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犯錯》卓越錯誤打造破壞式創新

瀏覽數:6379
關鍵字:


  作家保羅.J.H.舒馬克所寫的《聰明犯錯》一書,是我閒餘時的小品。書名很矛盾,犯錯怎麼會是聰明呢?我們在社會中被教導要努力防範、避免造成錯誤的發生,回想從小到大,不管在生活上、在學校,只要犯錯就會受到處罰,然後被指責為什麼犯錯了,因此,我們大多數的人害怕犯錯,只願意在規範裡做事。

錯誤的慘痛代價
  這讓我回想起自己在前一家公司的狀況。我的前一家公司是屬於半導體產業,主要的客戶是日本某大遊戲機公司,其最著名的是5、6年級生相當熟悉的紅白機,由於產品別複雜,該客戶的產品,同一個Product group就有上百個不同的料號,差別在於IC quality、burn-in溫度、測試程試、特殊的route等,所以每個PC工程師手上都會有一本武功秘笈,在開單投料、出貨時用以提醒自己,不要投錯料、出錯貨,否則除了客戶要求鉅細靡遺的8D造成Q單位的壓力外,該PC工程師就會被記上MO(Mistake operation),這筆MO關係到個人考績,還攸關公司營收。
  記得剛進該公司,我時不時被老鳥工程師提醒,千萬要小心不要MO。這是因為某同事過去的MO事蹟,讓公司損失了上百萬營收,這事蹟如影隨行地跟著他3年,在他往後職涯日子,卻也是時不時的、或是在某些產銷會議上會被老闆、同事提出來再做一次教訓。因此,PC在投料排程、出貨作業上都是處以戰戰兢兢的態度。

5126次錯誤改寫遊戲規則
  《聰明犯錯》一書顛覆以往大家對錯誤的認定,透過許多案例故事來分析說明,犯錯也可以創造利潤、開發新契機、找到突破性的發現、增加新視野、做出好的決策……。例如,披頭四當初被發掘的故事、弗萊明盤尼西林的發現、愛迪生燈泡的發明、勞侖次的蝴蝶效應、詹姆士.戴森爵士的Dyson吸塵器等。前提是,怎麼犯錯,哪些錯誤是可以被鼓勵、哪些則是應該要避免。
  要聰明犯錯,就要先重新思考何謂「錯誤」。「一個決定、行動,或是由當時能夠得知的訊息中,做出較不理想的判斷」是作者重新對錯誤做出的定義,強調的是錯誤的收穫而不是錯誤的結果,認為將錯誤視為「探索之門」,檢視錯誤,找到突破性的發現與關鍵。書中案例之一,詹姆士‧戴森爵士想要顛覆傳統,發明不使用集塵袋的吸塵器,歷經15年的失敗,開發了5千多個吸塵器原型,他說:「雖然我失敗了5,126次,但是我每次都有收獲」,又說了:「我們都被教導要用正確的方式來做事,但是如果你想發現別人還沒發現的事物,你必須用錯誤的方式來做」。由此可見,從錯誤中檢討、改進,是加速學習的方法,創造新的機會,邁向創新之路。所以對於我的同事犧牲貢獻有著感激與敬佩之心,因為他的錯誤,公司SAP系統功能被運用得相當完整,而PC投料系統被修正得相當嚴謹。
  Dyson創辦人詹姆士 ‧戴森爵士,在歷經了5,126次的失敗後,最終開發出不必使用集塵袋的吸塵器。

自我評估4種層次錯誤
  什麼樣的錯誤才能達到創新?作者用代價/效益分析,將錯誤分為4個不同種類。如下圖所示。
四種錯誤型態



  卓越的錯誤能夠創造高效益。卓越的錯誤?看起來是一句既衝突又矛盾的話。作者強調的是錯誤之可以卓越,是經由策畫的蓄意犯錯來加速學習,達到突破創新、機會創造、高效益的收穫與價值。當錯誤發生時,最重要的是用正確心態面對複雜的問題,做出判斷,汲取錯誤所隱藏的教訓。
  前幾日與同事討論咖啡,提到藍瓶咖啡,一股新崛起的咖啡新勢力,它的經營策略顛覆目前的大眾市場走向,堅持與咖啡產品有關的各項細節,像是咖啡豆品質、設備器具、製作、呈現的方式等,將公平貿易交易、有機的想法融入咖啡產品,非刻意的標榜,這與消費大眾認為具時尚品牌形象的星巴克咖啡文化呈現迥然不同的新咖啡體驗文化,低調不刻意凸顯,消費者來藍瓶買到的是一種對咖啡的品質、對咖啡的熱愛、對咖啡的堅持、以及對社會的責任,對消費者而言是「有良心的咖啡店」的形象。
  在這個例子中,於藍瓶咖啡成功之前,從一般的論點來看,大家對於James Freeman這樣的堅持理念不會看好,因為這背離消費市場的需求,例如成本過高、設備投資不符合效益、等待咖啡的時間過久等,認為這是一個錯誤的經營決策與作法。這與書中的開場以披頭四成名的故事十分相似。但是一個絕佳的錯誤,在事後產生出一個新的見解。藍瓶咖啡的成功,給予品嚐咖啡一個全新的樣貌、新的定義,甚至被趨勢觀察者聲稱為「第三波咖啡革命」。
  要為自己創造機會,那麼就要學習對錯誤保持著開放的態度。IBM創辦人老湯瑪斯.J.華生曾說:「所以放手去犯錯吧。盡量犯錯,因為你將在這些錯誤中找到成功。失敗就是成功之母。」
 

更多資訊請參考...
{{item.title}}
生產力中心提供的活動資訊
{{item.title}}
相關出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