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世界地球村的概念深植於人心與網路平台的發展打破了傳統的地域限制,使得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更為緊密,在生活上的消費習性也因此悄悄地改變,加上由於國人近年來感受到對於經濟物價、居住正義、勞退薪資、兩岸協議與工資不對等種種內外在因素壓迫下,追求著生活中微小但確切的幸福的生活也瞬間成為人們追求的方向,也是現今社會上俗稱的「小確幸」。然而在此風潮的席捲下,人們對於無界限的「共享經濟」(sharing economy)重視程度就越來越在意。
共享經濟的概念主要來自於社會資源有限與減少日常開銷的情況下,以使用權取代所有權來建立以「物」共享或協同消費(Collaborative Consumption)的方式,透過有償或無償的方式將可用的資源有效分享運用,進而滿足彼此的需求與創造共享價值。
以台北市為例,2012年11月底正式啟用的YouBike微笑單車(U-bike)而言,除了可提供使人民使用便利以外,民眾可用「租賃」方式代步取代開車所產生的廢氣排放,響應環保節能。而近年來YouBike也漸漸發展成為民眾用來作為假日運動健身另一項的選擇,這種模式就是以共享的方式節約開銷,也達到物盡其用的目的。提到開銷降低,另一種協同消費的模式其實也在我們生活中蔓延開來,如新北市政府2008年8月架設開台的綠色共乘網,結合各縣市政府、內政部、警政系統,透過號召相近地點的民眾共同搭乘車輛,共同分擔費用,既可節省開支又能環保節能碳,一舉數得,自然而然也成為人民透過共享經濟下的新選擇。
而在共享經濟下的最佳商業模式案例就是在網路社群上以住宿著名的海外Airbnb企業,公司主要透過網站中介業務將世界各地屋主閒置的空屋進行出租服務,由於價格相較於飯店及旅館而言低廉,使得這種經營模式發展迅速也備受青睞,目前用戶已遍布192個國家,34,000個城市。其實,自家閒置空間出租的旋風已席捲台灣旅遊度假地區,但礙於台灣法規所規範民宿在營業前必須先取得其登記證後使得營業,否則可能遭相關罰鍰,並禁止營業之限制,使得此模式,目前僅此適用合法的業者。
簡單來看,就上述海外企業透過共享經濟的概念所開創商機的作法,值得我們借鏡,試想假使我們若能在日常生活當中,檢視自身周遭環境的用品或空間是否有高價值、高流通率與低使用率的特性,如少用的名牌包、高倍數望遠鏡、飾品、衣物、停車位、重型機車、汽車、高級音響、會議場所等,若可經由網絡平台建立其交易的中介、媒合與訂定租賃規範後,充分發展使用權的概念,就能透過交換、租借等方式來滿足短期需求。例如,假若夫妻兩人規劃安排出國旅遊,如果為了幾天假期而去購買了行李箱,使用率也僅限於出國旅遊使用,日後則閒置堆放於家中,購置成本既高且浪費空間,但若能透過網路社群或結合手機APP(Application , 應用程式)交易租借自己喜愛的行李箱,除可省下開銷與節省空間外,也能避免因自行購買使用後行李箱該如何處理的惱人問題;又如平日上班時自家的車位閒置,若經由此模式複製,可提供附近上班的民眾共同分享,使用者並適當有償補貼所有人的停車管理費,那麼在小確幸時代來臨的同時,彼此在生活中就能真正擁有微小而確切的幸福,也創造使用者、所有者與中介者三贏的局面。
共享經濟在社會自然的發展下已儼然成形,但在商業模式下,以「租」代「買」的基礎前提條件下,牽涉到的就是人與人之間所謂的「信任」,信任是源自於彼此間的溝通,因暸解彼此所產生的共同認知,進而達到相互認同,可是在時代進步當中,生活上從鄉村化演變到都市化的社會,我們可以體驗到從小時候鄰居相互寒暄問暖、互相幫忙,已隨著都市化轉變漸漸變成冷漠、猜忌、甚至自掃門前雪的窘境,曾幾何時鄰居們每天開門見面連基本的溝通似乎也免了;而在職場上,人員相互的競爭、爭功諉過也已抹滅了人們之間的信任,碩果僅存下來的只剩最後一道在沒有利益衝突狀況時的微薄信任。所以若在缺乏信任關係的基礎之下,共享經濟將無法順利推展,因此建立中介角色來保障雙方權益便是共享經濟的商業模式相當重要的一環。
在網路中介平台在發展的過程中,必須扮演著制度規範與問題溝通協調的重要角色,就如同網路購物一般,從訂貨、出貨、交貨、換貨、退貨、付款與退款等相關機制需完整的建立,並連結顧客服務與社群討論的管道,才能順利消弭不確定性與重啟人們彼此間的信任,進而產生互助共利。如此,在共享經濟的環境條件下,也才能增添人們生活之間的小確幸,並因應時代變化,開創市場新商機。
參考資料:
1. YouBike台北市公共自行車網:http://www.youbike.com.tw
2. 綠色共乘網:http://carpool.ntpc.gov.tw
3. Airbnb網站:https://www.airbnb.com.tw
4.中華民國交通部觀光局網:http://taiwan.net.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