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不知的社會企業基本觀念

瀏覽數:13032


       社會企業議題正夯,根據聯合報民意調查發現,台灣僅不到二成民眾聽過「社會企業(簡稱社企)」,且進一步瞭解聽過社企概念民眾的社企認知是否正確。結果發現,近六成民眾無法列舉國內任一家社會企業,以全體受訪者換算,台灣只有約百分之四民眾具備正確社會企業的認知。因此,筆者就整理相關於社會企業的基本觀念:

一、何謂「社會企業」?

       社會企業(Social enterprise)是從英國興起的企業型態,目前並無統一的定義。廣義而言,「社會企業與一般其他私有企業不同的是,它不單只是為了股東或者企業的擁有者謀取最大的利潤,而運作社會企業從事的是公益性事業,它通過市場機制來調動社會力量,將商業策略最大程度運用於改善人類和環境生存條件。」

       若以最具代表性、也算最狹義的應該是默罕默德·尤努斯(Muhammad Yunus)所定義的:社會企業存在的目的是解決社會及環境問題,同時自負盈虧,100%的利潤用於擴大企業影響力的規模,不作為股利發放給股東。

然而,根據我國行政院公布「社會企業行動方案(103-105年)」中,對社會企業定義如下:

(一) 組織章程應明定以社會關懷或解決社會問題為首要之目的。

(二) 每年會計年度終了,財務報表須經會計師查核簽證,並應申報及公告其社會公益報告。

(三) 組織當年度可分派盈餘應至少有30%保留用於社會公益目的,不得分配。

       由於目前我國並沒有法規對「以公司型態」從事社會企業的組織作出規範,故有論者於102年提出「公益公司」之概念。以推生公益公司法之制定,目前包括提出「公益公司法草案」新法設立及「公司法修正草案」舊法修正都仍在進行中,因此,針對相關社企的配套作法、盈餘分配原等仍有討論空間。但不管從廣義或狹義的定義來看,社會企業是指「為解決特定社會問題為核心目標的創新企業組織,透過一般商業營運而非捐贈的模式在市場機制中自給自足。」

二、社會企業的類型?

       台灣的社會企業組織類型頗為多樣,大致可區分為五種類型:(1)積極性就業促進型;(2)地方社區發展型;(3)服務提供與產品銷售型;(4)公益創投的獨立企業型;(5)社會合作社。以下分別就這五類社會企業的組織特質及實例進行說明。

  1. 積極性就業促進型:此類型是目前台灣最普及的社會企業之一,主要提供就業訓練與工作機會給長期失業者與弱勢者,嘗試將他們重新整合入勞動力市場,結合商業模式發展永續經營目標。例如:喜憨兒社會福利基金會雇用心智障礙者在麵包坊與餐廳工作、陽光社會福利基金會經營的洗車中心。
  2. 地方社區發展型:此類型主要強調社區整體發展與營造,是以社區發展運動所帶動出來的社區草根性NPOs,主要以是要協助當地居民發展地方產業、產品與服務(譬如手工藝品、文化或觀光旅遊產業等),進而開發市場行銷管道、提供居民與地方特色結合的工作訓練等。例如:921地震後南投縣埔里鎮桃米社區-紙教堂、生態村、雲林縣古坑鄉華山社區-古坑咖啡、台南市白河區大竹社區-白河蓮花季、南投縣中寮鄉龍眼林福利協會-提供老人送餐服務。
  3. 服務提供與產品銷售型:此類型亦為台灣最普及的社會企業之一,透過社會企業提供的付費產品與服務,讓消費者/使用者付費的同時,也能將營收利潤作為組織永續經營的主要收入來源。例如:社企流、多扶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4. 公益創投獨立企業型:此類型目的在於出資協助新的社會企業,出資者與企業組織以雙方約定的回饋金、利潤分配、公積金等貨幣或非貨幣方式,回饋出資者指定公益組織。提供完善的資金管理機制、績效監督與評價機制,透過創投公司的輔助,社會企業得以在最初缺乏資金時期獲得協助。例如:活水社企投資開發。
  5. 社會合作社:此類型社會企業發展最久遠的組織,其發展可源自於19世紀歐洲。主要強調組織內部的利益關係人透過組織共同追求集體利益,利益關係人被鼓勵積極參與組織事務,因而從中可以獲得利益。例如:消費合作社、農民合作社、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

  上述五種類型社會企業的特質與構成要素也非彼此完全互斥,因此,當一家社會企業也可能同時兼具其他類型組織的特色。

三、台灣社會企業生態圈

       行政院「社會企業行動方案」至104年9月剛好滿周年,該方案是由經濟部擔任主責機關,並請各部會配合辦理,其執行策略及工作內容為「調法規、建平臺、籌資金及倡育成」四項:

(一) 調法規:依據社會企業發展需求,推動法規調適。

(二) 建平臺:加強廣宣倡議,形塑社會企業社群,並促進異業結盟。

(三) 籌資金:導入各方資源,挹注社會企業經營活水資金。

(四) 倡育成:建構社會企業育成機制,成立專業輔導團隊。

       由上述四項工作內容,其實也勾勒出目前國內社企生態的架構,筆者先前參加社會聚落所舉辦的<<社會企業生態圈面面觀>>,當天講者為「社企流」創新人兼執行長林以涵,她針對目前社企生態圈以四大功能角色,包含:(1)教育推廣、(2)社群建立、(3)財務資金、(4)能力建設。前述二大功能角色針對普羅大眾進行社會企業推廣,主要以獲取社企知識、參與活動交流建立網絡,與「社企行動方案」的『建平臺、倡育成』相似;後二大功能則與己投入社會企業的組織時,如何讓組織持續成長有關,與「社企行動方案」的『倡育成、籌資金』相關。以下,將對社企生態圈中的四大功能角色進行介紹及實例進行說明:

  1. 教育推廣(Education)

       所謂「教育推廣」指透過大專院校、公益組織、媒體出版、商業競賽,將社會企業概念或資訊持續推廣並且深化向下扎根。根據聯合報民意調查發現,台灣僅一成九民眾聽過「社會企業」,因此,透過教育讓全民對「社會企業」產生認知,仍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目前大專院校包括:輔仁大學、中山大學、台灣社會企業創新創業學會、台大清大交流社企學生社團,較屬學界所投入;而媒體出版像是台灣第一個華文社會企業資訊匯流平台「社企流」、商業競賽例如(研華文教基金會的TiC 100社會企業創新競賽、香港社會創投基金主辦的亞洲社企創新獎等)。

  1. 社群建立(Community Building)

       社群建立主要是促進社企產業間的交流。透過舉辦交流活動,讓產、官、學各界人士交換意見、相互學習,並拓展自己獲得外界資源或與外界合作的機會。包含:促進產業交流的社團法人台灣公益CEO協會、打造共同工作空間(Co-working Space),例如:前行政院長金華官邸改建-社企聚落、亞洲第一棟以發展身心障礙者就業-臺北社企大樓(Taipei SE Square)、老屋再生的社企基地-好伴駐創、共築好巢(Impact Hub Taipei)等。認證機制例如:B CORPORATION。

  1. 財務資金(Financing)

       創業的過程中,資金並非一昧的投入就能成功,但財務資金的運用與流動卻是新創企業生存的關鍵因素之一。因此,新創社會企業除了有好的商業模式外,財務支援更是讓團隊比誰氣長。目前資金分為幾部份:包含(1)政府補助資金,例如:社企基金、中國生產力中心執行的三大創新計畫:技術面-SBIR、產品面-CITD、服務面-SIIR等計畫;(2)社會創投,例如:活水社企投資開發、守護天使資本集團、天使投資人,(3)群眾募資(Kickstarter、Flying V、嘖嘖、Indiegogo)與提供社會企業專屬帳戶優惠及專業的金融諮詢服務星展銀行等。

  1. 能力建設(Capacity Building)

       能力建設指的對於社企團隊在不同階段時期給予的資源協助,包含前期育成網路(AAMA台北搖籃計畫、社會事業發展協會、流企流)、社企開始成長茁壯期,透過顧問諮詢給予協助(資金面:活水社企投資開發,財務面:KPMG,經營面:中國生產力中心),當社企團隊若有實體產品的展售之銷售通路佈建(公平線上、17 support、好日子購物網)。

結語

       當全球化追求快速繁榮與進步的同時,卻也帶出了產業及人口嚴重外移、貧富及城鄉差距擴大、生態環境汙染等許多社會問題,於是人們開始反思資本體系、企業組織的運作並出現再造思維,於是逐漸孕育出社會企業運動。雖然,台灣每5人只有1人聽過社會企業,但有七成八的民眾認同社企兼顧獲利並追求公益目標的經營理念,並且有六成二的民眾願意多花一些錢支持社企產品。相信,做好事又可以賺錢的行業將成風潮,那你跟上潮流了嗎?

【註】

  • 默罕默德·尤努斯(Muhammad Yunus)是孟加拉格萊珉銀行總裁,並於2006年獲得諾貝爾和平獎。他於1983年創辦的鄉村銀行(Grameen Bank,又稱格萊珉銀行),其微型貸款模式打破了一般傳統認知,改善社會問題的方式深深影響其他國家(美國、印度、墨西哥等全球40多個國家個地區),是社會企業最典型的案例。各國的社會企業起源通常是為了改善某個社會現象、社會議題、或特定對象,以商業活動代替不穩定的、短期的捐款或補助,他也曾提醒企業家「捐款一百萬,不如建一個社會企業。」也就是說社會企業的目的不在接受短期的資助,而是希望能長久永續,靠自己的力量生存下去。

 

【參考資料】

  • 僅19%聽過社會企業 但78%認同,聯合報系。
  • 社會企業行動方案,行政院。
  • “窮人銀行家”尤努斯提醒企業家:“捐款100萬,不如建一個社會企業"。
  • 官有垣(2007),社會企業組織在台灣的發展。〈中國非營利評論〉。
  • 遇到人心的故事:南投中寮鄉龍眼林福利協會老人送餐服務。
  • 好日子購物網。
  • 台灣社會企業生態圈
  1. 教育推廣
  • 社企流。
  • 亞洲社企創新獎。
  • 台灣社會企業創新創業學會。
  1. 社群建立
  • 社企聚落。
  • 台北身障大樓。
  • 社團法人台灣公益CEO協會。
  • 好伴駐創。
  • 共築好巢。
  • B CORPORATION。
  1. 財務資金
  • 政府資源(SBIR)。
  • 政府資源(CITD)。
  • 政府資源(SIIR)。
  • 活水社企投資開發。
  • 守護天使資本集團。
  • Kickstarter。
  • Flying V(曾獲SIIR計畫補助。
  • 嘖嘖。
  • Indiegogo。
  • 星展銀行。
  1. 能力建設
  • AAMA台北搖籃計畫。
  • 中華民國社會事業發展協會。
  • KPMG。
  • 財團法人中國生產力中心。
  • 公平線上(曾獲SIIR計畫(原ASSTD)補助)。
  • 17 support。
更多資訊請參考...
{{item.title}}
生產力中心提供的活動資訊
{{item.title}}
相關出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