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台灣產業結構優化 探討企業深化訓練與輔導作法

瀏覽數:5553


 

壹、國內外產業環境及產業結構優化發展概況

  從國外情勢觀察台灣自101年以來,受歐債危機衝擊及全球經濟景氣持續下滑等影響,展望102年,環球透視機構與IMF悲觀預測歐元區GDP仍呈負成長,惟近來美國經濟成長優於預期,中國大陸出口亦呈回溫,預測全球經濟成長略升至2.6%。

  然而我國行政院主計處在面對國際貿易活動明顯下滑、民間消費及投資趨於審慎,全球經濟前景雖已較去年回穩,預估我國102年經濟成長將回升至2.40%,但在歐盟國家債信疑慮仍未解除,以及美日貨幣寬鬆政策等潛在危機之下,對未來我國經濟之發展仍存有變數。

  台灣經濟研究院龔明鑫副院長提出以下的看法,自50年代起,貿易導向的出口政策即為我國重要產業政策主軸,近年來隨著全球化趨勢,資金、人才及技術在跨國間快速移動,加上國際新市場的出現,均牽動全球產業發展之動向。

  因此,國際經濟的脈動與趨勢,也同樣地牽動我國產業未來發展方向;全球貿易金融體系、產業核心競爭力,以及人口社會型態所造成的消費市場變化,對於小型開放經濟體的我國而言,在產業政策上更要強化並掌握此趨勢,方能在全球產業經貿舞台上位列領先之林。有關國際環境的變化歸納重點如下:

國際環境外部因素 詳細說明
氣候變遷能源欠缺
  1. 環保及替代能源議題持續加溫。
  2. 環境破壞將衝擊國際能源及原物料市場,致使供需不平衡之現象。
人口結構變化
  1. 2006 年正式進入老年化社會的型態。
  2. 高齡化社會對經濟發展的衝擊已不容忽視,安養設施、醫療照顧等社會需求帶給企業無限商機。
  3. 關懷社會大眾健康及安全的環保產業逐漸受到重視。
新興國家勢力增長

新興經濟體的崛起,吸納全球在製造端的委外生產活動,迅速威脅與取代原先之國家。

研發創新國際化
  1. 知識創造、擴散與加值為企業的核心,也是後進國家超越轉型,先進國家創造差異化的主要策略。
  2. 全球前瞻關鍵產品結合台灣既有創新及研發優勢,發展符合全球前瞻關鍵產品應用及服務。
生活型態趨多元智慧化

科技發展的最終目標,即為使顧客在生活中輕鬆運用資訊科技,以最佳效率建構完整的數位家庭環境。

科技匯流與整合 未來重要的產業與技術發展方向,包括3C 整合的資訊電子產業、生物技術、奈米技術應用相關產業等。

 

  我國經濟發展的優劣勢,為能跟上國際趨勢的潮流,以下先針對國內經濟發展的優勢、劣勢、威脅以及機會分析。

一、我國經濟優勢與機會

  1. 國內經濟環境佳

2013年台灣在IMD評估的59個國家中排名第11,顯示台灣國內經濟環境仍屬領先群,並具競爭優勢。

  1. 經濟自由度高

身為WTO、APEC等國際組織的成員,台灣有高度的經濟自由,遵循國際規範,對財產權有完善的保護制度。

  1. 低稅負的投資環境

台灣提供低稅負的投資環境,國民租稅負擔率不到14%。我國已與25個國家簽訂全面性租稅協定,另有13個海空運互免所得稅協定。

  1. 經濟體質健全

台灣經濟體質健全,具長期投資價值,銀行系統的流動資金較充裕,經常帳盈餘、大量外匯存底、外債與平均債務額度低。

  1. 具亞太籌資中心的優勢
  • 資本市場高度國際化

台股市值占GDP比重高,台灣證券市場交易活絡及台灣股市具吸引力,使台灣資本市場正持續邁向國際化。

  • 證券市場活絡

台灣證券交易所的交易股數達交易標的種類繁多,包含普通股到認購權證、封閉型單位信託基金及債務證券等。

  • 開放健全投資環境

除基於國家安全考量而對投資進行管制的產業外,台灣對於外商投資的產業並無任何限制,台灣政策符合已開發市場國家之標準。

  1. 資通訊科技(ICT)產業發展成熟,知識經濟競爭力強

我國在面板、半導體、資通訊產品的發展領先各國,在資訊硬體產業方面,國內代工製造的業者擁有製造能力的優勢,在製造端幾乎主導了整個產業,在通訊設備與零組件方面,國內業者垂直分工,上下游產業鏈完整。

二、我國經濟劣勢與威脅

  1. 製造業附加價值創造能力低

100年工商與服務業普查的結果顯示,製造業不論是傳統產業亦或是新興產業附加價值率,比95年普查結果的29.26%逐步下滑至24.18%。

(附加價值率=生產毛額/生產總額*100%;利潤率=利潤/各項收入*100%)

  1. 服務業出口貿易額度偏低

根據世界貿易組織(WTO)公布的全球貿易排名中,可以看出我國在近四年來服務業貿易排名一直在26名左右徘徊,貿易額與同為亞洲四小龍的國家新加坡、南韓相較之下,服務貿易額不到兩者的一半。

  1. 東亞區域整合逐漸成形,國際競爭條件惡化

我國面對國際上日益頻繁的區域經濟整合,特別是東亞地區的區域整合,讓我國在區域經濟的發展呈現較不利的狀況。

  1. 全球環保意識抬頭,國內仍採資源耗用型生產模式

國際上掀起綠色環保的潮流,越來越多企業強調「企業社會責任(CSR)」,國內製造業生產模式多數仍是資源耗用型,在發展綠色生產力上顯得不利。

  1. 人才缺乏

2012年萬寶華人力資源調查,國內受訪的企業有47%認為面臨徵才困難的狀況,而同期全球平均僅34%,我國仍是前10名。

貳、政府三業四化及中堅企業之推動重點

  根據近期經濟部公告推動產業結構優化推動計畫及相關資訊提出,政府為能有效調整台灣產業結構,特別提出「三業四化」與「中堅企業」的策略,以期讓台灣產業結構優化,藉著推廣三業四化的理念,鼓勵企業服務範圍能縱向延伸,並與橫向異業優勢鏈結,輔導弱勢產業提高產品附加價值、穩固國內產業的基礎。

  再透過選拔中小企業中有獨特技術、有潛力者,幫助他們提升其人才、技術、智慧財產以及品牌行銷能力的成長,進一步扶植成支撐我國產業結構的中堅份子,成為我國大型企業的穩定後勤,並引領中小企業成長的標竿,達成我國產業結構優化的目標。

一、推動三業四化具體行動

  為掌握發展契機,落實我國產業結構優化,台灣未來將朝製造業服務化、服務業科技化與國際化及傳產業特色化之產業策略來發展:

  1. 製造業服務化

將以產品為中心的製造轉為以服務為中心導向的思考模式,製造業者不再只是單一產品供應者,而是提供一系列滿足客戶需求的服務,透過服務來凸顯產品差異化,進而增加與客戶間的黏密度,創造更高的附加價值。

  1. 服務業科技化

將服務業導入ICT 能量,以降低交易成本提供更多的服務數量、更好的消費環境與服務品質;對消費者而言,透過ICT帶來更便利的新消費型態及創造新需求;對企業而言,應用科技能改善經營效率、降低成本、提升服務品質,朝「高值化服務業」方向來推動。

  1. 服務業國際化
  • 跨境提供服務,如電子商務、網路銀行;
  • 國外消費,如旅遊觀光;
  • 商業據點設立,如到國外設立分店或服務據點;
  • 自然人呈現,即本國人到外國去從事服務

朝「可輸出式服務業」方向來推動,提升我國服務業的國際能見度,以及促進服務貿易的出口。

  1. 傳產業特色化

是期待透過科技、美學加值,來提升傳統產業的價值,如ICT 應用、技術創新、特色產品開發及營運模式改善,並改善生產環境等軟實力,協助傳統產業在質與量上全面升級。

另外,也將鼓勵業者提升研發、智慧創新,促進業者與下游進行密切結合,如品牌與通路的掌握,使國內產業往微笑曲線兩端進行優質化的調整。

二、推動中堅企業躍升

  從國際經驗觀察,德國憑藉百年品牌企業(隱形冠軍)支撐經濟屹立不搖,業界亦普遍認為德國企業極為重視技術專精,有相當數量之前述所稱「中堅企業」支撐其經濟,政府將師法德國經驗,發展具有獨特性技術、創新、品牌等國際競爭力的「中堅企業」。

  1. 中堅企業之定義

在參考德國、韓國中堅企業定義,並考量台灣產業發展特性後,茲將中堅企業定義如下:具適當規模,屬基礎技術紮實,且在特定領域具有技術獨特性及關鍵性、具高度國際市場競爭力,並以國內為主要經營或生產基地之企業。

  1. 推動策略

台灣在農業、製造業、服務業等領域之中小企業家數有125萬家,約佔全體企業家數97%,如能在眾多特定的領域培養出技術專精、專注本業等具有國際競爭力之中堅企業,累積厚實的出口實力,則台灣的產業競爭力將更不容易受到國際景氣之影響,必能紮根台灣經濟、創造更多穩定且優質之就業。

參、台灣產業結構優化企業深化訓練與輔導作法探討

  基於以上,政府政策上已經投入相關輔導措施,如政策研究、諮詢診斷及廣宣推廣等,以筆者過去協助企業提升經營績效、改善營運流程及轉型升級等相關訓練與輔導經驗來看,企業反應需求中,期望提供一套標竿學習模式參考。

  根據全球知名企業貝恩(BAIN)公司調查,2011年前三名之企業應用最多之經營管理技術分別為:標竿學習、願景經營與策略規劃,如此,在台灣政府推動產業結構優化之際,我們將主動構思並提供過去協助企業之深化訓練,與輔導標竿學習課程與服務,藉此加速落實政府相關政策。

  以下謹提出台灣推動產業結構優化訓練與輔導深化作法,作為企業落實三業四化與中堅企業政策,供讀者參考:

一、辦理深度之產業結構優化培訓課程

  1. 針對三業四化及中堅企業尋求專家,並針對國內外案例彙整成運作模式分享給學員,建立正確之推動觀念與作法。
  1. 辦理三業四化及中堅企業國內外研修活動,促進國內外成功案例的標竿學習,強化經營者與標竿企業的交流及經驗分享。
  1. 舉辦促進產業結構優化策略規劃研習營,邀約經營者密集分享與探討,找出自己企業調整產業結構優化之策略,也藉此帶動產業別之結構優化正確策略。

二、辦理深度之產業結構優化輔導服務

  1. 針對產業結構優化規劃一套評量機制,協助企業進行自我評量、顧問評量與改善建議,協助擬定企業轉型升級發展策略規劃與執行計畫。
  1. 提供一套推動產業結構優化之深入輔導模式,例如從企業產業狀況掌握,策略規劃,輔導共識,建立關鍵績效指標及個案輔導等,讓企業在台灣創新發展與國外布局中,可以有模式的導入,並有效取得具體改善成效。
  1. 協助建立內部推動產業結構優化運作機制,帶動企業內部自主營運之方針,由內部標竿學習,擴及至外部標竿學習環境,加速台灣產業結構優化與轉型升級效果。

肆、結語

  由於本文篇幅有限,無法更深入說明詳細作法與相關推動產業結構優化成功案例,本文主要呼籲企業在面對國際嚴酷經濟考驗,掌握台灣產業之優、劣勢後,知道政府之政策導向,更期協助企業找出推動各企業推動製造業服務化、服務業科技化與國際化及傳統產業特色化。

  以至成就為台灣中堅企業之訓練與輔導作法,讓企業在政府的扶植下,做對的事情,也能在如中國生產力中心的專業培訓與輔導服務下,自主驅動內部之創新與轉型動能,超越同業與競爭對手,更讓台灣產業結構優化政策推動與企業轉型升級雙重需求下,更加落實。

 

【資料引用】

  • 經濟部推動產業結構優化計畫公告
  • 投資台灣入口網
  • 證券期貨局
  • 證券交易所
  • 財政部賦稅署
  • 中央銀行網站
更多資訊請參考...
{{item.title}}
生產力中心提供的活動資訊
{{item.title}}
相關出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