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科技是一個不算新穎的議題,但近年來卻一直不斷的被提出。但智慧科技到底是什麼?又與我們有何關聯?簡言之,智慧科技是可以幫助人們快速作成決策的工具,包括:物聯網、人工智慧、大數據、區塊鏈、智慧城市等等。它們的共同特色是有感測性的收集數據、收集回來的數據經由辯識可作出預測幫助人類能更有效的掌握與解決在日常生活中遭遇的問題。
目前台灣的產業,也在積極運用智慧科技、創意研發及人性化的服務等協助,逐步走向數位整合來讓我們的投資更有效率。政府也透過產官學界的合作,來幫助業界發展智慧科技。由新型態的客戶經濟與系統經濟來解決消費者遭遇到的難題,五大商業模式也由此而生:
一、傳統產品智慧化 (B2C產品新價值)
傳統產品或配件加上物聯網科技(軟體)的含金量,加值而成為具有感知、運算與連網能力的智慧化與高值化產品。例如智慧手機與連網汽車都是最受歡迎的智慧化產品。傳統產品的智慧化(連網、APP手機操控、增加OS、巨量資料和雲端儲存)、個性化(外觀、功能)等,在過去幾年中,幾乎是所有的產品都「被創新」了,實現了所謂的智慧化。
二、輕資產以租代買 (B2C租賃服務)
有網路女王之稱的知名網路產業分析師Mary Meeker,將Y世代稱之為「輕資產世代Asset-Light Generation」。輕資產世代所關心的事,是如何使用這些資產,透過方便的、快速的、低成本的方式。
因此,他們透過租賃或按需隨選的方式,來取得資產的使用權利,至於是否擁有該筆資產,已經不再執著。Spotify與Netflix之崛起與普及,早已驗證了音樂與電影只要租賃不需購買的經濟新常態。
三、轉嫁第三方補貼 (B2B2C各取所需)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所謂的「免費」形式,只是同一件事的變形:把錢從一種商品轉移到另一種商品,從一個人轉移到另一個人,從現在轉移到以後……不管用哪種方式,一定得有人負擔成本。亦即透過合作方式讓不同產業的產品或服務提供者與消費者各自取得所需要的資源或資訊,創造win-win的商業式。
四、共享資源互謀利 (B2C2C共享經濟)
美國哈佛大學Lawrence Lessig教授於2008年提到「共享經濟」,表示整合資源或資源的擁有者來共同分攤成本,透過交換或租賃方式來共同消費,使資源達到使用最大化並對使用者收取一定的費用。
Airbnb 提供平台,媒合了有閒置空間的人與有居住需求的人。 隨著網路普及,人們能快速地在網路上交換資訊,更適合平台這種分散式模式。
五、跨界開創新生態 (跨界競爭)
商業的競爭不斷演化,在量產優質產品與提供單一服務之餘,現行企業還必須具備跨界融合的思維,以開放、串聯、協作以及分享的模式,將產業商機極大化。過去單打獨鬥的思維已逐漸淘汰,永續企業正往新競合時代邁進。
中國家電大廠海爾電子與通路龍頭蘇寧電器的異業結盟是跨業創新的絕佳案例。過去海爾洗衣機在四川曾經遇到大量「洗不乾淨」的客訴,深入研究後發現是農民拿洗衣機來清洗馬鈴薯,造成汙泥淤積所致。海爾於是推出專用的洗滌機,意外成為熱賣商品。
如何掌握商機?發展創新智能系統及服務來協助台灣產業進行升級暨數位商機,過去台灣以製造業出口為主,現逐步轉型為搭配智能工具,以終端使用者為主導的智能服務產業。據此,台灣需具備以下六個競爭力:
一、掌握使用者應用生態圈的制高點
近年來,新興產業的領導廠商如Google、Apple 等都在以掌握「使用者應用生態圈」來創造產業的新價值,超越以往的營運模式。透過以人為本的使用者行為、需求結合智慧科技來創造最高的價值。
二、效率驅動與創新驅動加乘綜效
近年常被討論的是產業轉型,然哈佛管理大師Michael Porter過去有建議台灣可以思考運用台灣既有的產業優勢去追求新的創新產業,透由槓桿創造台灣獨有的產業優勢。如跨國公司善用核心的優勢輔以新的核心能力快速掌握機會搶攻市場。
三、軟實力與硬實力的軟硬整合加乘綜效
軟硬體的整合可以「軟實力x硬實力」形成台灣產業軟硬整合模式(Soft and Hard Power Integration);即以KNOW-HOW及軟硬體技術來彼此加乘產生綜效。如台灣的半導體產業帶動上、下游的供應鏈及消費的成長,據IEK分析,在2015年帶來2.3兆新台幣產值與22.6萬人就業。
四、以創新智能系統與服務,協助新南向國家
政府力推「新南向」,希望改變過去以東協及南亞為出口代工基地的型態,擴大與夥伴國產業供應鏈整合、內需市場連結及基礎建設工程合作,建立新經貿夥伴關係。若能透過創新智能系統,推動相關創新應用服務,與「新南向」當地政府發展技術合作關係,可深入瞭解目標國未來建設規劃及當地需求,協助其進行未來規劃,也可藉由技術合作,協助台灣業者發展適地化系統技術與服務。
五、以AI+驅動數位經濟的跨業結合
因應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時代來臨,如何利用數位經濟帶動產業升級轉型並結合AI來建構完善的數位生態系統,進而提供創新創業的優質環境,掌握軟硬系統及智慧創新應用等來厚植台灣既有優勢暨開創新的創新產業。
「人工智慧之父」史丹佛大學教授John McCarthy,更將AI定義為一種產生智慧的技術,透過智慧程式來分析預測人類需求。如聊天機器人(Chatbot)即是一AI應用,透由過往的行為記錄來持續學習建立對話,以模擬人類的語言模式及情境;透過即時的對話與互動表達讓使用者有立即的消費體驗。現今AI在業界、學界均應有一定的技術和能量,僅實際投入的應用及服務卻需再加強。因此,與國際的AI能量接軌,鏈結大廠以快速布局,創造台灣特有生態系是一重要方向。
六、培育系統及軟硬整合之數位人才
「人才」是數位經濟產業發展中的重要基石,因此,如何培育智慧科技相關軟硬體的人才是首要。
其中尤以孩童的教育是至關重要的課題,AI的時代已來臨,如何以創新的模式將智慧科技的能量注入教育,使台灣能走在人才培育的前線。
微軟夥同宏碁、華碩、戴爾等推出教育機構方案,整合軟硬體作資源整合(One Microsoft Education)導入課程,並將AI、MR(混合實境)、STEAM(科學,科技,工程,藝術,數學)及Security(資安)四大要素作為建構創新的教材,結合厚實的科技能量與在教育市場多年的經驗,加快台灣教育的轉型。
在這個大時代,需要的是能善用工具、靈活運用創意的人,亦即智慧科技時代中不可或缺的創意人。因此,由產官學界來共同激發新紀代的創意,同時也讓每個創新都有實踐的機會。智慧科技引領著資通訊產業的轉型革命,也將傳統的製造生產演化為終端使用者的服務,亦即解決痛點。未來的競爭模式也從硬體的規格轉型為整合軟硬體系統的競爭模式。數位經濟也在全面翻轉人類的生活,在大數據、人工智慧及物聯網的驅動下,帶領產業提升競爭力、創造新的營運模式。
參考資料:
- http://www.naipo.com/Portals/1/web_tw/Knowledge_Center/Industry_Economy/IPNC_161005_0703.htm
- https://www.economic-news.tw/2017/03/the-Sharing-Economy.html
- http://www.fbblife.com.tw/other/Preview.aspx?ArticleID=2110&UserID=6afbf6e4-d3ef-4a85-87c5-46601a16f240
- https://www.itri.org.tw/chi/Content/NewsLetter/contents.aspx?&SiteID=1&MmmID=5000&MSID=712145322014546527&PageID=3
- https://news.microsoft.com/zh-tw/digital-edu-18ms/
- https://www.businessweekly.com.tw/article.aspx?id=36999&type=Inde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