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市場有分“集” 消費購物最安心


  傳統市場遍佈在全台灣大小城鎮,已經是台灣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不僅是購物消費、也是人脈網絡交流與地方社區情誼維繫的所在,同時因為市集攤商的用心經營、勇於創新求變,以及政府各級單位協助改造與推廣下,近年來傳統市集也成為台灣吸引國際觀光客的秘密武器。

  許多國外觀光的必訪名單中都有具有特色的傳統市集與名攤,許多市集與名攤天天都有國外觀光客大排長龍等吃美食、搶買特色伴手禮,為台灣觀光旅遊增添更多誘因,也為我們的傳統市集開創不同的客源與商機。

  而為了因應快速變遷的商業環境與市場競爭,經濟部中部辦公室過去針對傳統市場輔導投入大量資源,協助改善營運條件、提升各市場的競爭力,促成許多傳統市場成功轉型的成效也有目共睹。

  為了更一步協助傳統市場面對各項競爭與挑戰,推動新的市集品牌塑造,並依照各傳統市場的功能、區域、營運現況、客源等特色,輔導傳統市場朝不同的品牌市集方向邁進,協助傳統市場更清楚定位、創造永續經營條件!

  因此,本中心配合經濟部中部辦公室自本年度(105年)起辦理新五年計畫-「改進傳統市場經營管理─市集品牌塑造暨競爭力提升計畫」,除持續針對「優良市集」進行環境改造與經營管理能力提升之輔導外,另外針對已營運良好之市集,進行形塑「品牌市集」輔導工作,建立傳統市場之品牌形象,導入品牌行銷概念,為傳統市場創造創新價值。

  為使分散各地的傳統市場給予民眾及業者一致的印象,本中心特為計畫通過市集評核之「品牌市集」與「優良市集」各規劃設計代表性標誌,透過視覺形象之標誌圖案呈現,使得以成為「品牌市集」與「優良市集」之市集代表意象,除可建立傳統市場分“集”形象,並讓消費者上傳統市場購物消費又多了參考選擇性。

  『品牌市集』標誌,即表示提供具有新鮮、安全、衛生之生鮮農產品、年節產品及市集伴手禮等優質商品,服務人情味濃厚且購物環境舒適,並透過強力推動的自治組織,以統一識別標誌,輔以故事行銷、體驗消費概念,以良性競合規劃及整合行銷為手段,塑造及強化具有在地特色之市集。

  而『優良市集』標誌,即代表導入1-5星分級制度,藉由星等評核機制,提供不同族群消費者具“新鮮、舒適、人情味及價格策略”等營運優勢,並呈現市集新形象引導消費者支持傳統市場,購買在地食材,減低食物運送里程及碳足跡之市集。

『品牌市集』標誌『優良市集』標誌

  而此二LOGO標誌在未來的應用上,將分為幾個層面,就像是消費者購買行為模式的AIDA『attention(注意)、interest(興趣)、desire(慾望)、action(行動)』,逐步吸引消費者注意,最後讓大眾都能接受與瞭解。

  包括在初期規劃擬藉由計畫內各式市集行銷活動,如展覽活動、成果展活動…等,透過活動海報、文宣品、相關製作物…等讓來參加的群眾首次接觸到、看到此LOGO標誌設計,以吸引其注意。

  而在中期時,也將透過創意性議題整合報導,並搭配本計畫市集網站平台、粉絲團等進行宣傳媒介,有效對外行銷推廣「品牌市集」與「優良市集」之代表性LOGO標誌。

  在長期時,將以此市集LOGO標示為基礎,發展市集氛圍營造設施,如萬國旗、羅馬旗、攤商制服(攤裙)、入口意象、精神堡壘等,或可結合並導入地方政府資源,以豐富傳統市場賣場空間氣氛,營造良好購物環境,進而提升市集營運績效。

  傳統市場具備豐富的在地食材、特色小吃與地方風情,並具有豐富的觀光潛力與文化休閒價值。

  因此傳統市場若標示「品牌市集」與「優良市集」LOGO圖樣,即代表是經過政府單位投入輔導與嚴格評核後的菜市場,不但市集消費品質有保障,普遍上市集組織都能夠自主管理,攤商業者的經營觀念也提昇,標價更清楚,貨品陳列更美觀,也更具競爭力。

  希望藉由傳統市場分“集”標誌的推廣,鼓勵民眾多選擇至此類市集消費購物,並透過系統化之包裝、宣傳、行銷,讓全國消費者對傳統市場有全新之印象,讓傳統市場面對競爭激烈之商業環境,也能保持強大之競爭力與經營優勢,抗衡新式連鎖賣場,同時更能永續發展。

  相信除安心購物有保障外,必定能給消費者另一種全新的購物感受。

更多資訊請參考
在地創生卓越經營服務團

本中心成立「在地創生服務團」從在地出發,透過人物境共好的思維,串接一級生產、二級加工、三級服務,結合產官學研各界能量,尋找資源創新價值,打造出真正屬於地方性及能展現與傳承在地文化特色的產業。

猜你喜歡
*
打造順應現代消費型態之傳統市場新樣貌

傳統市場一直是貼近民眾生活的重要場所,也是庶民經濟的一環,更是許多家庭賴以維生的地方,在面臨消費習性改變,現代賣場競爭,未來該何去何從,一直是市場內攤商共同的疑惑,其實傳統市場在許多國家仍有存在的必要性,因此,只要願意,傳統市場仍然可以有很好的發展。

*
拓展傳統市場通路,用網路創造新商機

傳統市場在我國經濟發展的歷史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隨著科技的成長及網路的發達,越來越多的新生代消費者將網路購物視為採買日常用品的主要平台,本文將探討在傳統市場導入網路行銷模式的可行性及方式,包含傳統市場進入網路購物的第一步、自治會與網路購物模式、購物平台推廣與行銷、傳統市場導入網路購物的困難點。

*
公有傳統市場轉型現代化市場之趨勢

目前公有傳統市場正處於「轉型」的時刻,然而就外在環境而言,雖受超市、量販店、便利商店及流動攤販的威脅,但不可否認的傳統市場仍有其無法代替的地位性。就傳統市場而言,經過政府輔導、攤商努力改善創新之下,發揮了傳統市場的優勢條件,導入現代化的經營模式,為傳統市場注入新的發展生機。在這些所謂成功的示範傳統市場經營現代化推動過程中,當以結合區域內攤販之共同管理與經營理念,超越自我內部傳統管理模式,共同經營外部大環境,提昇區域競爭力為首要要務。

*
臺中市傳統市場現代化的輔導改善

傳統市集獨特的場域與服務,有其特殊情感地位與意涵。雖然新興商業型態,不斷壓縮傳統市場的生存空間,卻無法完全取代傳統市場。政府對傳統市集的輔導,在於面對整體消費市場競爭汰弱留強的大勢下,應如何走向?

您可能會有興趣的出版品
您可能會有興趣的課程
{{c.area}}
{{c.title}}

上課時間 {{c.startDate}} ~ {{c.end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