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臨日益嚴重的環境問題,過度開發造成溫室氣體增加全球氣溫上升、環境破壞使生物大量滅絕、南極冰層快速消失,每年以約56億噸融化的冰流入海洋,海平面上升對海島國家的台灣影嚮甚大,大量平地及農地將沈入海平面下,環保工作已是刻不容緩。
在全球高度重視節能減碳的議題中,綠色環保施政已成為世界潮流,對其投資也逐漸增加中,在過去十年裡,全世界對於再生能源的投資總額已超過二兆美元,隨著對能源消耗需求持續成長,再生能源已是不可或缺的選項。
有關中國霾害的記錄片「穹頂之下」,引起中國人民對環境汙染的重視,不過對於空氣汙染中國水汙染的問題更加嚴重,當中國意識到嚴重性時,中共國務院便發布了「水汙染防治行動計劃」,這份計劃目標為:預計2020年,長江、黃河、松花江、珠江、海河、淮河等七條重點流域70%以上水質比例需達到優良,地級及以上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低於10%以下,到2030年,水生態系統功能初步恢復,全國水質獲得改善。預計本世紀中葉,生態系統恢復良性循環,整體生態環境全面改善。市場預估將帶來6.5兆元人民幣龐大綠色商機。
近年來全球氣候變遷讓颱風影嚮更深危害更大,雖不會讓颱風生成機率變得更高,但颱風可能越來越強,全球暖化會使這類的極端氣候更加嚴重,主要會以乾旱及極端降雨二種方式呈現,因此水循環利用至關重要。因應氣候的變化,建設「海綿城市」是未來的新趨勢,也就是讓人造城市,利用屋頂綠化、建設雨水收集設施,將水儲存在城市之下,如同海綿一般吸收及釋放雨水達到過濾空氣降低污染物質,用水循環方式使城市降溫、防洪、預防乾旱,在夏季時釋放出水汽舒緩城市熱島效應,減少冷氣機使用量成為節能低碳城市。
然而建立「海綿城市」,關鍵在於改變路面鋪設,以高透水的鋪面取代不透水的柏油路面,在地面下設置大量碎石層來儲備雨水,使得空氣與水在地層上下自由流動,汽車及工廠排放出的廢氣汙染物則可進入透水鋪面下,改善空氣品質,具備自然生態機能的海綿城市,是不能依賴任何耗能的機械動力裝置,而是利用自然的水與空氣循環解決環境問題。但城市改造並不是簡單的工作,許多大城市經歷數百年或數千年的形成,不容易在短期內出現大改變,這些城市在未來仍是人口持續增加地區,城市改造將會是最重要的工作。
2015年10月中國已選擇16個城市展開「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將在3年內投資865億元,建設面積高達450多平方公里,相當於每平方公里投資約1.9億元。再藉此基礎開發出一套可複製應用的經驗和模式。此建設投資所產生的經濟效益不可小覷,由於是注重水資源再生利用故能減少排水管道建設工程、降低空氣及水的環境汙染處理費用、防範洪水對城市造成的財損。
在經歷多次石油危機之後,重視再生能源的綠能產業將是未來十年的發展重點,其中可分為再生能源(太陽光電、風力發電、水力發電)及節約能源(LED照明光電、綠建築)二大類:
- 風力發電
近年來風力發電市場快速成長,至2013年底,發電量已佔全球供電量約3%,未來仍以中國、美國及歐洲為主要市場,可區分為陸域及離岸二種模式,陸域發電技術已逐漸趨緩,離岸技術正快速發展中將會是風力產業的開發重點。
- 太陽光電
預估2016年中國、日本、美國太陽能需求將持續上升,雖太陽能需求每年增加,但市場在中國各大廠不斷擴產完成下,供給過剩的情形依舊不變。
- LED光電
隨著LED技術提升及價格下跌因素使用的普及率已明顯提升。具備環保省電、使用壽命長的特性並在各國政府推動下,LED應用市場仍會持續高度成長。近年來面對中國光電產業迅速成長,台灣企業將面臨價格競爭、企業轉型等問題。
綠能產業已是各國政府、企業發展趨勢,政府積極推動相關政策,預計在2020年綠能產值規模將達1兆元,創造10萬人就業機會,全球綠能產業尚在發展階段,想在龐大市場取得領先優勢及競爭機會最關鍵因素是創新技術研發,善用有限的資源,促進經濟、環境永續發展。
【參考資料】
- 文匯網
- 中國新聞網
- 低碳生活部落格
- 行政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