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我利他的啟能者-教練式領導

瀏覽數:7273


 

  在全球經濟擴張的年代,企業的經營目標是以擴增的產能來換取經濟的收益,主要依賴的就是資本、土地、勞工。企業中的管理者扮演著承上啟下的角色,其責任是運用並管理公司的資源,標準化運作程序。組織裡的人除了必要的分工之外,往往要做的是盡可能的標準與正確,他們屬於企業資源的一種。而企業管理者之所以成為管理者,其學、經歷、年資往往是關鍵,也是管理者權力的來源。

  如果開口問問現在的各個經理人,是不是自己什麼都會?比部屬強、比部屬知道該怎麼做才是對的?是不是工作運作中所面對的所有情境與問題,管理者都已有經驗並了然於胸?是不是用自己的位階管理,就能讓部屬心服口服地工作?

  管理者扮演承上啟下的責任不變,但是面對的情境已不相同。

  筆者從台灣到中國,常聽到主管們表示,80後不好帶,90後更難教等等困擾。不是只有世代的問題,管理與部屬間主從關係的改變,就足以讓管理者難以招架。在90後出生的年輕一代,在網路化與全球化的經濟環境下成長,資訊的透通,學習情境變得很跳躍,小朋友懂的不比大人少,長輩能找得到的資訊也不比年輕一代多。當下年輕一代部屬,想法與創造力都多元化,看待職場倫理的角度也與主管不同,隨時可以fire老闆。

  其次,組織所面對的內外情境與狀況,往往管理者也不曾經歷過,甚至必須與部屬同時間面對。如果主管相信以自己的年齡輩份、學歷優勢、技術優勢或經驗優勢就可以強壓部屬,往往得到空虛與挫折感。

  曾經遇到一位年輕但做到外商公司VP的主管,她大學學歷,年紀輕,她靠著工作上瘋狂的熱情與超人的業績,一步步升到高階主管的位子。隨著任務層次越來越高,她帶的人員數也越來越多,管理上難度越來越高。部屬綠林好漢來自各地,幾個哈佛、劍橋的部屬聰明絕頂,常讓她想破頭該用怎樣的管理手腕才能應付各種難題。

  像是怎麼應付顧客層出不窮的難題,還要處理部屬中能力很強、很聰明但是配合度低的人,或者用盡辦法提醒與追蹤都總是遲到早退的人等問題。直到她自己轉型成為企業教練,她的心態變了,心境也就完全輕鬆了。

  她說到她開始坦然面對部屬每個都比我強,部屬只是需要一點點撥正就好;她也表示,黔驢技窮,只有用誠懇待人,相信部屬,相信自己,啟發部屬解決問題的態度與方法,通常問題就能夠得到非常好的解決,領導與團隊也會變得和諧,人員的創意也超乎她的想像。

  到底什麼是教練式領導?依據國際教練聯盟ICF對教練的定義是:「教練」是透過和客戶發人省思與富創造性的合作探索過程中,啟發客戶發揮出最大的個人與專業潛能!教練認為每一位客戶都是他自己生活與工作上的專家,並且相信每一位客戶都是具有創造力且豐富資源的一個完整個體。

  而「教練式領導」則是進一步把教練與客戶的關係轉換在領導上,它指的是:以「非指導」的方式幫助部屬發揮潛力,以達成最佳績效的一種領導方式。

  在職場中常有指導、命令與教導等方法,與教練式領導有極大的不同。例如:如果對同仁說:「你先尋找可能的供應商,進行分析後再確認合適的採購對象。」這叫指導,也就是Mentoring。而命令(Commanding )則是給予指令,像是:A負責什麼工作,B負責什麼工作,何時完成,標準如何。

  另外還有工作中常有的教導及訓練,尤其是OJT(On-the-Job Training )在職訓練,則是在工作場域裡有計畫或隨機地教導人員。常見的教導方式是:「這個要怎麼操作,第一步如何,第二步如何。」或者是「當看到紅燈時表示沖床正在進行,不可以打開門,要等到什麼情境再進行下一個動作…」等。以上三者皆與教練式管理不同。

  教練式領導者必須相信每個人都是完整的個體,需要被愛與肯定,並擁有解決問題的能力;每個人都要為自己的生命完全地負起責任來。而領導者必須無我、不評斷,才能夠幫助部屬成長;更需要有無私與利他的精神,才能夠成為被尊重的領導人。

  到底教練式領導與傳統領導有何差異?簡單以下表說明。


資料參考:達真教練(Authentic Coaching )

  目前如GE、Intel、可口可樂、ExxonMobile等大型企業皆長期運用內部教練制度來輔助高階管理人,在面對多樣多元的各種情境,啟動人員發揮潛能;甚至於雇用外部專業企業教練進行輔導,定期與不定期的教練公司內的高階主管。

  如果光逆著你,你看到陰影;如果光照著物體,你看到光面。企業教練就是一個念轉等於心轉的過程。管理者要轉念,轉換自己看待自己和他人的方式。領導者無我、利他,當相信人有解決問題的能力,則人只需要經由啟發與啟動,就會得到答案。

更多資訊請參考...
{{item.title}}
生產力中心提供的活動資訊
{{item.title}}
相關出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