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的資訊產生量,每一分鐘有2億封 Email在傳遞、誕生217名新行動網路用戶、Google 接收200萬次搜尋要求、Facebook 用戶分享684,000 bit的內容、Twitter 用戶送出10萬則推文、微型部落格 Tumblr 出現2萬7千篇文章、Instagram 用戶分享3,600張照片、Flickr 用戶分享3,125張照片…。龐大多個網路資訊圍繞在我們的周遭,更遑論還有電話、傳單、報紙等其他訊息來源,再加上工作中需要收集、處理的重要訊息,基本上我們是身處於資訊氾濫的環境中。
雖然有多元的資訊包圍著我們,不過人們和外界聯繫方式,基本上可概分為視覺型(Visual)、聽覺型(Auditory)及觸覺型(Kinesthetic)等三種,其中人腦的 70% 是用來處理視覺資料,因此選擇透過圖片一目了然地呈現資訊是較能達到雙效(效果-effective,有效率-efficient)的傳遞方式。
依據維基百科(wiki)對資訊圖形(Information graphics),又稱為資訊圖(Infographics)的解釋,是指將數據、信息或知識等較為抽象的資訊,以圖形化、視覺化呈現,幫助讀者能快速理解、迅速掌握重點並提高閱讀資訊的趣味。
訊息製作者掌握包含故事(idea),數據及設計等元素,再加入欲傳達訊息的的角度,將可呈現不同的風貌,除了解釋字裡行間的秘密之外,也能有效引導讀者進入另一個思維角度。
呈現角度案例說明
2010年Facebook工程師保羅‧巴勒(Paul Butler)將全世界Facebook使用者的友誼關係,藉由不同的標示方式所呈現出來的圖象。這張依使用者數據資料所繪製的圖所呈現的地圖,不僅大陸塊清晰可見,連國界、河流及海岸線等也很明顯,每一條線條表達的是城市間的友誼關係,以數量來決定線條的寬度及顏色,也就是朋友數量越多,線條就越粗,而白色也用來表示“交往密切”的城市。
最終在成型圖片上,紐約、洛杉磯以及英國的大都市都被白色粗線所覆蓋。很多人認為這不只是一張漂亮的照片,而是表示人與人的友誼可以穿越大洋,超越國界。
【圖 1】 保羅‧巴勒(Paul Butler)繪製全世界Facebook使用者的友誼關係圖
2012年Benjamin Joffee撰寫分析Facebook將來在亞洲的發展前景,由btrax所繪製Facebook按區域使用量排名圖。這張依使用者數據資料所繪製的圖,以既有世界地圖為基底表達各國各國的使用狀況,透過色塊強化表達Facebook將來在亞洲的發展問題。
【圖 2 】btrax.com繪製Facebook按區域使用量排名圖
我們在看以上這兩張資訊圖表可以發現,2張圖標都幾乎沒有解釋文字,僅透過標題即可清楚傳遞概念來說故事。
讀者若將第1張圖與第2張圖重疊觀察,其實可以發現有些在第1張消失的國家地區,在第2張恰好是紅色或灰色,這首先應證兩張圖所應用的資料大致相同,次為透過顏色強化標示或觀察,可說明2位作者想呈現的訊息是不同的,亦即資料的來源與選擇雖然相同,但製作者「角度」的不同,將會隱藏部分訊息而帶給讀者不同的感受。
透過上述案例,我們簡單歸納一些資訊圖表製作角度不同,可呈現的重點與隱藏版訊息概念:
引導讀者迅速解讀一個抽象概念
將龐大的數據資料經過設計與編繪之後,製作者將抽象的文字或複雜的數據,以設定呈現的角度透過一般讀者較為熟悉的具體圖象呈現,較可以讓讀者能夠快速的理解欲表達的抽象概念。圖2中將使用量排名為0的國家地區以紅色呈現,讓讀者能迅速注意到特殊的色塊所欲表達不同或強調的訊息。
讓訊息內容更加豐富
重點式的文字說明加上簡潔的圖象輔助,能達到圖文並茂相輔相成的加乘作用,讓整體訊息內容更加豐富。圖1呈現了精美的資訊圖象,輔以文字說明解釋其中符號所代表的意義,可以使整體訊息更加豐富。
鼓勵讀者更進一步的去觀察、了解圖像的內容
資訊圖表能誘導讀者進一步觀察製作者呈現的訊息,並透過觀察挖掘出其中隱含的資訊。圖1及圖2以簡單的圖像構成了豐富的內容,讀者可以藉由圖像的進一步分析,獲得不一樣的隱藏資訊。譬如在圖1中雖然並無明確說明亞洲區域的友誼關係連結狀態,但透過觀察幾個主要都市並沒有亮點的出現,可以藉此推論Facebook或許在這些地區的使用狀況極低。
用圖像來説故事,讓重點更突出
透過應用顏色、流程、面積等的差異設計,能夠更有效突顯訊息的重點。圖2作者將使用量為0的區域以紅色標示,恰巧與地理分界相符,在對照圖1所觀察到的狀況,幾乎可以推論Facebook在紅色區域應該有異常的使用狀況。
現代的資訊來源多元且廣泛,接受者會如何進行分類、篩選,將主要取決於資訊提供者如何將資訊呈現,也就是「角度」,這是左右資訊傳遞結果的關鍵要素。由資訊提供者思考讀者要什麼的被動角度,與資訊提供者要讓讀者看到什麼的主動角度,兩種不同的角度呈現方式,將產生不同的訊息傳遞結果。
【參考資料】
- How much data is consumed every minute?,http://www.zdnet.com/blog/btl/how-much-data-is-consumed-every-minute/80666
- 《NLP專業執行師國際文憑課程》教程,http://td026544.pixnet.net/blog/post/30176485-%E4%BA%BA%E7%9A%84%E8%A1%8C%E7%82%BA%E6%A8%A1%E5%BC%8F%EF%B8%B0%E8%A6%96%E8%A6%BA%E5%9E%8B%E3%80%81%E8%81%BD%E8%A6%BA%E5%9E%8B%E3%80%81%E6%84%9F%E8%A6%BA%E5%9E%8B%E5%8F%8A%E5%90%84
- 維基百科(wiki),http://zh.wikipedia.org/wiki/Infographic
- 數位時代,http://www.bnext.com.tw/article/view/cid/103/id/23670
- INSIDE製作視覺資訊圖表(infographic)的三大要素及相關工具,http://www.inside.com.tw/2011/04/29/infographic-how-to
- Facebook上市,能在亞洲走多遠?,http://blog.btrax.com/zh/2012/05/20/facebook%E4%B8%8A%E5%B8%82%EF%BC%8C%E8%83%BD%E5%9C%A8%E4%BA%9A%E6%B4%B2%E8%B5%B0%E5%A4%9A%E8%BF%9C%EF%BC%9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