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包裝 永續企業


  第一次面對客戶討論綠色包裝設計(Green Package Design)時,通常會有三個疑問:一是一定要用Carton牛皮色的紙去印嗎?二是綠色包裝聽起來好像會花很多錢?最後則是非得一定要設計綠色包裝嗎?對我的品牌(或公司)有什麼好處?

  上述幾個疑問是大部分廠商對綠色包裝的刻板印象,認為綠色包裝設計僅是從設計、紙材與印刷油墨上下手解決,並有使用綠色包裝等同高成本的刻板印象。其實綠色包裝設計並非僅從“設計”這個環節考量,應該從原料開採、生產製造、棄置處理的生命週期全程進行評估。把生命週期的觀念導入,並遵循三個指標(3R)「減量」、「易回收」及「再利用」,為設計原則。

  1994年12月歐盟包裝指導方針(PPW)公佈後,歐洲便一直將焦點放在環境的議題上。由於垃圾掩埋空間有限,加上資源保護意識抬頭,歐盟開始透過製造商責任及其他機制採取管理措施,要求包裝及品牌業者(欲進入歐盟的產品)對環境保護負起責任。

  其目的就是希望業者重新思考在裝卸、搬運、倉儲、運輸、銷售及使用上的安全便利外,還要追求包裝資源有效運用,以降低包裝和包裝材使用廢棄後對環境的衝擊。

  下面以沃爾瑪(Walmart)在2007年3月導入包裝評分原則為例,協助企業如何評估導入綠色包裝設計。此評分標準也是沃爾瑪實際運用於協助廠商計算運用包裝材料及是否使用回收原料,沃爾瑪會實際按照評分結果,決定是否採購:

  • 15% 每製造一頓所產生的溫室氣體(碳足跡)

以臺灣而言,依照行政院環保署「臺灣產品碳足跡網」公佈的資訊,分兩階段推動產品碳標籤制度,第一階段以鼓勵企業分析產品碳足跡。此有助於企業提出產品垂直整合綠色供應鏈,進而降低成本[註1]

  • 15% 材料的健康性與安全性

減少後製加工比例,降低有毒物質使用及支持永續森林認證:產品包裝一旦加上PP上光,便會使包裝紙材無法進行回收分解,可改採用水性上光取代。

挑選FSC認證紙張,FSC(Forest Stewardship Council)森林管理委員會是一個非政府、非營利組織。FSC針對所有的木頭材料提供認證,且支持樹木生長與採伐的永續性(禁止開採原始森林及雨林)。FSC運用科技培育造林,以目前技術只需4-6年即可培育出造紙專用的樹木來提供使用。

  • 15% 產品/包裝比

依據不同產品類別,減少過度包裝資源浪費[註2]

  • 15% 材積

此為產品外銷最常見問題。出貨時需使用多大貨櫃、幾個棧板運送產品,包裝盒在運送過程中能否承受長時間的堆疊,這些在包裝設計初期即需要全盤考量計算。

  • 10% 運輸

這是一般廠商最容易忽略的問題,在高度競爭低獲利的時代,廠商常為了將低成本將印刷工作交給數十公里外的印刷廠印製(若是外銷大量印刷則可能以千公里計),卻忽略在包裝印製完後,運送”包裝盒”的無形成本,徒增碳排放。建議可在同一地完成包裝印製、產品包裝、出貨運送,降低企業成本。

  • 10% 回收內容

在不影響質量的情況下使用最高含量的可回收包裝素材,包括消費後回收材料。

  • 10% 修復值

這裡修復值是指網購包裝修復。11月才剛結束的雙11光棍節再度以4600億驚人交易量破紀錄。試想將近2億筆的訂單會產生多少包裝包裹,若以10%退貨率計算會產生2000萬個包裝回收,這些包裝盒在消費者拆開後能否繼續使用?在網購包裝設計時導入「逆物流」的概念便可解決這個問題。例如使用插舌取代膠帶,避免破壞包裝;在包裝盒內標示包裝方式,方便消費者按圖包裝寄回…等。

  • 5% 可再利用能源

竹子、麥梗、稻梗、黃麻皆是可再利用天然資源,包裝材料其實不只有”紙”而已,以黃麻/亞麻(Jute)為例,麻布可以百分之百被生物分解(Biodegradable)和具重複使用特性的產品,燃燒時所產生之氣體也不含任何毒素及有害物質,雖然觸感不及棉來得軟柔,但它透氣、耐重和高延展性的功能,早已被許多歐美國家列為綠色商品。

在2014年臺北市政府產業發展局-綠色產業推動計畫輔導案中,我也使用黃麻來作為包裝材料,在麻布袋退去包裝功能後,可變成日常生活中的購物提袋,當消費者攜帶外出時更身兼品牌傳播的功能。

  • 5% 創新

此為臺灣中小企業最重視的一環,被沃爾瑪在評量中放在最後一項,也是最容易誤解的一環。廠商常為了達到在貨架上吸引消費者目光,過度強調包裝結構、材料及繁瑣加工,導致過度包裝。正確態度應是在面對未來污染與能源耗竭重要議題,思考如何創新及審視綠色包裝設計。

沃爾瑪貴為全世界最大的連鎖零售商,他們在對供應商實施包裝評分卡計畫,促使供應商對綠色包裝的正視(否則不准上架!)。也因如此沃爾瑪透過包裝評分系統促使其供應鏈在2013年降低5%包裝,達30億美金的成本!

  對中小企業來說,採用綠色包裝設計,可有效節省倉儲空間,更減少運輸成本,企業採購成本降低,民眾也可以用更實惠的價錢買到相同的產品。除此之外,綠色包裝設計還能降低包裝廢棄物處理成本,讓環境管理效率提昇。是一個能讓企業、民眾、政府、環境都獲利的綠色商機。

 

〔註〕

  1. 碳足跡計算網
  2. 行政院環保署-限制產品過度包裝網,內有針對不同類型產品規範過度包裝定義。

【參考資料】

  • 永發環境科技 
  • 湘鈞國際有限公司 
  • 積木文化-綠色永續包裝設計
  • 印研中心綠色包裝課程資料
猜你喜歡
*
識別+溝通 品牌不死法則

識別工程深入肌理建立品牌識別是品牌計畫的基礎工作。企業內部組織要了解到,品牌識別不僅是商品對外溝通的介面,更是品牌與顧客溝通的一大前提。因此,組織應針對品牌內涵的隱性因子,先了解到其如何與願景、文化及價值相契合,釐清脈絡後,接著方能明確地建立品牌識別。品牌識別的顯性因子是運用設計力,讓將品牌意涵融入產品的設計,藉此彰顯品牌的承諾、風格與特色。例如,Sony品牌帶給消費者品牌識別是善於工藝之美;蘋果電腦品牌帶給消費者品牌識別是不斷的創新。

*
商品差異性愈來愈小,品牌示素(識別)為企業和品牌贏得先機

當商品差異性愈來愈小時,顧客就會透過對品牌的認知,進行購買決策,而品牌元素就是建構品牌認知的基本要件,它不僅讓企業對內凝聚共識,對外還能讓消費者記憶深刻,口耳相傳,摶得實虛體通路效益,有意建立品牌的企業就一定要重視品牌元素的塑造和規劃,為企業和品牌贏得先機。

*
運用綠色包裝設計『妝點』文創商品輔導說起…

藉經濟部商業司「提升商業設計計畫」以『綠色包妝』,打造社區品牌,以嶄新的形象呈現,使社區營收倍增輔導案例。

*
不止商品包裝,更是你的品牌形象包裝

包裝作為品牌延伸一部份,在市場上與消費者接觸最頻繁。一個好的包裝設計從基本提供保護產品的有形價值到無形品牌形象傳播。等同企業請了一個頂尖的「無聲業務員」,能夠讓商品在貨架上自我銷售,與消費者溝通。

*
農產品包裝元素

妥善的包裝可提高產品在消費者心中的價值,而包裝也是行銷手法中的第五個P,它可以周全的完成商品銷售以及安全運送至消費者手中,並成為貨架上無聲的推銷員為產品發聲並說服消費者購買。

*
品牌變身-不僅是企業識別,刷新形象也刷存在感

建立企業形象之第一步,就從建立完整的企業識別開始。企業識別由「理念識別、行為識別、視覺識別」三部份組成,整體圍繞著主要核心理念識別展開,成功的行為識別與視覺識別會將企業獨特精神準確表達。品牌標誌雖僅是視覺識別中的一小部份,卻是整體企業識別最具戰略性的主要核心,越來越多的企業為避免品牌印象老化,紛紛投入企業識別與品牌重塑,藉此重塑企業精神與文化。

您可能會有興趣的出版品
您可能會有興趣的課程
{{c.area}}
{{c.title}}

上課時間 {{c.startDate}} ~ {{c.end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