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看海底撈如何用機器人變身智慧餐廳

- 撰文者:
- 2019/12/04 瀏覽數:1779
近年來隨著工資上漲,勞力密集產業紛紛傳出吃不消的訊息,餐飲業屬於高度勞力密集產業,更是首當其衝。
也因此,許多業者正在朝向以機器代替人力發展,盼望可以透過機器人,解決人力問題。當然,也有不少的反對聲浪,認為這樣的服務就會少了人情味,並且可能帶來失業的問題。
今天,就要和大家談談中國餐飲之王海底撈,是如何做到餐廳使用機器人,不僅沒有使員工失業,還證明人與機器可以有效分工。
2018年海底撈在北京開了第一家智慧餐廳,等待區的規劃特地與先前的美甲、擦鞋、按摩等服務做區隔,透過像電影院般的大螢幕播放遊戲與消費者互動,讓等待時間一點都不無聊;除了基本機械手臂的自動配菜、機器人上菜功能;在電磁爐上,採特殊設計,依據鍋內重量來自動調溫,省去以往員工需要一直注意火侯;在鍋底選擇上,會進行個人化配比,記住顧客喜好,這些種種資訊,皆由一個總控制台整合、監控著,確保營運順暢。
重要的是,海底撈並沒有因為採用這些智能設備而降低服務員人數,而是讓機器人接手低階、重複性高的工作,而人是專注於管理面,讓員工發揮潛能,塑造深層的服務品質,使得員工與公司的利益、目標一致,形成正向企業文化。
海底撈使用機器分工,不是為了取代人力,而是為了讓人與機器有更好的分工。這不僅是開啟新的商業模式,更是翻轉企業經理人的經營思維。
資料來源:商業周刊No.1627
猜你喜歡

多數餐廳目前都還是以服務內用顧客為主,遇到外送的情況容易手忙腳亂,甚至有時店裡排滿顧客,慌亂中卻不知道應該先處理已接單的外送,還是先處理店內顧客的狀況,究竟有沒有什麼好方法,可以改善這些流程呢?來看看國外的案例。

全球統一標準、SOP等,往往是大眾對速食業的印象。不過,在大量標準化的背後,其實麥當勞已經準備好更多、更大規模的個人化,讓你一進店裡就備感貼心……

生活服務業包括的面較廣泛,涉及餐飲與早點、住宿業、美容美髮美體、沐浴沭足、家政服務、再生資源回收、洗染業、照相業、維修服務等多個方面,因生活服務業多與每個人日常消費過程相關,如能多導入數位科技創新運用,便能創造更優質的加值服務。
{{c.title}}
上課時間 {{c.startDate}} ~ {{c.end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