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想要購買一件商品時,第一件事情,是不是開啟網頁瀏覽蒐尋?!
因為我們對於商品的資訊來源不夠多時,透過網路的數位資訊,便可獲得協助及滿足。
其實在同時,企業也可以在消費者挑選商品的購買路徑中,發現一些蛛絲馬跡,找到消費者真正所想到的,並提供解決辦法。
利用消費者行為數據,從中檢視、分析在各階段是否有不同的需求,妥善的完成資源分配,甚至能達到預測下一步的消費模式,呈現出完美的體驗旅程。
如果我們能事先知道消費者動機來源,彼此保持良性的溝通模式,便可以有效的提升整體行銷效益。
然而電子報正是企業最簡單也最常使用在與顧客互動的溝通管道之一,若能持續的嘗試及分析顧客的體驗旅程,以新觀點切入並搭配合理的內容,也能有不同的效果!
在震旦月刊中有提到三種電子報型式,具備消費者行為中「AIDA理論」,從注意到產品或服務,接著是猶豫考慮期,最後的決定消費三個階段,讓大家參考:
- 主動發送歡迎信:當消費者透過廣告的曝光進入官網或社群媒體頁面時,歡迎信的寄送可以讓消費者保有注意力,內容要具有及時性且讓重要訊息傳遞出去。
- 定期發送電子報:當消費者在猶豫考慮的階段,此時所需要的資訊,會因為產品或服務的不同而有時間長短、不同頻率,透過定期傳達產品或服務的相關內容,才能推動顧客進入下一個階段。
- 提供個人化服務:針對有達到特定條件或狀態的顧客,給予客製化的內容,讓對方感受到獨特,這也是現今電子報行銷的趨勢之一。
想要成為有效行銷,除了要具備基本專業知識外,分析消費者的行為模式更是不可或缺的條件,雖然不是百分之百準確,但透過這些數據記錄,會更加貼近消費者,達到他們所想要的。
【參考資料】
- 震旦月刊 No.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