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綠能,產品碳足跡,企業綠色經濟,讓地球永續發展


  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舉行的『氣侯變化綱要公約第三次締約國大會』中簽署了『京都議定書』,規定38個國家及歐盟,以自已減量和別的國家合作的方式,控制人為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希望可以減緩溫室效應對全球環境所造成的影響。其擬定各國的減量目標主要內容如下:

  達成這些重點目標方式包括了「總排放量管制」、「國際合作減量」、「訂定減量目標期」、「管制氣體總類」、「計算排放量」、「訂定排放交易制」、「成立金錢協助減量基制」等各種方式。

  2015年195國家通過『巴黎氣候協議』,是繼京都議定書之後最重要的氣候變遷文件,是人類歷史上首份涵蓋全球的氣候協議,包括訂出本世紀限溫目標,比工業革命前上升不多於2℃,並力爭控制在1.5℃內。另外在2020年之前,富裕國家每年會向發展中國家提供1,000億美元(約台幣3.3兆元),協助對抗氣候暖化。

  台灣目前並非聯合國的成員,雖無法參與『京都議定書』與『巴黎氣候協議』或任何其他以聯合國為主體的國際條約或協定,對我國來說雖沒有強制性,但這個世界已經進入「受碳限制」的新時代,地球村中的每一份子都須共體時艱,為遏止全球暖化共同努力。,

  面對全球暖化的問題,若僅著眼於自己國家碳排放的削減,並不足以因應當前的狀況。採用碳足跡的概念,將產品、個人或企業活動的相關溫室氣體排放量納入考量時,才能研擬出適切的低碳生活以及減量計畫,否則可能僅導致污染源轉移,實質上並未減量的假象。

產品碳足跡示意圖

產品碳足跡示意圖

  在2009年4月美國沃爾瑪宣佈,5年內10萬家供應商,必須完成碳足跡驗證機制,並會視供應商執行貫徹程度,將商品分等級,可能的做法包括了給分數,或者貼上不同顏色的標籤,不夠「綠」的產品,根本進不了沃爾瑪的售貨架。

  在我國中鋼公司是鋼產業的上游廠商,扮演著開發並擴大綠色鋼品與副產品的供應,為帶動綠色供應鏈的重要推手,近年來中鋼高品級產品的訂單逐漸增加,比率上已提升至104年的56.31%;尤其,在具外部節能減碳效益的綠色鋼品訂單方面有304萬噸,可為消費者減碳565.5萬噸,並獲頒發「行政院環保署」「104年度減碳行動特優獎」。

  中鋼公司積極建立鋼鐵產品的碳足跡資訊,並於101年通過立恩威國際驗證公司(DNV)對中鋼20類鋼鐵產品碳足跡的外部查證,為持續提供更具公信力碳足跡資訊,滿足下游客戶對中鋼碳足跡資訊之需求,碳足跡之國際標準已由英國碳足跡計算準則(PAS 2050)發展為國際標準(ISO 14067),國內應對此標準之政策、驗證作業於2015年方達成熟,另應對中鋼於101年對20項產品取得碳足跡查證之時效,規劃於2016年更新碳足跡資料並通過查證。

  我國產品與服務碳足跡計算指引,由於國際標準組織(ISO)的產品碳足跡計算標準(亦即ISO 14067)尚在研擬中,在其正式公布前,為提供社會各界進行產品與服務碳足跡計算時,有一致性之評估方法,行政院環境保護署參考PAS 2050及ISO/DIS 14067.1(註)已建立之生命週期評估法,完成我國「產品與服務碳足跡計算指引」,於99年2月公告。未來亦將根據正式公布之ISO 14067 內容,進行修訂。              

產品與服務碳足跡計算指引之架構     

產品與服務碳足跡計算指引架構

  「產品與服務碳足跡計算指引」可供廠商檢視內部現有商品與服務之生命週期溫室氣體排放,以及其供應鏈之溫室氣體排放現況。同時藉由揭露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促使消費者選擇對環境友善之產品,並提醒消費者於產品使用及廢棄處理回收階段配合減少溫室氣體之排放。

  在綠色經濟中的商品,不全然是「貨物」「產品」也可以是種「服務」。整合貨物與服務的商品,有時影響層面更廣。全球最大的專業製造廠商鴻海-富士康科技集團於2009年6月與資策會合作開發雲端運算軟體,建立雲端運算實驗室,研發雲端運算的平台。雲端運算可減少硬體設備的使用,無論在生產、運輸和維修上都可減少能源消耗,並有助於減少CO2排放量。未來是網際網路的時代,各項行動上網的裝置和應用服務將被明顯帶動。電子書、電子化病歷、電子商務等都是雲端服務商機,可說是走在雲端的綠色經濟。

  2014年5月20日行政院「國家綠能低碳總行動方案」,透過「健全法規體制」、「改造低碳能源系統」、「打造低碳社區與社會」、「營造低碳產業結構」、「建構綠色運輸網絡」、「營建綠色新景觀與普及綠建築」、「擴張節能減碳科技能量」、「推動節能減碳公共工程」、「深化節能減碳教育」及「強化節能減碳宣導與溝通」等多面向的十大標竿方案,期望結合跨部會力量,統籌規劃及推動包含產業、運輸、住宅以及生活等各層面的具體行動,有系統地引導全民、民間企業邁向低碳社會。

  21紀的企業領導力,在於改善環保績效,在於轉型為綠色企業的關鍵,成為有遠見且社會所需要的企業,在企業核心策略中加入環保觀點,將企業轉型為綠色企業,除了獲取商業利潤、提升產品效率、降低碳排放,並且使商品增值(也就是有價值導向的環保綠色企業),帶動綠色經濟,讓地球永續發展。

 

【參考資料】

  •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台灣產品碳足跡資訊網
  • 地球暖化怎麼辦 高雄市環保局 新自然主義(股)公司
  • 中鋼公司  企業社會責任網站
  •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參考PAS 2050及ISO/DIS 14067.1(註)
  • 註:PAS 2050與ISO/DIS 14067.1係源自於ISO 14040與ISO 14044兩標準。ISO 14040規範生命週期評估之原則,而ISO 14044則詳述進行生命週期評估之所有要求事項,以及對社會大眾報告的要求。
更多資訊請參考
ESG永續發展學院

企業淨零轉型壓力日增,國內出現綠領人才荒問題,過去70年來,CPC陪伴國內企業走過各階段轉型期,適時導入管理變革與人才培育策略,面對永續議題,CPC已訂定ESG永續發展系列職能培訓藍圖,針對製造業及服務業之不同性質,提供不同的培訓課程!

溫室氣體查驗證服務

本中心為使國內企業營運能與聯合發布ESG企業經營指標相符,111年度成立ESG新事業發展委員會;奠基過去ISO9001品質管理系統與ISO27001資訊安全管理系統驗證之基礎下,率先其他國內管顧機構獲得ISO14001及45001驗證通過,取得ISO環安衛雙認證,正式成立「ESG永續發展學院」,開辦永續經營系列課程,透過北中南各地訓練中心,為企業提供絕佳綠色人才養成修練道場。

猜你喜歡
*
低碳生產 綠色消費 雙向實踐永續生活

為什麼各國都在「低碳」?節能減碳要到什麼程度才算過關?臺灣目前也訂定各種執行目標,大從製造業,小到城鎮或居民自身,都有一套可以落實的低碳手冊;那與「綠色」又有何不同? 兩者最終目的都是要達到永續生活,是比較強調一種生活態度,選擇傳遞的說詞讓民眾有感。

*
打造低碳綠能之環境

地球暖化造成氣候環境的異常,已對人類、生態造成莫大負面的影響,各國政府也直接或間接地接受來自氣候變遷的挑戰。然企業仍必須處於追求成長、永續經營之壓力,在此內外處境中,更必須考量與重視成本之管理角度,並強調節能減碳、重視「綠能設計」、「綠色生產」等「綠化」經營管理作為。政府獎勵民間企業必須具備新思維,運用新管理作法,以符合全球之打造綠能低碳環境發展與管理趨勢。

*
荷包輕鬆省;低碳生活樂自在》綠色旅館

正逢喜氣洋洋的春節,在這長達9天的連假中,有許多人選擇把握難得的假期拜訪親友、規劃走春小旅行。旅宿業者若想在眾多飯店中搶占消費者目光,能強調市場區隔性的環保旅館將是可考慮的轉型方向。

您可能會有興趣的出版品
您可能會有興趣的課程
{{c.area}}
{{c.title}}

上課時間 {{c.startDate}} ~ {{c.end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