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用資訊科技提昇產業敏捷供應鏈(Agile SCM)-以IFS AP(雲端PAAS)為例

瀏覽數:6654


供應鏈之重要

  目前國際市場環境已經不再是企業與企業之間的個體競爭而是產業鏈與產業鏈之競爭。而處在設計鏈、需求鏈及供應鏈等三大產業鏈之競爭環境態勢上,於設計鏈、需求鏈方面,設計鏈台灣起步太晚,且需求鏈台灣市場太小,於先天環境及後天專業人才上均明顯欠缺及不足,未來強化供應鏈是台灣產業轉型唯一具備勝出之窗。

  亦即在供應鏈對供應鏈的競爭上必須勝出,將競爭領域將從成本、品質的競爭提昇至彈性與速度的競爭。可以預言,當企業被激烈競爭拉引走向國際化時,「彈性與速度」將決定企業生存的命脈。

  愈來愈多的企業或集團深知無法一手包辦及執行所有的生產流程,勢必各自發展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透過上、下游的創價合作以增進企業經營的彈性與速度,並透過資訊科技協同整合企業與上游供應商及下游通路商,發展出具競爭優勢的供應鏈。

敏捷(性)之重要

  敏捷性(Agility)是一種在動盪的商業環境中同時具備創造和回應變化以追求利潤的能力。

  美國敏捷論壇(Agility Forum )策略研究部主任Rick Dove對敏捷提出更具體化的解釋。他認為敏捷與產品生命週期管理(PLM)連結在一起表示快速;敏捷可以與大量客製化生產(mass customerization)連結在一起表示適應性;也可以與虛擬組織(virtual organization)連結在一起表示暢通的供應鏈更具彈性。

  敏捷可以和再造工程(reengineering)連結在一起表示不斷改進及提升企業業務流程營運效率;敏捷亦可以和精實生產(lean Production)連結在一起表示系統性提高直接資源利用率(即競爭力)。可見敏捷(性)似乎可以和企業所有表示競爭的特點聯繫在一起。

  對一個企業而言,敏捷意指企業在一個不斷變化、不可預見的環境中,能夠駕馭變化,不斷進行自我調整,從而快速、靈敏、有效、積極地回應市場變動、滿足顧客需求,在競爭中直得優勢的能力。

敏捷供應鏈(Agile Supply Chain,)典範之由來

  拜資通產業之突飛猛進,敏捷典範的發展按時間劃分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建構敏捷製造概念與意義階段(約1991-1995);(第二階段)找出實現敏捷製造方法階段(約1996-1999);(第三階段)敏捷供應鏈概念主導發展潮流階段(約1999-迄今)。

  所謂「敏捷製造」可以定義為,在一個連續與不可預期改變的競爭環境中,通過客制化(customization)設計的產品與服務,以快速而有效的反應來適應出事變化,以使企業得以生存與成功。企業為實現敏捷製造,製造商必須以“瞭解顧客目前與將來的需求”來達到他們的目標。

  所謂「敏捷供應鏈」,是指在不確定性、持續變化的環境下,為了在特定的某一市場機會中獲得價值最大化而形成的基於一體化的動態聯盟和協同運作的供應鏈,以核心企業為中心,通過對資金流、物流、資訊流的管控,將供應商、製造商、經銷商、零售商及最終消費者用戶整合到一個統一的、無縫化程度較高的功能網路鏈,以形成一個極具競爭力的策略聯盟。

  現今企業需於劇烈動盪、科技演進快速且過度分割之市場競爭。為求存續,企業必須具備一種競爭能力,當經營環境面臨突如其來的變化及前所未有的威脅下,企業可以持續存活並從變化中能快速取得優勢的能力。該能力被定義為敏捷(Sharifi and Zhang,1999)。若一企業的供應鏈具有該種能力,則稱之敏捷供應鏈,目前眾多跨國企業已視「敏捷供應鏈」為一種重要的經營模式。

  敏捷供應鏈具有以下四項特點:

  1. 市場敏感(Market sensitive)-緊密聯繫到最終用戶的趨勢。
  2. 虛擬(Virtual)-依賴於所有供應鏈合作夥伴之間的資訊共享。
  3. 基於網絡的(Network-based)-通過使用專業平台軟件的長處,獲得靈活性。
  4. 流程校準(Process aligned) -在網路成員間之流程互聯互通性程度較高。

敏捷供應鏈(Agile SCM)之理論概念模型

  此參考模型須在考量商業環境之四大變因後,決定所須敏捷水準,同時啟動敏捷四大支柱之建置,以全面提昇敏捷四大能力(回應力/競爭力/彈性/速度),達成敏捷供應鏈目標。

以IFS AP(雲端PAAS)提昇產業敏捷供應鏈(Agile SCM)

  所謂PAAS(Platform as a Service,平臺即服務)意指能提供一基礎開發平台,軟體發展者可以在這個基礎開發平台之上開發新的應用,或者擴展已有的應用,同時卻不必購買開發或實際執行伺服器。IFS Applications就如同Google的App Engine??微軟的Azure(微軟雲計算平臺)都採用了PaaS的模式。這些平台允許建立公司個性化的應用,也允許獨立軟體廠商或者其他的協力廠商機構等針對垂直細分行業創造新的解決方案。

  IFS 敏捷供應鏈(Agile SCM)因屬IFS DNA之一部份,自然擁有第二代SOA架構-分散式事件驅動,可輕易達成企業「即時供應鏈整合」與「無所不在的雲端運算」,如此可確保企業供應鏈系統之靈活度、彈性及未來性,同時因易於維護亦可降低企業風險及總成本。

IFS 敏捷供應鏈整合架構圖(IFS APPLICATIONS FOR SUPPLY CHAIN)

  IFS提供的敏捷供應鏈(Agile SCM)解決方案,係允許於供應鏈策略選擇混合之營運模式(如MTS/MTO/Mixed Mode/Lean/ETO/MTP等),藉助其本身軟件內在成熟功能易於幫助公司於效率和回應能力(efficiency and responsiveness)之間取得平衡,以創造最大綜效。它於混合供應模式的同時,會隨著產品的成熟或淘汰,隨時迅速適應新的供應模式。

  在基於訂單和無序生產之間的移動(即推式生產和拉式生產),亦能滿足客戶要求的任何改變-即可減少交貨時間和庫存降低要求等。同時藉助協同入口(即B2B模式)可縮短通訊網路之傳輸並允許作存取控制之安全機制設定。

  典型應用案例為於1934年成立於肯得基巴德斯敦的「海悅」酒廠集團(www.heavenhill.com),「海悅」是全球最大的獨立經營家族酒廠,也是世界上第二大肯得基波本的擁有公司。於美國係屬流程製造行業,擁有650,000桶可任意指定成熟期的Bourbon酒,有數千種SKU單位。

  於2003年導入IFS食品和飲料行業解決方案(Agile SCM)後,除提高計畫和運作能力外,同時IFS的入口網站更是「海悅」國際增長策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使「海悅」不僅在公司內部,也與「海悅」在世界各地的分銷商和客戶共用及時資訊,其主要實施效果為於客戶訂貨週期縮短了30%,同時成品庫存亦降低20%以上。

結語

  台灣產業轉型至敏捷供應鏈可考量一次到位,以快速建構企業競爭優勢,亦即未來電子化建置不應再居泥於先建置企業資源規劃(ERP)系統後,再徐徐觀望導入敏捷供應鏈(ASC),同時可參考上述敏捷供應鏈之概念模型及平台架構,並輔以施行「精實-敏捷」之經營手法以全面提昇敏捷四大能力,此解決方案未來將成為台灣產業轉型及顧問輔導的重要經營課題。

更多資訊請參考...
{{item.title}}
生產力中心提供的活動資訊
{{item.title}}
相關出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