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構農業安全生產圈,守護消費者一日三餐

- 撰文者:
- 2018/10/26 瀏覽數:3409
臺灣農業一直以來因耕地較為零散、面積規模較小等情形,農業經營不易朝規模化、集中化方向發展,也因此衍生出不易維護農業環境、難以提升競爭力等問題。自2007年開始,為了維護「集中」且「大面積」的優良農地,開始推動「農業經營專區計畫」,希望能建構優良營農環境及安全生產基地,並透過專區運作機制進行農地利用、組織整合、培育訓練、產銷經營、友善環境等5大面向之農業經營整合與自主管理工作。
農業經營專區的產銷經營,除了盤點專區現有資源及了解市場需求外,需定位出專區核心產品及其經營發展模式。在輔導作法上,生產端導入產銷履歷、有機驗證及建立契作模式等,以確保生產的品質及貨源的穩定,銷售端則在建構專區品牌的基礎上,藉由通路媒合或結合各項行銷活動提升專區營業額。
農業經營專區推動至今已默默耕耘了10年,在各面向皆已逐漸穩定發展,目前由農委會輔導的10處農業經營專區有:宜蘭縣三星地區(青蔥)、臺中市新社區(香菇/杏鮑菇/葡萄)及外埔區(芋頭)、南投縣魚池鄉(日月潭紅茶)、雲林縣斗南鎮(馬鈴薯/絲瓜/米)、嘉義縣新港鄉(葉菜類)、臺南市將軍區(綠蘆筍/胡蘿蔔)及西港區(胡麻)、高雄市美濃區(紅豆/米)9個農會,再加上行健有機農產生產合作社(有機米),共10處農業經營專區。
自2017年開始,農委會試著將專區推廣的觸角延伸到消費者,藉由與知名網路平台合作,鎖定特定族群,將專區理念、推動構想及優質產品介紹給消費者,讓專區漸漸與消費者接軌,提升專區在市場上的能見度。主要的作法是結合食譜分享平台icook,以「資訊推廣」、「群眾互動」與「媒體曝光」三大部分相互輔助執行,運用合作內容讓消費者了解農業經營專區的理念、優質農產品及如何購買。
合作內容主要是在icook網站上成立專屬的品牌專區-農業好食專區,品牌專區頁面如下:
最主要合作重點為品牌專區中的達人食譜及生活誌:
達人食譜:由愛料理優質烹飪達人設計食譜,並在食譜中置入專區相關資訊,為使重點聚焦,本次活動主要選擇2項專區產品-新社區香菇、美濃區紅豆做為「達人食譜」主要食材。
生活誌:生活誌精選文相對較為靜態,選擇較貼近消費者的題材撰寫專區推廣文章,藉此傳達正確的觀念及推廣專區理念,也讓消費者對農業經營專區有初步的認識。
以上述兩項重點為核心,再以此串連其他活動將訊息推播,詳細活動架構及介紹如下:
透過讓消費者使用專區產品跟著達人食譜做料理(跟著做)的活動,讓消費者實際體驗產品的好品質,同時搭配有獎徵答活動,運用獎勵方式,讓消費者主動深入了解專區及產品的相關知識,藉由活動參與讓消費者對農業經營專區的推動及專區產品有初步的概念及認識。
未來在農委會持續努力推動下,陸續會有更多農民團體及農業企業機構加入,專區的產品會更豐富多元,相信能有效提升台灣農產品品質,並強化農業經營體質,提升台灣農業競爭力,共同守護民眾每日每餐的食品來源。
AKM農業資訊平台
AKM農業訊平台由財團法人中國生產力中心在地創生卓越經營服務團所經營,旨在整合過去合作的產、官、學、研顧問專家,提供青年農民、產銷班、農民團體、農企業客製化的服務,進而提昇農業附加價值與生產力,共同開創台灣新農業時代。同時,將台灣農業科技實力擴散至海外,促進國際媒合交流,接軌馬來西亞、印度、新加坡、泰國、印尼、日本、澳洲等農產貿易市場。
猜你喜歡

本中心自106年起協助我國食農教育推廣活動之執行,本篇文章將就106年接觸及輔導之執行單位,說明食農教育推廣活動執行狀況及困境及分析,以及提出後續可操作的作法建議。

台灣食農教育仍散佈在各機關中,其實做為消費者的每個人都能成為食農教育的種子。

說明農民直銷站成立背景及目的,藉由消費者問卷解讀目前差異化特色,後將參訪經驗所見的農民直銷站分為五大類:傳統型、超市型、旅遊型等,並以假想一個年輕族群,描繪其生活樣態,提出以顧客為導向的經營方向。

冬山鄉良食農創園區利用豐富的農業資源和優越的交通位置,活化農會舊穀倉,創建全國首個農業主軸的文創園區。園區結合「在地食/在地遊/在地學」的核心策略,設有農民直銷站販售在地農產品,推動地方創生,增進農民收益並促進觀光旅遊,提升地方經濟與農業永續發展。

苗栗縣苑裡鎮農會致力於活化閒置空間,建立了一個多功能複合式食農教育園區。此園區結合了在地藺草文化和農業特色,提供青農創業和培訓的平台。透過增強有機蔬菜產業和促進觀光活動,該計劃旨在吸引青農返鄉,活化地方經濟,提升農產品的能見度,並通過各種教育和市集活動,促進產銷溝通與農業的永續發展。
{{c.title}}
上課時間 {{c.startDate}} ~ {{c.end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