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議題之節能減碳

瀏覽數:20025


 

  工業革命以來,大量生產、大量消費的確改善了人類的物質生活條件,而化石燃料的使用提供了十分便利的能源與動力,但伴隨而來的是大量生產所造成的資源消耗與環境問題,例如新聞上常報導海上油輪發生的原油外洩事件,造成海洋生態浩劫;而陸上輸油管的破裂,同時造成土壤與水源的污染,除了上述影響環境的問題外,溫室效應造成全球氣候暖化的議題更是近年來國際注重的焦點。

  20 世紀以來,人類大量使用化石燃料所產生的二氧化碳,使得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日益增加,成為地球暖化現象主要原因,如無具體的改善措施,至21世紀末全球表面溫度平均將非常可能上升攝氏 1.8-4.0 度,而北極地區溫度上升幅度更大,進而造成冰山與冰原的溶化使得海平面上升,使沿海地區有被海水淹沒的危機。全球暖化造成氣候變遷已對人類生存造成危機,如果未來沒有積極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情形有可能更加嚴重。

  有鑒於此,聯合國大會為了呼應聯合國氣候變化政府間專家委員會在「第二次世界氣象大會」的建議,於1990 年年會中通過設立「政府間氣候變化綱要公約談判委員會」,會中討論協商一項議定條款,規定工業國家需積極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量,以減緩溫室效應,保護地球,該議定書即為「京都議定書」。

  而之後的「後京都」的國際氣候談判,是為了接續「京都議定書」的第二階段。目前我國雖非氣候變化綱要公約會員國,並未負擔實質減量任務,但身為地球的一份子我國仍不斷推動各項節能減碳的措施,期待能在未來建立環境永續發展的低碳社會。

臺灣能源使用與溫室氣體之現況

  在能源供給方面,台灣地區地狹人稠,且缺乏能源資源,因此形成能源使用需求大,而自產能源不足之現象,主要的來源為進口能源,相較之下自產能源占的比例相對低並呈現逐年下降之趨勢。

  能源消費方面,依部門別區分,工業部門消費量占我國消費比例極高,其每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全國總排放量一半以上,因此提升工業部門能源使用效率,降低工業部門能源消費。

  至於運輸部門、住宅部門、服務業部門之能源消費雖相對較少,然隨著經濟成長,私人運輸工具成長快速,電氣設備日漸普及,此三部門能源消費成長亦相當快速。

  臺灣的溫室氣體排放來源,依經濟部能源局估算,2010年全國二氧化碳排放總量達約254 百萬公噸,各部門二氧化碳排放比例,以工業部門的46.1% 為最高,其次交通運輸部門為14.3%,住宅部門佔13.9%,商業部門則為14.2%,農業1.1%(經濟部能源局,2010)。

  從上述數據看來,工業生產部門佔了總排放量最高,換言之,台灣若要積極因應全球溫室氣體減量與管制,勢必要將產業政策、能源政策與環境政策同時將納入考量。

節能方式

  由於溫室氣體的排放與能源的消費、產業的生產活動、以及生活形態(住宅、商業、及運輸等)息息相關,因此節能是目前各國能源政策中相當重要的一環,亦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的重要策略之一。

  為因應減量趨勢,節能技術的研發勢必以傳統耗能部分的改進,並以跨領域之研發規劃無論是傳統技術於節約能源的新利用,或是創意節能科技之新發展,都將應用於實際的產業與日常生活各方面,達到全面性的節能效果。

  節約能源科技根據應用的領域可區分為:住商節能、運輸節能,以下分別說明之:

  • 住商節能

住商部門的能源消耗主要來自室內照明以及空調系統,針對此兩項目標進行能源使用效率提升、性能改善建築節能的關鍵。目前在商業辦公大樓中,照明器具以日光燈為主,但在住宅部分仍是採用低能源效率的傳統白熾燈泡。

目前國際趨勢提倡使用省電燈泡取代白熾燈泡,省電燈泡的效率為白熾燈泡的五倍,其使用壽命亦可達五倍以上,不但是更經濟的選擇,同時也降低能源消耗、對於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有顯著貢獻,近年來各國皆主動推廣,增加省電燈泡在住商部門的使用率。

另外,在建築中採用具有節能功效的建材與設計,像是採光優良的窗戶可以減低室內照明用電,隔熱效果佳的牆壁建材可以在夏天防止日曬、冬天保持室內溫度防止熱散失,可減少空調用電,將有助於進一步達到省電功效,減少二氧化碳排放,此建築又稱綠建築,以台達電在南科的廠房為例,就是以這樣的概念來建造。

  • 運輸節能

根據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能源使用分配比例來看,超過25% 是使用在交通運輸工具方面,其中,60% 則是用於車輛行駛,因此,世界各國無不加緊發展智慧型車輛,以提供更有效率的服務,這幾年汽車產業的發展方向,著手在新燃料開發及能源技術等研發技術上。

運輸節能部分還包括推動智慧型運輸系統,改善運輸系統運作效能,及發展低污染省能運具或LED 路燈、號誌燈等,需加快技術研發及生產腳步,配合運具能源效率提升之相關措施,提升運輸系統效能、改善運輸工具能源使用效率、改變都市與生活結構等,相信必能擴大節能效益。

  如上所述,提到對各部門推動全面節約能源及提升能源效率方案,希望經由節能技術及高效率產品之應用推廣,來達成降低能源使用量。當我國逐漸邁入已開發國家行列中,經濟結構也將隨產業升級而有所改變,在此過程中,如何把整合性的節能觀念與科技導入住商、運輸、工業等各部門的產業發展,將是決定我國節能減碳的成敗關鍵

  因此針對能源消耗量多而二氧化碳排放量大的部份,如工業中的鋼鐵、石化、水泥業,住商中照明、空調的使用、交通的運輸載具等,需要加強對新的省能技術與高效率設備採用及應用能源管理結合,以提升產品與產業的能源效率,進而擴及產品的使用者,達到全面節能的成效。

  節約能源與溫室氣體減量基本上是一體兩面,節能效果愈大,相對的溫室氣體減量的效益也更高,畢竟「省一度電比發一度電要容易得多」。

發展綠色能源產業

  在全球氣候變遷與新能源發展潮流中,藉由節能減碳政策推動契機,善用我國產業能力及科技水準,開創台灣產業發展的新領域,建立世界級的能源產業,並藉以能源產業界的力量,促成節能減碳,引領台灣能源供需體系的低碳化及高值化。

  綠色能源產業推動原則包含下列四項:一、「技術研究」、「產業發展」及「能源貢獻」同時並進。二、依照台灣產業比較利益與優勢,順應市場發展趨勢。三、以產業需求為政策導向,並協助產業克服問題。四、與能源政策目標相結合。現階段政府為發展綠色能源產業,創造新能源產業,以太陽光電與LED 照明光電產業為發展主軸,並輔以風力發電等新興能源產業發展。

我國永續能源政策目標

  綜觀近年來的國際能源發展,在全球暖化、氣候變遷、化石能源價格不斷飆升與能源安全顧慮等困難環境中,以開發再生能源、提升能源使用效率、發展減碳科技及能源新利用技術為策略,希望解決能源所引發的問題,達到能源、環境與經濟三者永續發展的目的。

  因此,能源永續發展必須兼顧能源面(如能源多元化及能源穩定供給)、經濟面(經濟活動水準、能源安全與效率及能源價格)與環境層面(如全球變遷與環境污染)等均衡發展,以收最大成效。

  台灣地區自然資源不足,環境承載有限,永續能源政策應由能源供應面的「淨源」與能源需求面的「節流」做起。在能源供給方面,除了致力於推動能源結構改造,積極發展無碳及再生能源之外,在此綱領中亦特別聲明將以「核能」作為無碳能源的選項,同時加速電廠的汰舊換新以提升能源效率之提升。

  並且將引進淨煤計數及發展碳捕捉與封存技術,以降低發電系統的碳排放;以及使能源價格合理化,規劃短期能源價格能夠反映內部成本,中長期則以漸進方式合理反映外部成本。

  有關能源需求方面,其推動策略係由各部門著手進行節能減碳之工作;產業部門乃利用調整產業結構使產業朝向高附加價值及低耗能方向調整、進行碳排放權核配、鼓勵企業清潔生產以及扶植綠色能源產業以達到節能減碳效果。

  運輸部門則主要從建構便捷的大眾運輸系統以及提升私人運具之新車耗能水準著手;住商部門主要以推動綠建築及提升照明等電器設備之能源效率等策略。

  而政府部門與社會大眾的部分,乃以2015年累計節約7%之目標來推動政府機關及學校減少用電用油,並且進行碳管理、推動全民節能減碳運動及無碳消費習慣。為因應節能減碳措施,政府各部會推出各項相關政策,以鼓勵國人響應配合這保護地球政策,例如環保署與便利商店業者協商,未來均不主動提供免洗筷,共同為垃圾減量及節能減碳貢獻心力;提倡自行車運動、無紙化、植樹造林活動。

  透過確保持續「穩定」的能源供應、開發對環境友善的「潔淨」能源,與有限資源作有「效率」的使用,以創造跨世代能源、環保與經濟三贏願景。

 

【參考資料】

  • 經濟部能源局。
  • 中華民國行政院新聞局。
  • 黃鎮江(2010),我國推動節能減碳之策略規劃。
  • 林唐裕(2009),溫室氣體減量與節能減碳政策探討,「電工通訊」第一季。
更多資訊請參考...
{{item.title}}
生產力中心提供的活動資訊
{{item.title}}
相關出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