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3D列印之發展商機-獲利設計應用

瀏覽數:6141


一、 3D列印風潮:

  根據今(2014)年Wohlers Associates的預測,3D列印產品與服務在全球的銷售額有望在四年內達到60億美元,到了2021年更有機會攀升至108億美元,多麼可觀的市場!也無怪乎企業爭先恐後地投入3D列印領域的研究。

  3D列印屬於快速成形技術的一種,是一種利用數位模型檔案,運用一些特殊的材料,透過逐層堆疊的方式來形成物體的方法。過去常應用在工業製造模型的用途上,隨著印表機技術的演進,近年來逐漸能用於一些產品的直接製造,這說明了「3D列印」這項技術逐漸普及。因能直接堆疊出樣品、甚至是成品,這種有別於傳統的製造方式能帶來可觀的成本降低,就工業用途而言,已是一大利多,再加上列印設備技術日趨純熟,「社會化、家庭化」這件事變得指日可待,意味著即將由工業化應用邁入商業化應用!

  幾乎所有的研究,都專注於能早日將「社會化、家庭化」的理念落實,似乎只要能率先在登高一呼,就能搶佔市場與商機,但站在「獲利設計」的觀點來看,需要關注的不僅是這個理念的發生,更重要的是商業化應用之後,要如何「持續性」與顧客互動,才具有長久而穩定的獲利基礎,賺取智慧財,避免一口氣就落入紅海,在市場上爭得頭破血流。

二、獲利設計說明:

  日本能率協會(JMAC) 在2007所提出的獲利設計模式,是以「最終顧客」為導向,發展平台模式為最終目標,透過經營策略逐步釐清,找出斬新的營運模式,強調「持續性」的穩定獲利。透過產業鏈分析、競爭分析、獲利步驟建構、三大要素分析(吸引、鎖定、收費)等步驟,構思出新的營運模式,產生持續地產出利潤,顧客價值導向的連鎖構造。

  其中,最容易應用的,就是三大要素(吸引、鎖定、收費)與獲利步驟,簡單來說就是必須吸引消費者注意,引發購買欲望,接著必須想辦法鎖住消費者,不讓消費者流動,最後再來考慮可能提供的服務,來斟酌收費的方式,但必須以長期付費的觀點出發。

  舉一個最淺顯易懂的案例,那就是蘋果推出的i系列相關產品,都是透過時尚的設計,強調品味,用不是非常昂貴的價錢吸引消費者的購買,之後就推出了相關的獨特平台,提供相當便捷的服務,並且讓i系列產品通用,卻不相容於市面上其他產品,最後靠著相關應用程式或下載的服務持續向客戶收費。

三、應用獲利設計分析:

  直接透過獲利步驟來說明,上圖為簡單的3D列印獲利步驟展開,顧客對於3D列印的期待,不外乎就是成品的產出。而要滿足這樣的期待,開始構思3D列印提供服務的「流程」,就從購買3D印表機開始,而要進行列印還必須要有圖檔以及補充原料,顧客才能完整的使用此服務。而這些步驟能獲利的關鍵點,就是提供印表機、圖檔、以及原料。正如同普通印表機的獲利模式,是賣墨水為主要,3D列印則可以考慮提供圖檔或者是原料當作長期獲利的來源。

  其中,筆者建議要認真思考的是圖檔這部分,因為圖檔會是列印流程上的核心關鍵要素!第一,圖檔相當費時而且複雜,消費者的耐心通常不多,列印本身就要花一些時間了,若要消費者在想要使用的當下,還要先開AUTOCAD等軟體開始繪製,套句台灣話說的,「火都花了!」;其次,並不是每位消費者都會操作這類3D繪圖軟體,進入門檻太高,也因此方便、多樣的圖檔提供會比較容易貼近消費者的需求,類似LINE貼圖的收費運作模式,會是一種能成為長期獲利的營運方式。

  另一個可以探討的是印表機提供這環,獲利營運模式可參考「租賃」的方式,考量到上述圖檔的關鍵因素,與製圖商合作或者自行開發,提供雲端選圖,免去使用者自製的麻煩,即可採用計次收費,而列印原料是否需要另行提供與收費,則可以由企業再行評估供應鏈狀況再決定。

四、小結:

  3D列印話題性十足,「很多東西都能DIY」的訴求能引發一般消費者的好奇心,就獲利設計的三大要素之一的「吸引」而言,已經滿足;但要如何提升消費者的依賴感,想辦法「鎖定」顧客,進而持續進行「收費」,形成穩定而長久的關係,則須case by case,依照企業身處的產業鏈實際狀況,再來決定獲利的策略。在努力研發技術之餘,不妨藉由獲利設計的方法,構思未來服務與產品的商機與佈局吧!

更多資訊請參考...
{{item.title}}
生產力中心提供的活動資訊
{{item.title}}
相關出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