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電動車(BEV)產業趨勢分析

瀏覽數:10685


壹、背景說明

   近年來,在全球氣候變遷及能資源短缺,國際間環保節能議題日益受到重視,加上石油價格高漲,因此各國紛紛針對電動車產業推出相關輔導政策,企圖發展純電力行的移動工具,以擺脫對於石油的依賴,並響應環保潮流。

  同時,純電動車受惠電池技術突,續航力獲有效改善,加上車廠傾力研發,量產版電動車於2010年年底問世。2011年電動車產業發展趨勢,主要為動力鋰電池發展、中國大陸新能源車發展政策與市場、以及充電設施建置。

  由於電池在電動車價格、電動車全電行駛距離與電動車的性能都具有高度的影響性,而且對於未來在電動車發展帶動下的成長性,令許多人期待。因此不論是產官學研各界都陸續投入龐大心力與財力在動力鋰電池的研發與製造。

  而在中國大陸市場方面,其於2009年時已成為全球最大汽車市場,2010年汽車市場預估超過1,700萬輛,2020年預估將達2,200萬輛。此外從中國大陸的車輛保有量數據分析,市場仍有很大的成長潛力,2009年中國大陸汽車總保有量為6,300萬,預2020年時可望超過2億輛。面對未來龐大車輛耗用能源與污染排放的問題,也基於確保中國大陸的長期發展之能源與環境永續性,中國大陸別無選擇必須規劃推動新能源車輛產業化與普及化。

  另由於電動車發展初期受制於電池容量的限制,每次飽電條件下,可行駛距離不及傳統引擎車,因此短中期電動車輛成長的重要關鍵之一即為充電系統的便利性。因此,充電站的建置與設計並非一昧追求高功率之充電系統,而是應該考慮不同充電地點、不同服供者依不同模式與應用情境裝置最合適之充電設備。此為電動車產業目前應發展並著重的課題。

貳、全球電動車(BEV)的發展方向

一、美國

  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消費國家,隨著石油價格不斷地攀升之下,電動車的發展已成為目前美國汽車產業及政策發展的重點之一。2010年投資24億美元的油電混合車研發補助計畫,能源部亦提出250億美元促進節能減碳車輛計畫,並在國內主要大城市建置充電站,並進行電動車之進行示範運行,如寶馬 Mini-E於紐約市政府合作、三菱i-MiEV於加州政府合作,最後,為提高民間購買意願提供電動混合車7,500美元購車補助、停車免費及稅賦抵扣優惠。

二、歐洲

  歐洲在替代能源的使用上始終扮演著一種領導的角色(歐盟智慧能源計畫提撥7.3億歐元整合再生能源與電動車),原因歐洲對汽油、柴油燃料以及碳排放量的課稅相較於其他國家較高,自然地促使消費者在這些國家習慣於購買更省油的車輛,也就是說歐洲消費者在購買車輛時,會更重視環境影響的因素。目前寶馬Mini-E於英國倫敦及德國柏林進行示範運行、日產汽車與法、英、瑞等歐盟成員國簽訂示範運行合作計畫、法國提出22億歐元的十四項電動車推動計畫(如:充電設施及鋰電池開發)。

三、 日本

  由於日本地理位置與人口密度稠密,因此在電動車的行駛範圍與基礎設備的設立方面,都有利於BEV發展。日本政府於2009年制定「新十年計畫」與「低排放車認定制度」,期望透過政府補貼及租稅優惠等方案(電動車稅賦減免與近百萬日圓購車補助)以提升電動車銷售量,並積極進行電動車的研發與技術提升,使日本為全球電動車技術發展的領導國家。目前在神奈川縣政府與三菱車廠進行進行電動車試驗運行及充電站建置、日產與Better place於橫濱試驗運行。

四、中國

  目前中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汽車銷售市場、第二大原油消費國以及世界上最高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國家。2010年宣佈計畫投資15億美元,幫助國內汽車製造商生產2000輛節能型電動車輛並在十一五計畫期間投入75億人民幣發展新能源車輛。目前電動車大部分的購買者是來自於企業與政府單位,並投入「十城千輛電動車示範推廣計畫」及「提供6萬人民幣/輛電動車示範推廣補助」期增加民眾購買電動車的動機。

參、我國發展電動車(BEV)的情形及優勢

  依我國2005年運輸部門的CO2總排放量,占全台CO2總排放量的14.4%,僅次於工業部門54.4%,由於工業部門推動低碳節能已具有共識,因此未來推動運輸部門CO2減少排放量相形重要。故我國行政院2008年6月5日通過「永續能源政策綱領」揭示目標:2016至2020年間CO2回到2008年排放量的水準、於2025年回到2000年排放量水準;經濟部於2010年4月行政院院會提報「智慧電動車產業發展策略與行動方案」,計畫在民國105年達到國內智慧電動車產量達到6萬輛目標,估計將帶動新台幣1,200億元產值、創造服務業達新台幣312億元、以及2.4萬就業人口的整體效益。此外,經濟部及相關部會將於未來6年內編列97億元之總經費,全力推動智慧電動車發展。綜觀我國產業發展優勢,分析我國發展電動車(BEV)的優勢如下:

一、ICT優勢

• 電動車使用相當多的電子電機技術,透過我國工具機產業及ICT之技術,應用於電動車之發展。

二、整車優勢

• 台灣車輛產業擅長小車或機車產品、少量多樣的製作技術,且已有電動車應用經驗,適合發展電動車產業。

三、關鍵零組件優勢

• 台灣已經是電動車零組件的重要供應商。

• 台灣在既有的汽車零組件產業發展能量表現佳(包含AM與OE)。

• 在電動車產業價值鏈中,已有部分廠商打入國際供應鏈中,如Tesla Motors的零組件幾乎(七成以上)在台灣採購,同時,部分的馬達原材料亦打算轉用中鋼的矽鋼片等。 

• 國內動力電池產業鏈由上游製程(如正極材料月產能400噸以上)、電池芯(如400萬顆月產能到擴廠後月產能達1200萬顆)到終端的電池組裝,產業鏈完整且技術能力與國際大廠並駕齊驅。

肆、結論

  台灣因為各不同產業項目橫向聯繫較差,沒有太多自主品牌與載具,對於系統整合向來較為欠缺,在電源管理系統以及發展可實際運用之車用電子系統,皆需要系統整合。建議在發展各項技術時,必須要提供整合之機會或規劃相關技術聯繫,以能具體發展系統技術,而非僅為單一系統或元件之技術。

  在電動車動力鋰電池能量密度、電池價格與材料及快速充電技術,為現階段發展智慧電動車產業技術上,仍需進一步突破之處。另,我國在矽鋼片及永久磁鐵方面較弱,仍須在材料與技術上投入,以利電動車整體產業發展。

  最後,電動車租稅減免方面,政府初期可再予以加大補助或減免租稅,以提升民眾購買智慧電動車之意願。再者,公部門、都會區大眾運輸系統及各重要旅遊景點之電動車示範運行,宜再加大推動力度,以提升大眾對電動車的信賴度和接受度。且推廣與示範應在中央與地方同時進行,將部分工作下放到基層單位,同時試行各種不同的營運模式,發展各種產業服務機制,如此應該可以增加地方政府之投入與參與興趣。另外,智慧電動車電池充電站/交換/租賃商業服務和營運模式之建立與方便性等環境建構,亦可促進民眾使用電動車之意願。

伍、參考文獻

1. 黃樑傑,2011年國際電動車市場調查

2. 石育賢,2010~2020年電動車輛發展議題分析

3. 薛乃綺,台灣電動車目標: 6年產量6萬輛

4. 王馨葦,全球主要電動車市場發展概況

5. 宋德(水+全),從新加坡電動車測試平臺計畫看我國電動車先導運行

6. IT IS,我國製造業現況與趨勢-回顧2011展望2012

更多資訊請參考...
{{item.title}}
生產力中心提供的活動資訊
{{item.title}}
相關出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