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兩岸自由貿易區合作論壇看區域經濟發展之創新趨勢

瀏覽數:3967


  面對全球區域經濟之整合趨勢,台灣在參與國際經濟貿易自由化之路上,持續深化自由經濟示範區之推動與經營。這同時,中國大陸也積極改革上海自貿試驗區,以期示範區之先行經驗,能作為擴大至全中國之典範。筆者在參與了第一屆兩岸自由貿易區合作論壇之後,彙整出下列重點,並在文末提出「區對區」合作之提醒與展望,做為關心兩岸區域經濟發展者,掌握區域經濟發展創新趨勢之參考。

一、台灣經濟轉骨之關鍵-自由經濟示範區

  從歷史上來看,台灣之經濟改革之路可分為四個階段:從1960到1970年的第一波加工出口區,1980到1990年的第二波美國特別301條款,2002年之後的第三波加入WTO,來到2012年之後的第四波經濟示範區與TPP、RCEP的簽訂階段。在第四波的經濟示範區發展當中,又可分為兩階段:第一階段,已於2013年8月啟動,意指現行的六海一空自由貿易港區,以及屏東農業生物科技園區共8處先行推動。第二階段則受限於行政與立法機關之複雜關係,定義為特別條例通過後,稱之為第二階段。目前台灣自由經濟示範區之創新重點活動包括:「智慧物流」、「國際健康」、「農業加值」、「金融服務」與「教育創新」:

(一) 自由經濟示範區之五大創新重點

 1. 智慧物流:目前持續鬆綁外商申請案,102年六海一空自貿港區進出口貨物量及貿易值分別較101年成長38%及33%,已超過示範區智慧物流成長率達30%之績效指標。

 2. 國際健康產業園區:結合健檢、醫美、生技、製造、養生、復健之綜合園區,主動邀請國外客戶到台灣體驗。已於102年12月28日在臺北、桃園、臺中及高雄4個國際機場正式成立「國際醫療服務中心」,截至102年底,已服務1,127人次旅客。此外,102年1至10月,計有19.1萬外籍人次來臺接受醫療服務,國際醫療關聯產值達新臺幣113.86億元。

 3. 農業加值:德商羅曼與屏東試驗所簽訂合約,成為亞洲唯一德商羅曼的動物疫苗試驗廠;此外,台灣觀賞魚管制魚種在示範區中,將原僅400多種開放到2萬多種,預計將可帶來一年20多億的產值,可謂小魚立大功。

 4. 金融服務:金融服務開放由於無涉及法令,只需行政命令,因此開放速度快於其它產業,已於今年5月與瑞銀、花旗簽約。銀行國際金融業務分行(OBU)及證券商國際證券業務分公司(DBU)也將開發多項業務及商品,預估未來5年可引進新臺幣3,000億元資金,銀行營業收入約可增加新臺幣300億元。

 5. 教育創新:仍有待示範區特別條例通過,目前以屏科大先行,開設國際學程如觀賞魚國際學程、動物疫苗國際學程等。

二、中國大陸經濟改革開放之先驅-上海自貿試驗區

  上海自貿試驗區是於2013年7月初,由中國國務院在通過「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後,決定在上海外高橋保稅區等4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內,所建設的自由貿易實驗區。從去年(2013年)經營至今,創造總收入人民幣1.42兆元(約新台幣7兆元)。其中,以物流服務收入人民幣1,000億元(約新台幣4,900億元),所達年增率17.6%為最高。目前上海自貿區有近2萬家中外企業、300多家企業的營運總部,共28萬名企業員工。 上海自貿試驗區之推動理念,以體制性的建設創新為主軸,秉持著先行先試的原則,目標在打造「可推廣、可複製」的示範區而非經濟特區,期從小區試驗成功後,再進一步推廣到全中國各地。以下,從上海自貿試驗區之六大創新構面與七大開放戰略,來觀看其經濟改革之創新趨勢:

(二) 上海自貿試驗區之六大創新構面

 1. 制度創新:建構企業、政府、第三方互便合作的模式,制定多項便商措施,如:以往企業入住必須先證後照(先取得專業證照才能入園),如今修改成先照後證,降低入園區門檻;包括將原以官方檢驗為主的業務,開放可由第三方檢驗,便利企業營運;另外,更將自貿區WMS(倉庫管理系統Warehouse Management System)和海關作業系統,相互連結,透過「貨物狀態分類監控系統」,讓企業能夠快速進出海關、作業不用重來。

 2. 金融服務創新:透過「1+4」的創新結構,來便利企業。1為自由貿易帳戶體系,4為投融資匯兌便利、人民幣跨境使用的便利化、利率市場化、和外匯管理改革。

 3. 航運服務創新:以「中轉集拼」的模式,在海關「先入區、後報關」的政策基礎上,來簡化出入境備案申報項目,運作對象包含:國際拼箱貨物、國際整箱貨物、國內中轉貨物、集裝箱貨物,和本地貨物,用以簡化國際、國內貨物在入境與離境的作業要求及監管流程。

 4. 市場管理創新:設定年度報告提交+公示+異常控管的機制,替投資大眾監控企業營運透明化,若企業連3年未提交報告,就標示企業營運異常,公告投資大眾。

 5. 法律服務創新:截至目前已調整實施3部法律、15部行政法規、3部國務院文件,政府共14部門出台相應支持政策。上海自貿試驗區條例更於2014年8月1日正式實施。朱民強調,自貿區是在現有法律、自制法跟試驗法三管齊下運作,試驗法的實施,更將做為未來可複製到全國各地之試驗,而非只能在上海自貿區運作的特別條例。

(三) 上海自貿試驗區之七大開放升級戰略

 1. 從加工物流自由化,走向貿易投資便利化:中國大陸一直以來處於加工貿易順差,但巨額順差可能反映人民幣被低估,且在升級轉型壓力下,要從加工物流走向多元化貿易便利,因此主打貨物先入區,再報關策略,讓國際貨物進入自貿區能享有國際自由透明化之經貿條件。

 2. 從偏重製造業引資,走向拓展服務業開放:中國大陸的製造業出口是世界第一,但服務業嚴重逆差。服務業在開放過程中,需要伴隨著金融業的開放,而金融開放的風險防範是關鍵問題。於自貿區所試行之金融服務是小區複製到全國的前哨,然而自貿區的試驗半徑過小(佔全國0.03%面積),未來的適用性仍待觀察。

 3. 從消除內生性障礙,走向適應全球化規則:中國大陸在過往WTO受阻、亞太區TPP簽署趨勢與美歐反壟斷法抵制的環境中,必須消除內生性障礙,重新適應全球化規則,此也為自貿區存在目的。

 4. 從政策激勵性傳統,走向體制建設性創新:中國大陸企業家與政治人物很熟悉傳統的政策激勵,但卻帶來許多不合理與扭曲。大陸國內質疑自貿區是政策洼地,認為自貿區從政府拿到特殊政策,為此,張幼文特別澄清自貿區的政策開放且透明,他特別指出自貿區的制度創新核心關鍵,在於中國政府的改革決心,能否能將監管制度更加優化,建立一口受理(同one-stop service概念)、綜合審批、提高市場監管效率,是最大挑戰。

 5. 從出口規模性發展,走向貿易功能性建設:中國大陸希望在國際分工地位,能夠從低端往高端去走;希望人民幣能走向國際化,讓金融創新是能夠支持實體經濟,而不是發展虛擬經濟。嚴格來說,自貿區的金融只能稱得上是改革(允許離岸中心,但不允許衍生性金融商品),不同於台灣的經濟示範區真正是走金融創新,與國際金融單位共同運作衍生性金融商品。

 6. 從單向開放性結構,走向雙向投資性格局:中國大陸要透過自貿區來發展對外投資,打造雙向投資格局,但體制上的障礙在於各地方政府只顧自己的GDP和就業率,不一定能夠在地方做到真正開放。

 7. 從競爭性開放機制,走向統一化開放體制:中國大陸的地方政府,多處於競爭狀態,彼此競爭的結果導致部分整體利益的損失或扭曲。期望透過自貿區的先行先試、複製推廣,讓全國能透過這個區域的發展,看到未來全國的發展。自貿區要成為苗圃而不是盆景。

三、「區對區」合作之提醒與展望

  在兩岸經濟示範區之各自發展上,不難看出彼此間所存在的規模差距,儘管如此,台灣卻擁有從人文到科技上的充沛創新能量,若能夠運用大陸龐大的內需市場,做為兩岸創新經濟、創新研發與經濟合作的練兵場,在現有ECFA的開放基礎上,協商上海自貿區和台灣示範區之間的「區對區」合作,將有機會建立出,可共創雙贏的合作型自由貿易區模式。

  然而,筆者認為在區域經濟合作的理想下,台灣仍需步步為營,以近期兩岸科技產業大廠頻傳洩密事件,不難看出兩岸產業間的競合關係,已經慢慢走向白熱化競爭。以深圳為例,以往給人山寨大鎮的刻板印象,卻在複製經驗與資金的快速累積之中,慢慢探索出自己的創新之路,現今的深圳,已經不再是科技山寨大鎮,而是中國創新事業的孵化基地,從中國下一代的教育培養,到各種科技育成新事業發展,這個城市已經散發出完全不同以往的氣息。

  在談「區對區」的合作,除了要協商建立配套管理機制,來充分體現產業之互補性之外,人才及資源的共享也不容忽視。以台灣具競爭優勢之生技與農業來看,若能夠完成「區對區」的合作,包括檢驗檢疫的快速通關、生技醫材的快速通關、將水族活體檢疫由現行30天下降/亦或允許活體檢疫之場所能設置在台灣,以降低活體疫苗之高死亡率等等各項期望合作的方向,一旦能完成協商合作,將為台灣經濟帶來極大發展。

  針對「區對區」的合作,建議兩岸能共同成立專案研究小組,研討兩區都具體可行的發展藍圖,將競爭轉換為截長補短的合作,尋找彼此願意共創、共享的共識基礎,共同放眼在區域經濟整合後的成效,才能走向攜手開發全球市場、共賺全球財的雙贏結果。

更多資訊請參考...
{{item.title}}
生產力中心提供的活動資訊
{{item.title}}
相關出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