價值,抑或如果我們真的深信「顧客滿意」、「員工是企業最重要的資產」、「尊重人性」等信念是對的,那麼只要堅持了這些個重要的「目的」,自然就可以找到有效的方法及正確的行動。由此看來,創新之道最重要的第一步,豈非就在「求其放心而已」!

更多資訊請參考...
{{item.title}}
生產力中心提供的活動資訊
{{item.title}}
相關出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