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食安六級產業及認證標章結合運作


  近年來,國內一級農產業、二級食品業者及政府機構受日本影響開始推展「六級產業化」,增加一、二級傳統產業的附加價值,然而國內標榜高品質與食用安全的相關標章認證,卻被檢驗不合格,打擊消費者信心,讓三級產業的體驗消費蒙上陰影。

  由於國內消費者食品安全意識提升,並非只期待政府落實嚴格把關,才能建立食安認證制度,因此,將食安六級產業運作有效結合國內相關認證標章,才能讓民眾在購買農產品或食品時,無後顧之憂。

  六級產業係農產生產(1級)×食品加工(2級)×商品直銷(3級)之產業發展模式,其特點為發揮相乘綜效,且不能偏廢任何一級。各級產業中均有自願性產品驗證制度之推動,首先為訂定符合政府、民間、消費者與生產者等各方期待之驗證基準;其次為導入且落實執行公正、專業之認證及驗證;最後則須使消費者瞭解、認同制度內涵,且有能力辨識及購買經過驗證之產品。

  如下說明:

  1. 農產生產(1級)

藉由產銷運作,強化食材地產地銷運作模式,建構種植及養殖食物供應鏈源頭管理基礎;包括南投縣政府茶葉產地證明、雲林縣政府綠標章/金標章及4章1Q(吉園圃、CAS、有機農產品、產銷履歷TGAP等4標章及QRcode可追溯系統的農產品)等。

  1. 食品加工(2級)

由業者、行業、與公會主導訂定個別行業的管理與製造標準,經由品質化、制度化、標準化的效果及效能運作,由專家學者或主管機關審核通過成為管理標準,作為管理該行業別可依循的標準,或與國際法規接軌,作為防範未然之用;包括ISO 22000食品安全管理認證、TQF台灣優良食品驗證制度產品驗證等。

  1. 商品直銷(3級)

透過場域實體販售平台或虛擬線上購物平台與消費者接觸,讓消費者透過互動體驗行銷活動及電子商務等平台服務,快速容易瞭解、並有能力辨識及購買經過驗證之產品;包括QR Code線上訂購及五非不可雲端平台等。

  基於上述,台灣地理位置接近且就業人口均可分布於各級產業,依現況而言,各級產者應當充分合作,因為以六都為三級產業居多數之區域,其週邊地區亦環繞以一級產業為主、二級產業為輔之分布。

  因此不論是三級產業有效整合並串連周邊一、二級產業,或是二級產業向上或向下整合一、三級產業,或是近年由一級產業導入生態、觀光、遊憩或有機等概念為主,加上以二、三級產業為輔的產業發展,創造農產生產(1級)×食品加工(2級)×商品直銷(3級)的六級產業模式,均是運用地理優勢,以人口稠密處為中心點擴散產業發展效應,成為觀光休閒消費區域。

  但不論各級產業食品安全管理系統的差異與完整性,最終目的皆是為規範相關食品業者生產、加工及販售安全無危害人體健康的食品,讓消費大眾在食的生活層面更有保障,因此如何在需要的時間,用正確的方法導入適合食品業者的食品安全管理系統,是大多數食品業者需要面對的重要課題。

  因此,將食安六級產業運作有效結合國內相關認證標章,建議採下列發展營運模式進行:

  1. 建構產業策略聯盟

就近結合已經合作、理念相同或志同道合之各級產業廠商,採取農產生產(1級)×食品加工(2級)×商品直銷(3級)之六級食安產業垂直發展模式,並透過廠商間合作發展採取食材溯源(1級)+食品媒合(2級)+食安體驗(3級)之六級化食安產業水平發展模式,以1級產業為基礎,結合2級及3級產業分工合作,促進生產、加工、販售等整體性產銷策略發展。

  1. 各級產業建構追溯性食安管理系統

透過食品安全管理標準改進原物料追溯性系統,因此各級產業均擇其個別行業自願性產品驗證制度或管理製造標準,經由品質化、制度化、標準化的效果及效能運作,進行食品供應鏈源頭管理。

以鑑別產品批次與其相關的原物料批次、加工及交貨紀錄,來自直接供應商的進貨與最終產品的初始配銷路徑,協助使潛在不安全產品及如果發生產品要撤回時能夠進行處理,有效地與供應商、顧客及食品供應鏈的其他利益相關者溝通食品安全議題,以降低品質成本、交期及廠內不良率,並確實建立資訊,研析需求的季節變化,調整原料供應量,掌握供需平衡,穩定價格。

  1. 運用科技行銷加值

導入創新行銷工具從許可式行銷跨入主動行銷。利用推播即時訊息給顧客,用(Location-Based Service,LBS)鎖定生活圈的潛在顧客,透過ICT創新應用等自動化、資通訊相關支援服務需求,消費者經由手機感應後獲得更多產品訊息及附加服務,並透過合作交流、資源共享及各級產業交流相關之技術資訊或產業資訊活動,提昇各級產業廠商產品競爭力。

  消費者(三級)越來越希望食品產業(二級)能提供充分的證據或原料來源安全(一級),證明製造商(二級)或生產者(一級)能夠鑑別和控制食品安全危害與許多影響食品安全的條件,但爲數衆多的各國食品安全管理標準造成了混亂。

  因此如能有效結合食安六級產業之業者共同投入食品安全管理系統整合發展,各級業者不用全部導入所有食安認證標章,應是食品產業最關注的大事,希望國內食品產業界大家同心協力建立維護台灣食品優良品質形象,建立國產食品在國人心目中的良好形象,保障國人飲食衛生與安全,使國人愛用國產食品,進而提升其國際競爭力。

更多資訊請參考
卓越經營服務團

CPC身為提升生產力、品質力之機構,責無旁貸地挑起產業振衰起敝的重責大任,承襲過去工業自動化服務團之精神,協助企業克服經營管理瓶頸,邁向卓越。因此,成立卓越經營服務團,以顧問服務、顧客滿意進而創造顧客成功為目標,策略思維乃以二次生產力運動與生產力再造為訴求;以跨產業為區隔,鎖定服務族群;服務能量含括第三級產業與跨域整合。

教育訓練網

CPC整合內外部顧問、講師、學者及專家,透過公開班及廠訓,為企業界培育無數傑出人才。培訓內容包含:經營領導、策略規劃、ESG永續發展、智慧製造與數位應用、生產/品質管理、行銷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研發管理、設計創新、財會與內控管理、專案管理、勞工與消防安全、公共工程品質管理、語言進修等。

猜你喜歡
*
食安事件之反思-危機?轉機?

我國食安事件之頻繁發生,對食品產業之優良形象造成相當大之衝擊,而影響食品安全主要的金三角中,食品產業經營者,除了建置良好的品質與安全管理制度外,仍須本於誠信經營與善盡社會責任,主管機關負責監督查核與法令周延性之修訂,消費者主動向監管部門舉報及正確消費意識、習慣,並化食安事件之危機,轉變成以良心道德為行銷訴求的轉機,獲得超出預期的報酬。

*
用智慧做服務,讓食品安全更透明

食安問題除影響我們的健康以及下一代的安全外,也對於國家形象造成嚴重的影響,民眾除了透過政府的把關外,也可以透過資通訊技術的導入,讓民眾可以自行監製造廠商的商品,藉此讓食安風暴完全消失。

*
淺談食品安全管理系統整合發展

現今各種食品安全管理系統不論各個系統的差異與完整性,最終目的皆是為規範相關食品業者生產販售安全無危害人體健康的食品,讓消費大眾在食的生活層面更有保障,因此如何在需要的時間,用正確的方法導入適合食品業者的食品安全管理系統,是大多數食品業者需要面對的重要課題。

您可能會有興趣的出版品
您可能會有興趣的課程
{{c.area}}
{{c.title}}

上課時間 {{c.startDate}} ~ {{c.end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