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化創意創新輔導成功的南投地區工藝家群聚

- 撰文者:
- 2018/03/08 瀏覽數:4198
「南投」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隸屬於福建省臺灣府諸羅縣。雍正元年(1723年)增設彰化縣,本縣隸屬之。至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正式設縣丞,此為南投縣有政教之始。光緒十三年(1887年)福建、臺灣分治,臺灣改制為臺灣省,這時的南投行政區屬臺灣府臺灣縣,縣丞駐南投此為南投縣的誕生。
南投縣雖然是一個農村山縣,但是它好山好水人文鼎盛,藝術風氣蔚然,成為了地方的一大特色,縣籍的藝文人才濟濟,名家輩出,是深為大家所耳熟能詳的。南投縣由於竹山鹿谷地區盛產竹,因此也發展成獨有的地方工藝,竹山地區竹子的栽種擁有其悠久的歷史,由於土壤氣候適宜,經數代繁衍,
南投的藝文風貌,主要展現在書畫藝術及工藝的豐富多元之上,在書畫藝術創作上,出身於南投而知名於當代藝壇,屬於大師巨匠級的人物,更是不乏其人,而在工藝文化上,更是擁有繽紛多采的內容與風貌。
提起南投的地方工藝,其最大的特色是創作者眾多,創作形類也豐富而具有多樣風采,其較具代表性的分別有陶藝、竹藝、漆藝、石藝、紙藝及原住民的編織、雕刻等等,長期以來即為地方的一項特色產業與代表性文化。
本計畫將針對南投地區文化創意產業工藝家成立「台灣工藝之都品質提升群聚」進行文化創意產業「品質共榮」群聚輔導,讓南投縣工藝廠家由陌生到建立共識進而凝聚向心力之整合輔導。
我們輔導『台灣工藝之都品質提升群聚』邀請了8位南投工藝家參加:
第1位是「台灣意匠工房」首席創意總監陳培澤,榮獲推舉擔任協會會長職務,專門從事銅雕/石雕/產品設計/禮品零售/石雕教學等;
第2位是「藝邨精品」葉基祥,專門生產竹木雕刻藝術品;
第3位是「芳仕璐昂琉璃藝術館」的林芳仕,他鍾情於琉璃藝術,獨特的玻璃屋造型,加上館內豐富的油畫琉璃展品,也入選國立台灣工藝研究所的「工藝之家」;
第4位「京麟雕塑文化園區」王松冠,專門從事雕塑工藝;
第5位「竹采藝品」林群涵,是專門從事『保青竹』的工藝家,作品特色及創新技術一流;
第6位為「錦緞竹編工作室」的邱錦緞,她是位著名的工藝家,從事竹編工作將近20年,高超的編織技巧聲名遠播;
第7位是『茂輝工房』的陳茂輝,是位知名的竹木雕工藝家,面對廢棄漂流木,以及腐朽殘破枯木,還能做出保有原味又令人驚豔的作品;
第8位是『賞石齋』的工藝家董鴻福,專門製作茶石盤雕刻,作品頗獲名家收藏。
『台灣工藝之都品質提升群聚』關聯圖-平行合作
這八位南投縣籍工藝家要把他們集合起來真的不是件容易的事,古有名言:「文人相輕」,尤其是術有專攻的工藝家大家都自認為是台灣最著名的藝術家彼此不遑多讓,互爭鋒頭。
因此我們輔導手法必須先取的大家信任,多去拜訪幾次消除他們的戒心進而取得好感再邀請他們加入群聚,這樣就會贏得初步的支持。
接下來在第一次群聚會議時我安排幾位過去輔導成功已經結束輔導的群聚領導人現身說法,增加他們的信心,加上輔導顧問誠摯地說明計畫的內容作法及預期成果因而得到參加計畫的業者支持,因而跨出成功的第一步。
輔導期間進行了以下八項重要輔導工作,是成功的關鍵因素:
- 「健全自理組織運作」每月固定至少一次輔導會議輪流到每位工藝家的工作室舉行,增進工藝家之間彼此的認識與交流增進感情外又集眾人之腦力討論群聚如何藉由『輔導會議』的組織模式,增加經營創意與經營手法促進商機。
- 設置台灣工藝之都品質提升群聚協會「共同行銷網站」。提供網路行銷及增加「網路行銷」機會,協助群聚廠商增加行銷通路及產品知名度,進而提昇市場競爭力。
- 進行「商品陳列及5S運動」輔導,讓每家環境優雅,藝品擺設整齊清潔,富有創意及美感增進消費者購買力。
- 進行「GSP優良服務認證」輔導及「英語服務標章認證」輔導,提昇群聚業者服務品質競爭力及適當的英語環境吸引國外旅客。
- 舉辦「服務品質提昇相關教育訓練課程」, 藉由專業講師輔導與授課,尋求技術發展之突破,甚至建立與學術或研發單位開發新技術之合作契機,以提昇公司專業技術能力及品質。包括「5S現場管理與日常管理」、「如何贏得顧客」、「LINE&FB的生活圈網路行銷」等等課程。
- 進行異業及同業績優工藝產業「觀摩學習交流」活動,參觀了台北世貿中心新一代設計展及聞名海內外的法藍瓷股份有限公司。發展垂直與水平關係屬性,透過群聚輔導方式,彼此認識,相互學習,並透過彼此的溝通與了解,建立彼此的合作空間,創造更多的商業契機。
- 設計專屬的「群聚logo」及「伴手禮」包裝設計。設計具有南投縣、日月潭意向的工藝品當「伴手禮」讓縣市政府機關團體可以選購當「伴手禮」擴展市場,除了設計外還請他們在南投縣政府中庭舉行新「伴手禮」發表記者會,縣長親自主持也獲得與會貴賓及記者群讚譽有加!
- 「邀請專家學者」指導群聚業者提升工藝製作品質,協助製程研發增進創意進而發展新產品的開發。臨場指點廠商,培育美術繪畫創意人才,增強工藝家文化素養。
在地創生卓越經營服務團
本中心成立「在地創生服務團」從在地出發,透過人物境共好的思維,串接一級生產、二級加工、三級服務,結合產官學研各界能量,尋找資源創新價值,打造出真正屬於地方性及能展現與傳承在地文化特色的產業。
猜你喜歡

疫情衝擊全球讓跨國旅行成為天方夜譚,但是歐、美、日本各展奇招,從萌系貓咪到塗鴉壁畫,發揚地方創生魅力,運用在地連結帶來遊程的質變。使國內旅遊能沉浸在獨有的在地風情中,玩出全新體驗,讓報復性旅遊長長久久。

近年在品牌行銷領域引起熱潮的體驗設計其實也是地方創生的重要運用方法,透過體驗設計帶給顧客難忘的旅行與消費體驗,是創造創生經濟的重要方法。

希冀透過舉辦府城廟宇工藝導覽活動,以一位傳統工藝匠師搭配一位專業文史工作者之方式進行,由工藝領路,讓廟宇文化及神明製造產業鏈來進行改良及嘗試轉型。

地方創生就是創造地方的吸引力,吸引人們造訪、探索、駐足與停留甚至於移居的美好地方,在花東縱谷幸福台九線上,池上位於台東的北端,與花蓮最南端的富里鄉相鄰。池上這地方印象深刻有伯朗大道、金城武樹、與稻浪共舞的雲門舞集、一望無際的稻田美景,遠望山巒雲瀑奔騰,藍天輝映奇景無數共同譜成最佳天然美景…。第一次搭火車前往池上鄉,走出充滿原民設計圖騰的池上火車站,接觸到的人臉上充滿笑意,打從心裡感受到生活在這裡的人很知足。

挖掘地方獨有的資源,翻轉地方一、二級產業,融合跨域資源為地方創生生態系加值。透過案例的爬梳,找出地方創生的更多可能性,讓地方創生能真正融入於生活中,成為扎根於每一塊土地上的重要產業。
{{c.title}}
上課時間 {{c.startDate}} ~ {{c.end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