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看得見,美容美髮新商機-髮林AI智能檢測頭皮養護專家

- 撰文者:
- 2020/03/20 瀏覽數:2526
美麗經濟時代 美容美髮產業競爭白熱化
隨著國內經濟不斷成長,人們生活水平提升,消費意願提高,從一般民生用品轉而願意投資較多的時間和金錢追求「質感」、「美麗」、「健康」、「養生」,加上國際化時代,各業者紛紛將國外潮流資訊導入,提供消費者更多元的選擇,在這樣良性刺激下,美容美髮業的產值不斷提高,成為民生經濟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隨著時代變遷,美容美髮業開始從傳統的理髮廳、美容院,轉型成企業、連鎖店,並導入企業化經營方式,如成本分析、顧客關係管理、電腦化作業、建立標準作業流程等等,以降低成本,提升執行效率與營運效益,因此也促使美容美髮產業更加成熟且快速成長,同業間競爭也逐漸激烈與白熱化。
面對市場需求 創造產業服務差異性
相較過去的產業競爭多半著重於技術力與產品力,現代人由於日常習慣不良、精神壓力太大、營養攝取不均衡、生活環境充滿有毒物質等原因,導致多數人皆有頭皮問題或困擾,甚至有30%屬於嚴重頭皮問題,如髮量愈來愈稀疏與白髮困擾無法改善等,隨著市場的需求增加,更新檢測智能化與各種產品與服務流程,才能滿足消費者進而創造獲利。
髮林國際健康時尚團隊致力於「漢方頭皮健康養護產品與服務」已耕耘超過10年,面對市場的需求增加及變化,他們了解到頭皮的養護與照顧是讓頭皮健康最大的關鍵;然而現有服務多為幫消費者以檢測儀器進行頭皮檢測,於頭皮單點拍照,輔以人工判讀頭皮狀態,其缺點為判讀結果正確性因人而異,且人員訓練成本高,人才的養成與訓練需要足夠的專業能力、溝通技巧、服務能力及實戰經驗,要到獨當一面的程度,需要長期的培訓,因此,面臨市場需求增大、產業競爭現況、人才培育缺口,髮林團隊將如何創造服務差異性及突破框架設定為主要的前進目標。
AI智能頭皮檢測系統 頭皮髮肌健康改善看得見
為了創造市場區隔性,髮林團隊結合10多年的豐富實績經驗,藉由蒐集與彙整完整超過數萬張頭皮症狀照片樣本(包含頭皮屑、落髮、油脂過多、細菌毛囊炎等)建立資料庫,將頭皮檢測服務導入AI智能檢測系統與客製化平台,以大數據作為人才培訓與判斷對照之基礎,同時作為AI頭皮檢測系統之人工智慧深度學習訓練,從中建立一套創新商業應用技術與服務模式。
髮林國際健康時尚團隊他們以AI智能自動辨識頭皮髮肌之頭皮檢測系統,降低人工辨識之誤差,提高頭皮症狀分析準確率,配合AI智能分析結果推薦客戶適用之產品及客製化養護服務,通過個人化服務及線上會員平台存取消費記錄及頭皮狀況記錄於雲端,讓客戶輕鬆掌握自身頭皮的健康歷程。
透過導入AI智能頭皮檢測服務,公司除了可降低內部人才培育成本外,亦可減低頭皮辨識誤差率,團隊人員能更專注於提升頭皮養護手法訓練。如此一來,透過AI智能精準一致性的判讀,人員所提供頭皮養護服務更趨於一致,形成穩定的服務品質,鞏固消費者的信心及提高品牌黏著力。
複製創新商業應用技術 開拓B2B加盟新商機
透過創新商業應用技術的建立,髮林國際健康時尚團隊發展美容美髮業業界首創之智慧商務,不僅採用人工智慧判讀頭皮膚質狀態,更以客觀的數據提高消費者信任感。在企業化經營的管理面,輔以線上平台記錄消費者每次療程前後之頭皮膚質狀態,以便療效追蹤及會員管理,讓消費者享有VIP級的專業客製化服務。
引入AI智能科技作為創新商業應用技術,將與同業出現明顯差異,解決業界的痛點,特別是教育訓練成本大幅降低,自主掌握AI智能辨識技術與多種頭皮症狀know-how,服務不受人員異動影響,且服務品質得以穩定。透過整合整體美髮服務流程,進而吸引同業加盟共同拓展美容美髮業創新智慧商務之領域。
髮林國際健康時尚有限公司也在過程中利用自身耕耘超過10年的漢方頭皮養護產品活用於客製化養護服務中,亦能提供於加盟店家使用及代理販售,使得產品銷售與服務內容更臻完整,活化智慧商務服務之內涵。對此,加盟店家透過複製創新商業應用技術與服務模式也能快速成長及完善服務,擺脫傳統頭皮養護服務經營之困境。
【參考資料】
- 服務業創新研發計畫2019年1月,髮林國際健康時尚有限公司《運用人工智慧技術於頭皮檢測暨養護創新服務與加盟拓計畫》。
- 1111人力銀行,2016年《美麗經濟時代來臨,美容美髮業引進流行資訊與企業化經營方式,加速產業發展》。
SIIR服務業創新研發計畫
電話:北區(02)2701-1769分機231~244 南區(07)336-2918分機01716
聯絡信箱:02407@cpc.org.tw、02968@cpc.org.tw
地址:10657台北市大安區信義路三段41-2號5樓之1
猜你喜歡

機器人或許還無法烘焙出一份舒芙蕾或做出一份墨西哥捲餅,但它們已經可以烹煮蔬菜跟穀物,在美國已有快速休閒餐廳(Fast Casual Restaurant)這麼做了,無人餐廳全球興起,一大部份因餐飲業的人力不足;另一大原因是可以釋放勞力,讓人類專注研發更美味的美食。

「到底還有多遠才抵達終點?我體力快消耗殆盡了……」這幾乎是所有馬拉松跑者內心曾經浮現的OS,要如何將體力榨乾抑或留存,過去只能憑感覺。現在隨著科技進步,能否透過AI教練將一切數據化,讓人人接受客製化訓練呢?

螢幕響起警示燈,護理人員繃緊神經快速跑到病房,過去呼救時總得按下那顆紅色按鈕,但更多在發現時為時已晚;而監測呼吸、心跳的測量儀器交織而成複雜的線路,只要有脫落難免就會引起一番虛驚。這些驚險情況將在AI的輔助下,或許可避免憾事發生……
{{c.title}}
上課時間 {{c.startDate}} ~ {{c.endDate}}