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原住民環境說明
臺灣進入了文化多元共存與全球在地化兩種時勢交錯的新時代,臺灣的族群意識繼抬頭後又走入了交融的世代,不管是原住民族、客家人、外省人亦或是現在稱自己為臺灣人的人們,除了對自己的文化意識有濃厚的依賴外,也對外在的新事物有不同的接受程度與感受,打造了不同以往的創新氣息融入族群當中,而臺灣的原住民族經歷七十年代走上街頭抗爭運動、八十年代初回歸部落到近期民族自治建構不同階段進程,短短十餘年來,揮別世紀末族群文化失落與失根心態,迎向新世紀之族群建構與發展,原住民正在建構族群自我,而每一個有傳統意識的族人,都無可避免地需要思考,該如何利用有限資源學習適當的知識技能,期待能在變動的環境中,清楚掌握目標與方向。
原住民創業環境說明
原住民族人口數由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統計截至101年10月總計有526,148人,佔全台人口數約2.26%。
臺灣原住民族正名至今,因其獨特語言、服飾、習俗及工藝特色,目前共有14族原住民群族,舉凡泰雅族、賽夏族、布農族、鄒族、魯凱族、排灣族、卑南族、阿美族、達悟(雅美)族、邵族、噶瑪蘭族、太魯閣族、撒奇萊雅族及賽德克族等,各族獨特、豐富及多元文化圖騰更成為現今傳統工藝創作的精神靈魂。
現行之中央政府主管單位,為我們的少數族群們打造了專屬的專業服務團隊,不管是針對部落重建、文化扎根、產業協助、金融貸款資源、經濟建設,從部落營造、文化振興重建、族語教育與族語認證、自助文化研究、教材教法、健康營造、部落產業、社區建築美學、文化與自然中心、生態保育、生態旅遊解說、文化觀光到部落資訊站,還有原住民民族經濟、民族教育、部落大學、民族發展、民族自治、傳統領域、部落地圖、山川傳統名稱、原住民地名普查、營造學習型部落語人才培訓為計畫,更不用說目前我們執行的臺灣原住民族創業育成中心計畫,從各種不同的政府部門、學術領域、研究單位與民間企業或公益團體,皆全力投入原住民的領域當中,在此投入情況下,常常可見我們數百人的部落、協會、社區上下總動員,或是個人工作室,奔波於各種各樣的說明會、研討會、座談會、工作坊等活動,此類活動不外乎強調學習編撰計畫書以利申請更多資源協助,並透過這些活動讓族人們學習如何做好財務管理與核銷報賬,以利未來發展預做鋪路。
原住民創業育成觀察
國家發展政策致力推動成立「臺灣原住民創業育成中心」,以鼓勵原住民研發新產品,使原住民產品精緻化,並提升原住民企業在國內外競爭的優勢。臺灣原住民族創業育成中心計畫,以漸進方式來推動原住民族企業輔導研發機制,提供原住民族在地化及專業化創業創新服務,形塑優質產業群聚,協助升級轉型,促進商機媒合,並創造多元就業機會與永續發展。
育成計畫目標主要在於整合產官學研及育成中心之能量,輔導原住民族從事技能之開發與創新,發揮產業之策略聯盟機制,帶動相關產業之發展與繁榮,活絡部落產業生機與經濟再造。並扶植原住民成立企業經營體,降低創業初期之成本與風險,增加初創業者及創新研發者之成功率,提昇原住民族產業整體競爭力。因此,藉由本計畫為原住民族創造優質的創業與創新環境,避免在創業創新過程中面臨風險,透過育成中心可以「強化和當地產業、政府之間的互動、以形成創育產業群聚」來達成特色化經營,以便更容易發揮「接近供應商與顧客」、「容易取得技術人力」以及「自其他公司和學術機構取得衍生技術」等效益,在帶動地方或區域經濟繁榮發展的同時,創造更多地方直接就業機會,並協助原住民族在其專長的領域中深化特色並創造價值。
就這樣,依照個人機動性、適性程度與經費條件,讓中央政府站在同理的角度提供全方位的協助。而在本人舉辦過的活動場合或是計畫說明會中,儘管是同一主題,常常還是會巧遇參加另一場研討會的族人,訴說著他等一下還要趕赴另一個會場,以及申請政府資源有多麼困難,原住民族的創業之路有多麼的艱辛,環境有多麼的困苦之類等等。最近一次舉辦的說明會活動,熱切期盼能幫助原住民族夥伴廠商在創業篳路藍縷之途開疆闢土,創造嶄新的育成環境與平台,每每在解說完畢創業協助計畫之美意後,有時候卻不免得有點心灰,因往往到來的與會者僅僅是為了資金的挹注、人事、材料費用的補助而來,卻未能對自己能有所作為的創業,沒有明確的想法、沒有任何熱度感覺,再進一步探究,發現族人們只覺得創業就是經營得很辛苦,但是事業經營卻賺不到錢,就算有滿滿的產品也不知道該賣給誰,或是有買主了卻沒辦法量產促成效益。
但其實並不難發現,這些擁有天賦的工藝師們、創業者們,除了擁有非常優良傳統的原住民知識與技藝才能,卻無力思考創業的意義與抽絲剝繭的找出屬於自己的藍海,這更讓我覺得育成平台的存在開始有了意義,育成的輔導陪伴計畫就是要開始讓創業者們對自己的創業有了感覺、找到方向、協助成長,只是端看族人們接不接受而已。在這些活動場合上,其實不難會發現,參加的族群大多是同一些人,這些人們勇於接受新知識,勇於找尋新資訊,所以獲得很多的新知與資源。不過其實深入各部落後,常常也會聽到某某資源不知道,所以都沒有去申請,這時候也不難發現,其實大多數族人有著等待的心態,等待顧客上門,等待資訊自己來告訴我,也許是因為對外界資訊接觸不足,也沒有足夠的媒介,但不可否認,被動的成分居高,也許是族群天性吧!
創業的問題─心態的調適也是一大問題
而近來原住民族融合的新產品,文化的產物百百種,社區工坊百百家~這些都是創業的好元素,為協助創業的成長,在本人有幸從事原住民族創業育成輔導之工作的經驗當中,發現到就目前因自發性想創業者寥寥無幾,但不同於漢族的育成企業,各主管機關所補助育成的企業中,在漢族的育成企業中有24.7%的新創事業,而原住民育成企業中有76.2%為新創事業(補充:新創事業指公司/行號登記起始日與育成進駐期間於三年內者為新創事業,其中女性新創業者僅佔育成新創企業的30.2%,原住民族創業育成計畫中女性新創業者佔66.6%,除了與原住民族有阿美族、卑南族、噶瑪蘭族為母系社會外,女性多為在家工作者,促成原住民創業者女性居多之狀況。就協助婦女創業的層面來說,原住民婦女創業為良好的榜樣,本數據統計期間於為101年6月)單就新創事業的比例來看,其實在這個漂亮的數字背後潛藏了很大的意義,就是其實原住民創業的人很多,但是能維持的不多,而原有創業初期所面對的問題不外乎有以下幾個問題:
1.創業資金問題:創業貸款過程讓許多原住民傷神,即使借到了錢,也因銷售狀況不佳而無法有收益,造成有背負貸款的壓力,更是對創業的惡性循環,且原住民產業多為微型企業或個人經營者,經營規模的發展侷限於地理環境與資金限制,時常得面對不易經營與難以拓展的問題。(備註:根據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統計,「自從原住民族綜合發展基金項下貸款業務開辦以來,貸放約為一萬三千件,其中供原住民創業用途的貸款就有一千三百餘件。」從創業項目約占貸款業務十分之一的數據顯示,資金籌措還是創業最大的課題。)
2.經營管理能力不足。(最常見問題:不知如何訂價、不知如何管理公司財務、不知如何行銷、不知如何經營顧客管理、對市場不熟悉、不知如何保護屬於自己的智慧財產權或商標權、不懂得人力規劃與教育訓練)。
3.電腦文書操作能力薄弱。
4.原住民之產品難以轉化成商品,往往碰到量產觸礁的問題。
5.很怕麻煩(如進出公家單位申請資料即會造成心理上的負擔,計畫書撰寫或專案申請程序繁瑣即想放棄)。
以上即可以羅列出好多項問題,但是其實我們會發現原住民朋友創業最根本的問題還是在於”心態”,上述的問題中,常因學習態度不良或是不知該如何當老闆的心態牽絆住原住民朋友,甚至無法接受育成平台的協助與合作,拒人於千里,這些創業者們如果都不在態度上調整、加強學習,無法將自己的專業當事業,更是無法進一步在創業路上獲得更多的幫助的!除了找初創業的問題外,其實頗為有成的創業者們,也通常具備某些特質。
創業家通常具備的特質
試以核心價值來簡單說明:
1. 具備創新(前瞻、企圖)特質
2. 精實的個性
3. 具備學習不倦的精神
4. 努力積極的行動力
5. 盡責的態度
6. 有領導 (自主、溝通)的能力
以上六個特質都是先天的一種生命中蘊藏的力量,但是其實也可以後天養成,也許發現您只有其中幾項而已,請不要氣餒,若您真想創業,並有強烈的企圖想要成功,那後天的努力更重要,若能掌握經營要點,更能維持住自己的事業。 而在創業上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能知道目前所做的事是真正有興趣的,而且視創業就是一個興趣,如果每天做著自己不喜歡的工作,那事業就更難維持長久了。我相信,成功是一種心態,各位想創業的看倌們不妨問問自己,創業是您真正想做的事嗎?
自我檢視─創業圓夢坊提供的模式
要創業前,應先評估是否適合創業,再依創業規劃,一步一步去實現,在此提供經濟部的創業圓夢坊的評估方法,姑且看看自己是否符合吧:
在決定創業之前,不妨先回答以下幾個「我是不是...」的問題
1、很有責任感,說到做到
2、可以承受失敗的風險
3、很喜歡與人為善、幫助別人
4、有毅力、堅持到底
5、善於控制重點與進度
6、能夠接受別人的意見
7、是一個樂觀的人
8、熱愛工作
9、喜歡工作有彈性與創意
10、有目標導向並努力以赴
11、有創業資金
12、親朋好友予以支持
13、創業的行業是流行產業,還是趨勢產業,至少要有兩年好光景才可投入
如果愈多「是」的答案,那您的創業之路可能相對會走得比較順。不過,就算您目前的條件或特質和上述不同,仍然可以透過專業顧問諮詢如育成平台的利用等方式,來完成創業夢吧!
出處:創業圓夢坊網站
結語─對原住民創業的期許
原住民族人朋友從所謂的貧窮到微型,在各主管機關及各大團體的努力下更是進而改變到對創業能有金融的支持。在創業上對於北中南東區原住民族創業育成中心有著更深的期盼,希望可以透過大學的力量,促成大學內原住民的學生能更了解原住民族人的產業與發展,進而輔導有能力的人進行創業,另外也可以讓關心原住民事務的漢人能更融入我們這個大家庭,期待透過育成中心組織學生、認養部落,用10年20年的時間深耕原民文化產業、捍衛民族文化為原民的永續發展共同奮鬥以及做最大的努力。希望可以透過原住民族創業育成中心所培育的產品及未來,增強我們族人朋友的各事業經營活動,或是進行產品樣式、質感的拓廣等。期待用強而有力的能量來完成輔導,讓原民創業更為順利與壯大,讓原住民產業能深耕部落,很多產業創意活動希望可以透過原住民族育成中心的整合來達成,成為創業的重要窗口。在創業之路能透過育成的共同陪伴,讓原住民創業能有更寬廣的一片天。
資料來源:
1. 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網站
2. 原住民族創業育成服務網
3. 臺灣原住民族資訊資源網http://www.tipp.org.tw/
4. 創業圓夢坊網站http://sme.moeasmea.gov.tw/SME/main/1start/start03.php創業圓夢坊網站
5. 99-100年度建置原住民族創業育成計畫成果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