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轉型-邁向數位企業之路

瀏覽數:12843


(一)邁向數位化企業的趨勢

  IDC(國際數據資訊)公布的2016台灣市場趨勢預測台灣資訊科技總體支出將達225億美元,資訊科技支出的成長可望協助企業導入更多新技術及新營運模式以增加企業競爭力;而德國Roland Berger諮詢公司於2015年提出數位轉型的產業專題報告[1],其中發現製造業投資於網路的資本快速成長。由此可以發現,數位化企業已不是一般網路企業或是新創企業的專利,如何從傳統產業轉型成擁有數位力的企業已成為經理人的最大課題。

  現在的科技趨勢變化快速, 但我們不難發現,大數據(Big data)可以說是這整個風暴的核心。也因此,許多企業著重的數位化會以數據資料為主,而忽略了其餘新興科技在數位化企業中的重要性。依據Roland Berger公司描述的數位轉型驅動力,新一代的數位轉型已不僅僅是要求顧客的數據分析,總共有四個部分是不可或缺的:包含數據資料、自動化、聯盟與數位顧客溝通。也就是說,不管是物聯網、機器人、3D列印、社群等都是可以促進企業數位轉型的重要因素。

(二)企業數位轉型之道

  而企業數位轉型是什麼?依據IBM對於數位轉型的定義[2],發現企業在執行層面上有三種方式達成轉型。第一種轉型為先建置數位化的營運模型(Operating models),再重塑顧客價值主張(Customer value proposition);第二種轉型與第一種轉型相反,為先增強顧客價值主張再重視數位營運。第三種轉型為企業需打破框架,創造全新的能力(Capabilities)去達成轉型。

  而我們發現,在第一種轉型上主要為製造業農業以及產生實體物品的產業,而此類型的數位轉型首先注重於營運模型上。第二種轉型則是傾向於金融業、遊戲娛樂產業等提供線上產品的產業,專注於解決顧客需求、增加顧客價值,以創造立即的收益。第三種轉型則是重新定義企業本身的顧客價值主張與營運模型,藉此成功完成數位化轉型並且擁有產業領導力,這是企業最嚮往的轉型,但也最少企業能達到。

  根據多家國際顧問公司(Roland Berger,Capgemini,TCS)對於數位轉型提出的報告,我們可發現在數位轉型的過程尚,第一需先定義並衡量數位成熟度(Digital maturity);而第二我們可以發現在轉型上著重的數位能力主要分為三大區塊:(1)數位營運流程、(2)數據分析與顧客管理,(3)數位化的商業模型與策略。數位營運流程主要包含數位化流程、員工參與以及績效管理;數據分析與顧客管理包含顧客體驗管理、分析顧客行為與顧客接觸點等;最後數位化的商業模型與策略主要包含新數位企業、數位國際化等。因此歸納出產業與所需數位轉型的能力應用表如下:

(三)從願景開始的轉型

  在執行數位轉型時,企業常常採取派員工去學習數位流程或數據分析,而忽略了領導人也需學習數位領導。在數位轉型的框架下,企業經理者除了改革數位營運與數據分析,更需加強數位領導與數位願景。

  首先,企業需架構一個完整的數位願景,並且鼓勵企業員工投入[3]。在麻省理工學院史隆管理學院評論中[4]就有一個數位願景的認同與員工投入數位轉型很好的例子:雀巢(Nestle)在2012年成立數位促進團隊(Digital Acceleration Team),管理旗下2000家品牌的數位行銷,但他不只是一個數位力的計畫,更是一個領導力的計畫,領導數位新思考並且整合企業內部的數位原則;此團隊除了研擬數位專案與策略外,還需培養數位人才並且組織數位知識庫。因此發現,轉型需要領導人的承諾,吸引數位人才的投入是領導者重要的工作。

  接著,依據David Rogers對數位轉型策略面的分析來看,顧客(Customers)、競爭者(Competition)、數據(Data)、創新(Innovation)、價值(Value)這五個元素最主要影響轉型成功與否[5]。我們可以發現,David同時注重「顧客」層面,像是傾聽顧客聲音、為顧客創造價值等,與「市場」層面:了解競爭對手、如何把新點子帶進市場。但這兩層面的基礎還是「數據」,也就是企業如何使用數據來滿足顧客與市場。

  綜合以上,企業的數位轉型需要好的領導者創造一個數位願景,並且由領導者帶領其員工投入數位轉型;而在轉型的策略上,應以數據為基礎,在競爭激烈的市場裡發展良好的顧客關係管理以及新的商業模式。

(四)台灣企業的數位化困境與突破

  由台灣資訊科技投資的預估來看,台灣企業願意在資訊科技上投資,且投資比重年年增長;但藉由數據分析技術來推動顧客體驗的企業卻遠比投資各式新科技替換原先技術的公司來的少。我們可以看到,發展科技的新創產業如沛星科技、資廚管理顧問等,皆是以新式科技或系統來吸引企業顧客,一般企業也願意買單購買新興工具;但是,願意從領導者到員工因願景而發起數位轉型的企業卻少之又少,少數的像是台灣析數資訊等類型公司,主要是從系統商轉型成顧問服務。

  另一方面,企業開始數位化轉型了,然後呢?常常我們看到的例子皆為投資鉅額卻獲利及低,這是因為沒有建置新興的商業模式,轉型就不易成功。舉例來說,中國的阿里巴巴集團與微信就是數位化成功的企業,他們創造出的支付寶與微信Pay都是企業商業模式的改變,且此改變所帶來的利潤都不是原先業務可以達到的。因此,台灣的企業於競爭市場內,要注重的絕不僅有新科技,創造新的商業模式才是獲利的關鍵。

  台灣大部分的企業經理人聽到數位轉型都會認為:我們已經買了ERP跟CRM系統啊,我們也建造了網站有了電子商業,我們還需要轉什麼?其實應用科技持續性的變化,新的科技陸續誕生,想要精準的預測下世代的科技新星是不可能的事情。企業需隨科技演進的腳步前進,並且持續的創造新商機,這才是企業數位轉型的最終目的。

參考資料

[1] Roland Berger ” THE DIGITAL TRANSFORMATION OF INDUSTRY

[2] IBM

[3] George Westerman, Didier Bonnet & Andrew McAfee譯者:孫一仕 施祖琪 蕭俊傑 ”新數位力:解密數位時代脫穎而出的關鍵”

[4] How Digital Acceleration Teams Are Influencing Nestlé’s 2,000 Brands

[5] David L. Rogers “The Digital Transformation Playbook”

更多資訊請參考...
{{item.title}}
生產力中心提供的活動資訊
{{item.title}}
相關出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