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住民族創業與產業經營問題淺析

- 撰文者:
- 2015/09/10 瀏覽數:6471
原住民族的產業發展一直是政府施政的重點之一,自1996年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成立以來,在執行原住民就業相關政策與措拖上,推動了相當多元的參與管道和機制,如「促進原住民就業方案」、「原住民合作社」、「原住民族基礎建設方案」、「原JOB-原住民人力資源網」,以協助原住民就業發展、結合相關技能的原住民共同承攬業務,並鼓勵原住民自行創業,達到促進就業與推廣原住民特色產業的目的。
臺灣島內族群多元組成,是發展特色文化產業的重要基礎。原住民族的人文風情、藝術與文化,更是臺灣獨有的特殊文化,也是未來亟待發展的「文化商品」。
隨著原住民族人的教育程度提升,許多自營工作者與藝術工作者開始善用曾經的工作經驗與社會人脈創業,投入製造業或批發買賣業、餐飲住宿業,開辦中小企業或微型企業,以及運用部落既有的自然與文化資源,結合本身創意,發展個人或家庭事業。
例如:屏東三地門的「蜻蜓雅築珠藝工作室」,保留復興排灣族琉璃珠文化,也創造了部落就業與地方經濟發展;台東長濱的真柄部落,從民宿事業,帶動部落觀光產業,為部落青年建造一條永續歸鄉之路。宜蘭大同「不老部落」,透過回歸自然原始的一份真摯,讓遊人感受泰雅的人文生活,也創造部落經濟。
原住民文化是台灣根生之本土文化,亦是南島文化發源地,極具文化特殊性。但由於原住民族長期囿於教育程度、專業技術能力、生活習性與觀念等差異,在臺灣整體經濟社會之就業競爭普遍居於劣勢,即便是自行創業,所從事的主要係美容美髮、工藝品銷售、餐飲服務等微型企業,創業基礎不夠厚實,較難忍受初創期的資金周轉的虧損。
依據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的統計資料顯示,原住民合作社已達298社,但停業、失聯之原住民合作社超過登記總社數之一半以上,探究其因,主要係因原住民合作社在社務、業務及財務之經營上,仍有許多不足之處,又因習於單打獨鬥,不善共享企業彼此合作的資源,故經營成效有待提升。
其實原住民企業經營可能透過經營管理的改變,提升整體的競爭能力,以接受更大的挑戰,而如何對創業前期、營運期及擴張期的原住民企業提出更多元的協助,在此先針對多數原住民企業所面臨的共同問題,分別提出說明與對策:
- 課題一:獨立經營,需求協助
對策:
- 透過0800經營諮詢輔導專線服務,提供企業政府貸款、營運問題等諮詢協助,及原住民企業尋求資源整合之服務。
- 派遣專業輔導顧問,提供經營成本的控制建議、人力資源的教育訓練與培訓,使業者能提供專業的顧客服務,改善現行的營運方式。
- 協助企業善用政府相關資源,辦理相關廣宣活動周知獎勵扶助計畫,整合資源協助原住民企業申請各項補助、獎項選拔,在相關單位的輔導協助下,配合政策共同成長。
- 課題二: 具有專業,管理不佳
對策:
- 擴充創業知識庫,整合各方資訊,提供原住民企業家詳盡資訊。
- 規劃職能教育訓練課程,鼓勵業者參與,吸收實用的經管知識與激發成長熱情。
- 課題三:經營體質,規模較小
對策:
- 針對相關硬體環境及軟體服務進行改善,提升原住民企業的經營環境。
- 派遣專業輔導顧問,到企業現場進行深度訪視,協助企業找尋長期發展方向、中期成長策略之業務目標,並提供計劃資源協助,啟動改善方案。
- 以異業結盟的方式,與互補業種形成策略聯盟,強化營運體質與經營模式。
- 課題四:資源缺乏,行銷侷限
對策:
- 在經營面則強調建立品牌意識與行銷概念、學會故事行銷與整體包裝,運用網路與參展拓展商機,搭配議題行銷,提升原住民企業曝光率。
- 透過相關的教育訓練和專業輔導來提升店家整體的行銷服務品質,並協助企業通過如GSP、微笑標章的相關認證,以滿足消費者需求。
除了透過經管資源協助原住民企業提升經營體質之外,共重要的在在聚焦發展整合通路平台。綜觀近十幾年來的原住民產業發展,在政府資源全面擴散協助下,透過各縣市政府、原鄉部落以及所有積極創造夢想的原住民企業業者的努力,可謂遍地撒種,四處開花。
遺憾的是尚未能見到幾家茁壯成長的大樹,或著精緻細膩的文化象徵業者;推動16族藝術文化展現多樣性的同時,卻未能更具象的凝聚出台灣南島文化的象徵意涵,將福爾摩沙的美麗動人之處,推向國際觀光文創市場。
整體原住民產業成長關鍵或許在形塑臺灣的民族藝術文化代表意象,借鑒毛利人之於紐西蘭或印地安人之於美國,建議由原民會與觀光局合作,整合國內原住民藝術文創與地方觀光資源,打造國際觀光行銷平台,一方面運用獨特的原住民文化行銷臺灣,另一方面則帶動原住民業者凝聚成長的動力與方向,從島內的紅海邁向國際的藍海。
原民會企業創新創業輔導計畫網站
運用「企業創新轉型升級」、「量身診斷市場銜接」及「人才交易共創共好」等優化措施,辦理「創業先導計畫」、「百萬創業計畫」、「輔導創新研發」、「企業診斷服務」、「原住民族企業領袖班」等多元計畫,持續培育原住民族產業所需人才,進而創新創業,並輔以數位轉型提高經營效率,逐步推展原住民族亮點產業,進而推升原住民族產業發展動能。
猜你喜歡

國家發展政策致力推動成立「臺灣原住民創業育成中心」,以鼓勵原住民研發新產品,使原住民產品精緻化,並提升原住民企業在國內外競爭的優勢。臺灣原住民族創業育成中心計畫目標主要在於整合產官學研及育成中心之能量,以漸進方式來推動原住民族企業輔導研發機制,提供原住民族在地化及專業化創業創新服務,形塑優質產業群聚,協助升級轉型,促進商機媒合,並創造多元就業機會與永續發展,提昇原住民族產業整體競爭力。

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為促進各原鄉的產業經濟的提升,解決原住民長期失業率居高不下的情況,即推動創業育成政策,除了積極鼓勵原住民創業外,也期待協助營利法人及合作社健全企業經管能力。

文創商品蓬勃發展,「原民文創」在這股潮流之中展現獨特個性,消費者已不再單純的喜愛原住民傳統樂舞、服飾、織布、圖騰,他們更喜愛原住民的圖騰、織布再加上一些變化,變化成為日常生活中可以與朋友「展現」又「實用」的「創意生活小物」。

原民企業多面臨資源不足的環境,資源缺乏成為企業發展的無形制約。但是,原民傳統文化正如尚未被挖掘的瑰寶,如何透過系統性的思維重新運用手邊資源產生新價值,走出一條有別於主流市場的道路,是值得期待的挑戰。
{{c.title}}
上課時間 {{c.startDate}} ~ {{c.end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